碗豆種植技巧

  豌豆為半耐寒性作物,喜溫和溼潤的氣候,不耐燥熱單調。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選用良種:可選用白花豌豆、中豌4號、中豌6號、荷蘭豆、食莢大菜豌1號、無須豆尖1號、美國豆苗等品種。

  二、深耕細整:豌豆忌連作,種過豌豆的地塊要隔4-5年才能再種。深耕細整,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排水狀況確定畦寬,菜用高稈品種1.5米***連溝***種2行,粒用高稈品種2米***連溝***種4行,矮稈品種2.5-3.5米***連溝***種6行。

  三、施好基肥:播前每畝施腐熟廄肥250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條施或穴施。也可以用三元複合肥30-40公斤穴施。

  四、適期播種:一般10月中下旬播種,行距40釐米,株距20釐米,每畝10000穴,每穴播種2-3粒,每畝用種量5-7.5公斤。高稈品種和苗用品種適當密植。菜用高稈軟莢豌豆、高稈甜豌豆,行距70-80釐米,株距30釐米,便於管理採摘。中豌4號、中豌6號等早熟矮稈品種在11月下旬播種,每畝用種量10公斤,行距30-35釐米,株距10-15釐米,每穴2-3粒。

  五、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缺,中耕除草1-2次。重視苗期追肥,尤其是未施或少施基肥的田塊,一般每畝追施複合肥5-7.5公斤或尿素5公斤或腐熟人糞尿1000公斤。高稈品種在春季氣溫回升後、植株開始伸長時,將帶梢小竹或帶分枝的樹枝***去葉片***插在行間,以便豆株攀緣生長。豌豆不耐水漬,春季要注意清溝排水。開花結莢時所需養分多,每畝施尿素7.5公斤、三元複合肥5公斤。鼓粒期噴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2次。

  六、適時收穫:根據食用方式決定收穫時間。一般粒用豌豆於開花後15-18天籽粒飽滿時採收;幹豌豆於70-80%豆莢枯黃時收穫;菜豌豆***荷蘭豆***在開花後12-14天嫩莢現子不現粒時採收;豌豆苗在播後30天左右苗高18釐米時採頂端嫩梢;作飼料的在盛花期收穫;作綠肥的在收莢果後及時翻壓。

  碗豆的種植要點

  ***1***主要栽培品種

  中豌6號、中豌4號、麻豌、食英大菜豌1號等。

  ***2***整地作畦

  選地平坦、灌排方便的田塊種植,土壤以微酸性到中性為宜。忌連作,必須與非豆科作物輪作換茬,至少應隔3-4年。

  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均勻撒施後深耕細耙,作深溝高畦,一般畦高20-25釐米,畦寬1米左右,畦溝竟30-40釐米,三溝配套,保證排水暢通。

  ***3***播種

  多進行秋播,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也可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為了爭取時間,最好用地膜覆蓋,促進早出苗。播種方法,1米寬的畦,每畦播種2行,2-3米寬的畦,每畦播種4-6行,行路60-66釐米,穴距為13-17釐米,每穴點播種子3粒,播深3-4釐米,每667平方米用種量5公斤左右。如利用棉花茬套作,不須翻耕,將種子點播在各行棉花植株之間,每穴播種3-4粒。並在距播種穴兩側約10釐米處開穴點施過磷酸鈣,每667平方米施30-40公斤。

  ***4***田間管理

  苗期進行淺中耕和除草2-3次,可提高植株抗寒能力。播後如遇乾旱,須及時澆水,促進出苗,出苗後適當控水,防止過溼爛根,促進根系深扎。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敏感,乾旱要適當澆水,多雨要清溝排澇,保持土壤中等溼度,防止水分過多或乾旱,引起落花落莢。

  秋播苗應在當地平均氣溫降到5℃左右時,沿種植行條施腐熟的有機肥,並結合培土,壅根防凍。春季返青後或春播苗開始抽蔓時,追施速效肥稀糞水或氮素化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10公斤,促進莖葉生長。開始採收嫩莢後,需再施1-2追肥,每667平方米施複合肥10-20公斤,要求氮、磷、鉀並重,防止偏施氮肥。始花期要及時拔除混雜苗。

  苗高20釐米左右時,用細竹竿、蘆竹或細樹枝等立“人”字架,每2行為1架,及時引蔓,使蔓分佈均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注意定期檢查,防止倒伏。棉田套種,可以留棉稈爬蔓。

  ***5***病蟲害防治

  豌豆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黴病;蟲害有潛葉蠅和蚜蟲。白粉病在葉片上出現多數白色粉黴狀病斑時,用50%多菌靈或20%粉鏽寧,加水1000倍噴霧防治2-3次。霜黴病多在開花結莢期發生,在葉上出現黃綠色不規則形病斑,可用50%甲霜靈或90%乙膦鋁500-600倍液噴霧2-3次。潛葉蠅和蚜蟲都可用20%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

  ***6***採收

  一般多在開花後7-10天採摘嫩莢,具體掌握在嫩莢中種子開始形成,照光見有籽粒痕跡時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