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如何護理和處理方法

  寶寶的抵抗力都比較低,一不小心就會生病,感冒發燒咳嗽是常事。那麼你知道寶寶發燒如何護理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孩子發燒的處理方法。

  寶寶發燒護理方法

  1、頭部冷溼敷:用20℃-30℃冷水浸溼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摺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溼毛巾擦拭寶寶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面板,促進散熱。

  3、冰敷:可以少量適當使用冰敷,在寶寶兒前額、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區域性凍傷寶寶的面板,而且6個月以內的寶寶也不宜冰敷。這種方法的利弊目前還有很多爭議。一般認為冰敷弊大於利,因為冰敷可能會引起寶寶面板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更不能用冰敷。

  4、酒精擦浴:這種方法已經被摒棄了。 嬰兒的面板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能通過面板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面板,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

  5、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爸媽在寶寶發熱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孩子發燒的處理注意事項

  1、體溫38.5℃以上才用退燒藥

  使用退燒藥須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當體溫低於38.5℃,可以不用退燒藥;體溫38.5℃以上才開始服用退燒藥,間隔使用的時間至少6小時以上,不能在短時間內頻繁使用,一天不能超過4次,否則有可能造成藥效過重和退燒過度。體溫下降,即停藥。

  2、退燒藥應交替使用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小兒退燒藥主要為布洛芬***如美林等***和對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百服寧等***。在臨床處理一些高熱病症時,如果無法通過某個單一的藥物達到退熱的效果,建議在嚴重的持續高溫的情況下,考慮交替聯合用藥。原則上,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後4小時可選擇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後6小時可選擇對乙醯氨基酚。當寶寶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出現嘔吐,應該選擇另外一種藥物。

  3、服藥期間多飲水

  所有退燒藥都會引起病人出汗,這是增加人體散熱、使體溫降低的表現之一,這一過程往往會消耗病人較多的能量、水和水溶性維生素,故要想達到理想退燒效果,還要讓寶寶攝入足夠的液體,這樣才能保證機體通過散熱達到退熱的效果。在使用退燒藥期間宜多飲水,尤其應多飲糖水,同時可口服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這均有利於病人機體功能的康復。

  發燒感冒日常護理誤區

  1、感冒就用抗生素

  很多家長認為一感冒就要用抗生素,其實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只是對症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特別是早期病毒感染後,抗生素非但無效,濫用抗生素反而會引起機體菌群失調,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2、發熱一定不能捂

  老一輩認為,感冒了捂一捂,出一身汗就好了。然而不少年輕人卻不贊同,認為一定不能捂。其實不然,稍微捂一捂是可以的。比如說給寶寶多喝些白開水,給他多穿點衣服,溫度高些反而有助於發汗。但需要注意,如果寶寶本身體溫達到39oC以上,而且寶寶以往有高熱驚厥史,最好不要捂,儘量以少穿衣、溫水浴等物理散熱為主,避免讓寶寶吹風。

  3、感冒好了要補一補

  寶寶感冒後一般胃口會變差,不想吃東西,當感冒好了之後會比較有胃口,這時家長就會想著給寶寶補一補身體。但專家表示,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中醫裡有“食復”之說,意思是如果飲食不當,疾病即使治好了也會復發。感冒之後,如果給寶寶吃大魚大肉,水果等油膩生冷的食物,加重了本就嬌弱的腸胃負擔,導致人體機能下降,感冒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