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周邊旅遊景點有哪些

  如果你打算在哥本哈根停留,那麼你怎麼規劃自己的行程安排?那些非去不可的地方,那些期待已久的目標,應該去哪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哥本哈根周邊旅遊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哥本哈根旅遊好玩的地方

  羅森堡宮

  羅森堡宮俗稱“玫瑰堡宮”,1606年2月,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哥本哈根東北面的城牆外購置了46塊私人土地。他將這些土地聯合起來建成了一個花園,也就是後來的羅森堡宮花園,並於1607年在園中建成了一個兩層樓高,頂部裝有塔樓和旋頂的亭子。後來不斷擴建,除了丹麥皇家的建築師Hansvan Steenwinckle用荷蘭文藝復興所慣用的紅牆綴以灰色沙石的風格在城堡的東面加建的一個塔樓外,其他的建築可能都是克里斯蒂安四世設計的,並且他很可能監督了整個建築的施工。直到1648年在盧森堡辭世,國王都非常鍾愛這裡。

  整個城堡被一條護城河圍繞,北面的吊橋是通向城堡的主***,通過建在城堡南面花園內的“綠橋”可以離開城堡。羅森堡宮在初建成時,是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1705-1707年,弗雷得裡克四世在對宮殿進行重新裝潢時,加入了許多巴洛克風格的元素,將“長廳”的裝飾改造成為現在人們看見的反映戰爭和政治主體的繪畫穹頂,華麗到質疑人生。

  1710年起,由於弗雷德裡克宮的建成,羅森堡宮不再作為皇家住所。

  1838,宮殿整體被改造成了歷史博物館,主要景點是國王加冕的長廳。長廳外有3只銀獅子守門,內有著名的洛森堡掛毯。掛毯從1693年起就懸掛於長廳之內,向世人炫耀著克里斯蒂安五世在1675-1679年間斯堪尼亞戰爭***Scanian War***中得勝的情景。

  在宮殿中,遊客還能看到皇后卡羅琳·瑪蒂爾與醫生約翰·弗里德里希·斯楚恩希的肖像畫。卡羅琳·瑪蒂爾德嫁給了精神失常的國王克里斯蒂安七世,卻與國王的御醫約翰·弗里德里希·斯楚恩希墜入了情網。由於克里斯蒂安七世病得無法治理國家,斯楚恩希統領丹麥近兩年。1772年,斯楚恩希被捕,最終被送上了斷頭臺,皇后卡羅琳·瑪蒂爾德也被流放到了德國北部。斯楚恩希的原版肖像是由漢斯·漢森***Hans Hansen***在1824年所作,皇后卡羅琳·瑪蒂爾德的原版肖像成於1771年,宮殿內懸掛的肖像則是出自畫家延森·尤爾***Jens Juel***之手的複製品。

  玫瑰堡地下還有個地宮珍寶館,除了徽章、器皿、寶劍,還有一些珠寶項鍊、耳環、配飾等。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收藏著一頂皇冠,純金打造不說,上面還鑲滿了璀璨奪目的各種寶石,閃閃惹人愛,還有鏡子可以供遊客從反光觀看皇冠底部等細節,360度感受皇室的壕氣。

  羅森堡宮和阿美琳堡宮嚴肅的衛兵不同,羅森堡宮的衛兵穿著迷彩服,表情也更加柔和。羅森堡的西面的植物園免費開放,是一個不怎麼被旅遊攻略提起的隱祕景點。在那裡可以看到當地的各種植物與花卉,還可以在溫室與熱帶植物近距離接觸。

  羅森堡宮前是皇家公園,夏天的時候在公園裡躺著晒日光浴,或者坐在草地上跟朋友閒聊,是典型不用加班的哥本哈根人的生活。

  吉菲昂噴泉

  吉菲昂噴泉,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是丹麥雕塑家昂拉斯·蓬高***Anders Bungaard***鑄造的。最初的設想是設於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上,後來因為廣場上已經有了銅龍雕塑,就將地點改在現址長堤公園。以不加班著稱的丹麥人將民族精神貫徹到底,耗時約十年,於1908年竣工並揭幕。

  吉菲昂噴泉距離小美人魚不遠,是哥本哈根最大的古蹟。

  歐洲的噴泉建築多數都和神話故事有關,吉菲昂噴泉也是如此。吉菲昂是北歐神話中的一位女神,一生未婚,但她卻同大力神生下了四個兒子。古代瑞典有個叫戈爾弗的國王,答應吉菲昂女神可以從瑞典國土上挖出一塊土地送給她,挖到多少算多少,但限時為一晝夜。吉菲昂女神就把她的四個兒子化為四頭牛,大力神的兒子真的很大力,僅一天就用犁從瑞典國土上挖了一大塊土地,吉菲昂把它移到海上,從此,瑞典的國土上留下了一個維納恩湖,而挖出來的土地就是現在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因此,對於丹麥人來說,吉菲昂就是丹麥版“女媧”,是丹麥的創世紀女神。

  昂拉斯·蓬高根據這一神話鑄塑了吉菲昂噴泉。女神左手扶犁,右手執鞭,駕馭著四條銅牛拼力耕犁,四條銅牛躬身抵角,栩栩如生,水從牛鼻和犁鏵間噴射而出。

  吉菲昂噴泉還被稱作哥本哈根許願池,去遊覽時別忘了帶上硬幣許願哦。

  哥本哈根的酒氣

  哥本哈根人有一個傳統:在漫長陰暗的冬季過後,人們會在春天到來的第一天,聚集到太陽升起的地方——新港運河***Nyhavn***,享受一罐冰冷的啤酒,慶祝即將到來的美好時光。

  啤酒圍城

  丹麥人是維京人的後裔,在哥本哈根北部的赫爾辛格克隆堡宮***Kronborg Castle***裡,哈姆雷特的傳說與維京人的航海博物館,引來不少觀光客的駐足。在維京人的信仰中,死去的鬼魂會升上瓦爾哈拉的英靈殿,這是北歐神話主角兼死亡之神奧丁接待英靈的殿堂,在那裡等待他們的是一頭巨大的山羊,但產的不是乳汁,而是喝不完的啤酒。於是,在克隆堡宮博物館內的蠟像雕塑中,時常可以看見身穿海魂衫、手裡握著報紙與啤酒的維京海員。

  也許是緯度的關係,北歐人都生得高大,食量自然不小。丹麥的美食常以熏製、烤制、醃製、生食或是發酵食物為主,一些特製的食物也許會讓亞洲遊客在品嚐之後連吐舌頭,當地人對於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卻鍾愛有加,坐在餐桌前,猶如丹麥電影《芭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中的食客。“善於航海的國家,總是能優先品嚐到全世界的美食,但是丹麥的冬天實在太冷了,我相信一些人的舌頭被凍得麻木,於是,早期的烹飪者加強了各國菜品的特點。”在一間名為“哥倫布”的小飯館中,操著一口義大利聲調的店員,頗有些得意地介紹起經過當地人改良的各地食物。“葡萄酒有時候行不通,啤酒、烈酒才和這兒的天氣一樣百搭,哥城的人喜歡為餐桌上的每一盤菜配上一杯不同的啤酒。”

  每年11月中旬開始,便會有掛著丹麥國旗的馬車出現在街上,他們大多裝載著嘉士伯或是樂堡啤酒***Tuborg***,扮成聖誕老人的車伕還會發放免費的啤酒給路人。這項傳統始於1990年,當時的樂堡啤酒為此推出酒精濃度為5.7%的聖誕啤酒,併為其取名為“聖日”***Julebryg***,還有一些啤酒常被冠以“暴風雪”***Snestorm***或“飄雪”***Snefald***之名;不久,嘉士伯還專為女士推出酒精度為4.6%的節日啤酒。釀酒師莫頓·伊布森***Morten Ibsen***說,丹麥的酒吧會在12月的第一個週五正式推出聖誕啤酒。“前一晚,全城的交通警察都會為次日的狂歡擬定控酒計劃。”

  據說,在北歐還有一種關於啤酒的“疾病”——恐空杯症***Cenosillicaphobia***。當飲酒者舉起杯子開始喝酒時,恐懼逐漸襲來,他們看見杯中的液體開始被空氣取代,竟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窒息感。一位哥城的酒吧老闆說:“我偶爾會關注一些常來我這兒光顧的‘酒膩子’,其中還有幾個年輕人,他們每次都會給自己點上雙倍數量的啤酒,我想,這大概是他們需要總有一個杯子保持著滿酒的狀態。我觀察過那些人,有些人會留一杯酒到最後喝,還有些人會故意留下半杯酒才離開。有時候,我會盡快收走這些‘強迫症’桌臺上的空杯,免得這些人在我的地盤犯病。”

  一年前,曾有這樣一則新聞,嘉士伯啤酒廠的數百名員工因不滿公司頒佈的“上班禁酒令”開始罷工。此前的“酒令”規定,每名員工每天可以在工廠免費喝掉3瓶啤酒,嘉士伯的工人也一直堅持並珍惜著這項規定。但是在新酒令頒佈後,原本隨處可見的免費啤酒被換成了礦泉水和飲料,工人們只有在午餐時間才可以到飯堂裡喝到一瓶啤酒。據說,啤酒公司在此前就打算取消駕駛員的這項權利,但是沒有成功,於是嘉士伯公司在所有的卡車上安裝了“酒精鎖”,當駕駛員的血液裡含有超過法定0.5%的酒精時,貨車根本無法啟動。

  在嘉士伯的員工看來,飲酒上班一直是嘉士伯公司的傳統,自建廠初期,工人們在清晨時分便可享受2升的啤酒,用來搭配早餐。這使得一大批懂酒的“嗜酒”人士成為了這家啤酒坊的員工,憑藉著“酒膩子”們對於啤酒的執著,嘉士伯很快成為最受當地人推崇的“精神飲品”。今年,當啤酒廠的工人談起去年的罷工時,不禁莞爾一笑,但也決心“誓死捍衛”這來之不易的“最後一瓶”。

  哥本哈根歷史

  12世紀時洛斯基勒的阿布薩隆主教在此築起要塞,它不僅是丹麥王國,也是北歐的門戶,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整個城市洋溢著的浪漫氣息迷倒了所有前來遊覽的人。趣伏裡公園和小美人魚像可以說是哥本哈根的象徵。還有世界第一條步行街斯特洛伊艾,那琳琅滿目的商品會讓並不喜歡購物的人也為之動心。富有魅力的不僅是購物,逛逛博物館和美術館,在露天咖啡座或餐館略事休息,感受這裡的歷史和文化,會使您的旅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