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相信的健康常識有哪些

  我們常常會說,健康知識你不知道,但是健康常識你得清楚,但是,這些常識是不是就是對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不能相信的健康常識

  血壓越低越好

  我們的血壓低於120/80的話就會能夠防止心臟病以及中風的發作,但是血壓也不能夠太低的。如果我們的舒張壓降至70以下,那麼心臟病的發作或者死亡的概率就會多一倍的。

  散步是最簡單的鍛鍊之法

  如果你有心臟病,且天空中煙霧瀰漫,不要相信這種說法。研究表明,在煙霧瀰漫的天氣,空氣中的小顆粒能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遇到這種天氣,應儘量在室內活動,並開啟空調———能將室內汙染物水平降至50%。

  對乙醯氨基酚是最安全的鎮痛藥之一,也是減輕關節炎疼痛的第一選擇

  如果你每天要喝一杯葡萄酒***或其他酒類***,不要相信這種說法。對乙醯氨基酚藥瓶上的文字對每天飲酒超過三次的患者提出了警告,提示這種藥物會對肝臟造成傷害。

  就算酒精度非常低的酒類,也會給我們的肝臟帶來麻煩的,就算醫生建議我們對乙醯氨基酚的常用劑量為每天4克,但是如果你不能夠做到一點酒不喝的話,這個最大劑量就不要超過2G。

  完全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物

  如果你是嚴格的素食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你若既不吃雞蛋,也不喝牛奶,那麼攝取足夠多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只能通過營養補充物來實現。

  幹家務或種花種草比輕微鍛鍊更有利於健康

  如果你正試圖避免患上心臟病或治療心臟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我們知道,活動就比不活動強,而大掃除或拔草並不能使心臟達到足以大幅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機率的強度。相反,每週4到5次、每次30分鐘的強度適中的鍛鍊可大幅降低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一項針對近4萬名婦女的研究表明,每週至少兩小時的漫步可把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半。

  游泳是理想的低強度有氧鍛鍊方式

  如果你身患哮喘,不要相信這種說法。游泳池中的氯***一種刺激性很大的黃綠色氣體鹵素***能誘發哮喘發作,即使游泳池在室外。如果兒童遇到這種情況,甚至會增加染上這種疾病的機率。

  如果你有哮喘的話,為了我們的安全,最好不要嘗試不一樣的鍛鍊方式,如果兒童患有過敏症不超過7歲的話,就不要帶他去氯氣味強烈的游泳池中游泳了。

  維生素D的攝入量越多越好

  按照醫生目前的建議,根據年齡的不同,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200IU至600IU,但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北硎荊?000IU至2000IU是最佳選擇,且服用安全。你可以通過蔬菜水果攝入足夠的鐵,不過仍應該通過其他途徑補充鐵元素。如果你經常感到渾身疲力,最好去驗血,檢查一下是否缺鐵。

  每天至少喝8杯水

  如果你的膀胱有毛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你也許可以通過減少喝水的次數去避免上廁所。如果你問醫生一天應喝多少水,倘若沒有接近神奇的“8杯原則”,一定不要擔心。據調查顯示,人體近20%的水分是通過食物攝入的。即便你每隔8小時跑一趟廁所,尿液顏色比較淡,也說明你攝入的水分其實已經足夠了。

  多吃綠色葉菜

  如果你正在服用血液稀釋劑華法林***warfarin***,不要相信這種說法。華法林會阻滯維生素K活性,從而避免危險的血栓形成。維生素K會誘發血液形成血栓,所以,飲食中維生素K攝入過多反而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諸如菠菜、唐萵、羽衣甘藍等綠色葉菜類蔬菜中維生素K含量尤其豐富,切忌一天當中多吃綠色葉菜。

  健康飲食誤區

  誤區一:越貴越有營養

  營養和價格成正比嗎?營養專家並不認同。專家指出,燕窩、魚翅、鮑魚等價位高的食物,其營養價值並不突出。

  以鮑魚和雞蛋為例,兩者營養成分沒有多大差別,但價格卻差距懸殊。還有很多人青睞進口水果,認為其營養價值更高,事實並非如此。國產水果和進口水果在營養價值上是一樣的,反而進口水果漂洋過海,維生素C含量會大打折扣。因此,選購食物時,不要迷信價格,當地、應季、新鮮的食物更好。

  誤區二:少吃主食更健康

  近年來,我國居民主食吃得越來越少,與20年前相比,每人每天少吃了2兩多主食。這一問題在美國同樣存在。

  美國專家表示,主食是飲食的基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並不科學,可能會導致口臭、腹瀉、疲勞等。中國專家也表示,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物質,對構成機體組織、維持神經和心臟功能、增強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成人每天應吃250克~400克主食。

  誤區三:晚餐最豐盛

  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隨便湊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豐盛。

  對此,美國營養專家表示,一日三餐都很重要,無法分出主次,忽視早餐和午餐將直接影響白天的工作狀態,太看重晚餐則會導致肥胖、影響睡眠。專家建議,一日三餐應進行合理分配,一般來說,早餐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和晚餐均佔30%~40%。調查顯示,國人的早餐質量普遍不高,需格外重視。

  誤區四:食物相剋要當心

  蒜蔥同食傷胃、酸奶香蕉一起吃致癌、海鮮遇到維生素C會生成砒霜……食物相剋理論一直流傳甚廣。醫生表示:“這些說法95%以上是胡說八道,4%有點道理,但經不起推敲,1%可能成立但完全不必在意。”

  專家舉例說,有人說海洋汙染嚴重,海產品多含有重金屬五價砷,果蔬富含的維生素C,會助其在體內發生還原反應,形成砒霜。但真相是:首先,海洋汙染並沒有如此嚴重,即使海產品含砷,也是微量的;另外,人體不像試管,食物也不是純化學物質,相互間發生反應的程度是微弱的,根本不必過於擔心。

  誤區五:食物分“好”和“壞”

  就像人們習慣把人分為“好人”、“壞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壞食物”的帽子。

  營養師認為這種說法太武斷了,“沒有絕對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習慣”。專家對此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認為攝入太多脂肪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這隻對脂肪攝入超標的人群具有指導意義,對於偏遠、貧困地區營養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適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適當補充可以促進生長髮育,提供能量。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