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人奮勇拼搏的文章

  激勵的作用不能忽視,每個人都需要激勵,這樣才能不斷前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一身傷是青春留下的殘妝

  青春的路上時晴時雨,一路跌跌撞撞之後,我狼狽地來到了青春的終點站。這一身傷是青春留下的殘妝,紀念我曾走過的青春歲月。

  我時而在晴朗天空下盡情歡笑,享受青春的快樂時光。我知道人生不會一直無風無雨,晴空萬里,所以我要在暴風雨到來之前暢快地度過平靜安樂的每一天,為不知道何時到來的風雨儲存更多的力量。假如下一秒風雨來襲,至少我曾經擁有一段愉悅的時光。

  我時而在傾盆大雨中沉默前行,承受青春的種種考驗。身邊關心我的人都在為我加油打氣,但他們也只能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援,我還是要獨自經歷這一場場風雨,憑藉自己的力量走出風雨,誰也幫不了我。

  在前進的過程中,我無數次問為什麼要讓我經受這麼多考驗,為什麼不能讓我的生活平淡一些,也曾無數次地想要放棄。

  每當我懷疑自己的時候,我都會看看我的手掌。曾經無暇的雙手早已在顛沛流離中變得非常粗糙,提醒我這一路走來有多麼艱難,過往的快樂時光有多麼珍貴。每當我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我都會下意識地回頭看走過的路。在那泥濘不堪的路面上,印著我的足跡,讓我知道我耗費了多少時間,流下了多少汗水和淚水,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每當我質問命運對我不公平時,我都會低頭看看滿是傷痕的身軀,感受傷口傳來的陣陣痛楚。這些痛楚告訴我有多少個無助的時刻,我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熬過去的,以前能堅持,為什麼現在不能堅持下去呢?

  最後,我還是選擇繼續前進。雖然命運在我的青春中設定了許多坎坷,但是我不能輕易向命運認輸。因為我找到了可以繼續努力的理由,至於那些讓我想放棄的藉口,我會盡快忘記。因為我不能辜負曾經的快樂時光,不能對不起曾經堅持不懈的自己,也不能讓所有關心我的人對我失望。

  路上的風雨未曾停歇,我仍然在和這一場場風雨抗爭著。在這個過程中,我越來越狼狽,卻也越來越堅強、勇敢。流汗不流淚,休息不後退,加快腳步穿越風雨的包圍,爭取早日看到風雨之後的彩虹。

  終於,我在長途跋涉後走出了青春最後一場風雨。正當我欣賞著久違的藍天白雲時,我突然發現我已經走到了青春的終點。原來這就是青春,越是顛沛流離越要風雨兼程,才能戰勝困境,戰勝自己。

  青春的下一站也許依然陽光燦爛,也許還有更猛烈的暴風雨,可是我已經不是那個常常流著淚說要放棄的自己了。無論以後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不能讓我輕易地打退堂鼓,只會讓我越挫越勇。

  趁現在未到下一站,陽光正好,我要享受這難得的平靜時光。當陽光照耀在身上時,我能感覺到身上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但我毫不在意。這一身傷是青春留下的殘妝,是青春給我的紀念品,我要帶著它們走向下一站。

  :別再讓悲傷逆流成河

  比起喜劇,悲劇更容易打動人心。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放大悲傷,才會覺得比起幽默玩笑,沉默傷感更扣人心絃。但別再讓悲傷逆流成河了,試著縮小悲傷,放大快樂吧。

  每當遇到難過的事情,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場。隨著眼淚的流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個個和這一秒相似的畫面,唯一的區別就是畫面中身為主角的我一年一年地長大了。年齡逐年增加,每一次悲傷看似隨著淚水遠去,但實際上只是埋藏在心底,一次又一次地累積著。每一次落淚都是在回顧傷心史,當哭泣的次數多了,我就覺得心愈發沉重了。

  悲傷就像是多米諾骨牌,只要有一枚倒下了,就會產生連鎖效應。我漸漸覺得這個世界完全是一片灰暗,即使有光明的地方,也不適合我,我這輩子大概只能停留在陰暗的地方度日了吧。後來,我看到一句讓我改變這種想法的話,那是喜劇大師卓別林的一句名言: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則是個喜劇。

  這個世界並非只有悲傷或只有快樂,而是兩者共存。對待的心態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心情。用積極的心態看待難過的事情,再多的悲傷都會煙消雲散;用消極的心態看待愉快的事情,再大的快樂都會無影無蹤。

  我不知道未來還會遇到多少悲傷,但是我想要儘可能地縮小悲傷,別再讓悲傷逆流成河把我淹沒。也許我依然無法看到一個光明的世界,但我希望能夠以一顆平靜的心在這個世界上淺笑安然。

  :努力了,才有資格說做不到

  想打退堂鼓的時候,我們會告訴自己: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因為沒有把握,我們往往連起點都不敢走上前。可是沒有做過怎麼知道能不能做到呢?努力了,才有資格說做不到。

  我是一個膽小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進行反覆地思考和權衡,確定自己能夠完成得很好之後才會著手去做,否則就算所有人都鼓勵我、相信我能夠做到,我也不會去做的。遺憾的是,我的能力並不足以讓我有自信去做每一件事情。

  所以,最常見的狀況是:我能夠找到幾十個放棄的理由,卻找不到一個說服自己嘗試一次的理由。但是我心裡很清楚,那些理由不過是自卑的產物,好讓我心安理得地放棄一次又一次機會。

  當我還在猶豫要不要行動的時候,往往已經有人自告奮勇地去做了,而且完成得很好,得到所有人的讚賞。我也跟著大家鼓掌祝賀,其實心裡有著失落感,卻要對自己說換做是我來做,肯定不能像他做得那麼好,與其做得不好被別人嘲笑,不如大方地祝賀。

  也許是我常常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找盡理由告訴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出醜了,才會讓自己越來越自卑。所以,當我被迫去做一件我完全沒有把握的事情時,總是能夠想象到最後失敗的情景,戰戰兢兢地做著。沒想到,我竟然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沒有出任何差錯。

  當所有人都稱讚我是個有能力的人時,我突然想通了:還沒開始努力,就不要急著下定論。做不做得到該看結果,而不是依靠猜測。努力了,才有資格說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