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人喜歡孫子多過孫女

  現在很多年輕的夫妻生完小孩子後,都會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那麼小孩給老人帶好嗎?來看看?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老人喜歡孫子多過孫女的心理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總覺得有孫子香火就不會斷掉有血緣的關係,還有傳宗接代的理念,即產生喜歡孫子。是老的傳統吧。其實可以也可以理解的老一輩的人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是佷濃的,就算女孩再好,他們的心裡都會覺得還是男孩好,

  婚禮之後,父母肯定頭等大事就是要催要孩子。尤其是男方父母,各種想辦法找偏方想要個孫子,畢竟老人的觀點還是孫子是自己的人,孫女再怎樣將來也會是別人家的。就算新婚夫妻沒有想法要孩子,也不得不開始做準備,尤其是和婆婆住在一起怎麼可以不聽話?如果真的是年齡偏小几年內不想要孩子,最好和老公商量好,這樣如果公婆問起也有辦法回答。不過最佳受孕年齡是三十五歲之前,高齡產婦不僅自己身體狀況不行,生出來的孩子也不一定健康,所以結婚以後還是抓緊要個baby比較好。

  老人與家人正確的相處

  一視同仁,忌偏袒,老人應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要一樣對待,決不能偏袒一個,疏遠一個,處事要公正,這樣才能贏得子女們的尊敬和愛戴。

  慎聊閒言,忌傳話,老人不宜在親友中議論晚輩,更不要在子女間傳話,以免誤傳,引起矛盾。有事最好當面講,不要背後嘀咕;有疑問當面問,不亂猜測。以免造成互相猜疑,影響家庭和諧。

  和藹可親,忌挑剔,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喜好和方式不同,長者應當是指導者和參謀,不要遇事專斷獨行。對子女的興趣愛好,不要以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只要不有礙社會公德,合理合法就大可不必挑剔。不要總是指責子女,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什麼都看不慣。

  老人壞習慣的影響

  在老家,受生活的場所及周邊環竟的影響,老人都習慣話語中帶些口頭禪。例如:“神精病”、“傻瓜”、“***”、“真笨”、“白痴”等等。在老人看來這些話都是對熟悉的人不捨得罵的話,也就是說在他們的眼裡這些都不算罵人的髒話。可是,當寶寶在父母面前或在親朋好友面前也順口帶上這些語句的時候,你會覺得無比羞愧,而別人也會誤認為是你的家教有問題。

  因此,在孩子方面:我們不斷的教育孩子不能帶這些口頭禪並告訴他這些口頭禪的大概意思。在老人方面:讓老人也配合我們,在孩子面前儘量少帶口頭禪,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不要站出來作反面的證詞。最後讓孩子把壞習慣改正過來。

  孫子給老人帶的建議

  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於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年人對孫輩有求必應,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一律給予滿足。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

  還有的老年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 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度不一致。之所以產生上面的這幾種情況,主要還是“隔代親”的“親”字氾濫,祖輩對孫輩常常包辦代替一切,有求必應,缺點包容,錯誤體諒。這樣的教育必然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展。

  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驗帶孩子。主要原因在於一些祖輩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

  老人帶孩子的弊端

  迷信誤事,老人相對年輕人迷信多了。特別是生活在沿海一帶的閩南老人迷信表現的尤其明顯。我婆婆就是其中之一。其實,迷信可以讓老人心裡有個寄託,但太迷信了卻容易誤事。記得豆豆二個多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豆豆睡到半夜忽然醒來開始不停的哭鬧。怎麼哄都不行。我既心疼又著急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我看見公公婆婆都起床並走出房間。但奇怪的是我一直不見婆婆前來察看豆豆哭鬧的原因。當時我就很鬱悶“婆婆這是去哪了?”。

  最後沒辦法,我只好打電話回孃家問我媽媽該怎麼辦?我媽教了一些應對的措施。豆豆終於安靜下來了。待豆豆睡著後,我走出房間發現原來婆婆起床後一直跪在神臺前求神保佑豆豆。還好豆豆有我在身邊,還好豆豆的哭鬧只是小問題,要不完全相信婆婆就誤事了。


老人喜歡孫子多過孫女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