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期貨的論文

  期貨是一種基於股票指數的金融衍生品,作為投資者對現貨資產進行風險對衝的有效工具之一,它能夠降低資本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在證券投資的資產組合和風險管理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國內對期貨風險的預防及監督

  在各種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的前提下,我國籌備多年的股指期貨在經過國務院批准後,於2010年4月8日正式啟動。這一專案的啟動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股指期貨概述[1]

  1、股指期貨的定義

  所謂股指期貨,是指以股價指數位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

  2、股指期貨的作用

  ***1***價格發現。期貨價格在一個規範有組織的市場通過集合競價方式,形成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價格,再通過交易所的現貨交割制度,使得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收斂。因此,期貨價格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真實的供求狀態及其價格變動趨勢。

  ***2***套期保值和管理風險。股指期貨主要用途之一是對股票投資組合進行風險管理。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化投資組合較好地規避非系統性風險。

  ***3***提供賣空機制。股指期貨是雙向交易,可以先賣後買。

  ***4***提供投資和套利交易機會。套利機制可以保證股指期貨價格處於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一旦偏離,套利者就會入市以獲取無風險收益,從而將兩者之間的價格拉回合理的範圍內。

  二、股指期貨的特有風險及其特徵

  1、股指期貨特有的風險[2]

  ***1***基差風險。基差的異常變動,反映了股指期貨交易中價格資訊的完全扭曲,這將產生巨大的交易性風險。

  ***2***標的物風險。股指期貨的特定風險無法完全鎖定是由於標的物設計的特殊性而產生的。從套期保值的技術角度來看,由於股指期貨標的物的特殊性,長時間保持現貨和期貨合約數量上的一致性不具有現實操作性,僅具有理論上的意義,使完全意義上的期貨與現貨間的套期保值成為不可能,因而風險將一直存在。

  ***3***交割制度風險。股指期貨採用現金交割的方式完成清算。相對於其他結合實物交割進行清算的金融衍生產品而言,股指期貨存在著更大的交割制度風險。

  ***4***合約品種差異造成的風險。所謂合約品種差異造成的風險,是指類似的合約品種,在相同因素的影響下,價格變動不同。

  2、股指期貨的風險特徵[3]

  ***1***不確定性:由於期貨投資面臨著一個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其申購、贖回等過程存在著許多不可預測性,因而不確定性是期貨投資的重要特徵之一。

  ***2***客觀性: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各種不確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期貨投資的風險從其成立運作起就存在,人們通過主觀能動性只能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的嚴重程度,但改變不了風險的客觀存在性。

  ***3***可控性:風險雖然存在客觀性和不確定性,但有些風險的產生具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人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範和控制。

  ***4***損失性:風險的後果之一就是帶來損失,投資者的損失具體表現在淨資產的減少,大量贖回的發生甚至被清盤等。

  三、我國股指期貨風險的特殊成因

  根據目前的情況推斷,我國股指期貨的風險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巨集觀方面:因政府幹預而產生的風險

  我國現行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政策可能使股指期貨市場滋生風險。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相對於西方較短,法律法規的設立很不健全,由此導致了一個複雜多變且不規範的金融市場。在影響股指期貨市場的諸多因素中,國家政策佔據絕對優勢,因而股市對經濟的晴雨表作用根本無從發揮,從而導致我國股民具有強烈的“政府驅動性”。金融機構的投資運作和巨集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家政策的方向緊密相關,無論是國家的經濟、稅收還是金融政策上的變動和不確定性,都會加劇股指期貨市場中的風險。

  2、中觀方面:現貨市場的交易機制導致的風險

  在過去,我國資本市場不存在做空機制,即融券制度,這個缺陷使資本市場交易嚴重失衡。而當股指期貨推出時,套利交易者絕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套利機會,並且價格也不會出現長時間扭曲。[4]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指數基金能夠成為股指期貨提供較好的套期保值和套利工具,但是其主要通過自身的運作方式來平衡現貨和股指期貨市場的價格和風險,而這並不能完全代替股票做空,即融券制度。因為現貨市場的投資者在存在融券制度的情況下更具備做空的主動性,而且讓基金在某些情況下充當做空的主力又會帶來很多其他的市場風險。

  3、微觀方面

  ***1***交易主體結構不完善。

  外國成熟的股指期貨市場的經驗表明,股指期貨的交易主體應以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大型機構投資者為主。而在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投資者為散戶,並且該群體具有典型的“羊群效應”。目前這種市場交易主體結構的混亂和失調,使少數牟取暴利的機構投資者能夠更加輕易地聯手操縱市場,從而產生大量違規交易和投資風險。

  我國交易主體的“散戶型”特點除了易造成機構投資者對市場進行“暗箱操作”以外,其自身在兩個市場上的投機性心理和投資風險意識的缺乏也增加了股指期貨運作中的風險。過度頻繁的投機行為和短線交易往往會引起股指期貨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甚至使股指期貨的價格嚴重背離現貨市場的股票價格,人為製造完全違背市場正常供求關係的價格失真,從而破壞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使得股指期貨市場功能無法真正發揮作用,甚至發生異化,最終將在市場中積聚大量風險。

  ***2***股指期貨的標的物存在風險。

  許多專業人士分析認為,滬深300指數的編制使其具有六大優點:樣本容量恰當、市場代表性強、流動性充足、編制方法透明、樣本股穩定和不易被操縱,因而它當選為我國首個股指期貨標的指數。[5]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滬深300指數的在市場代表性和反映證券市場價格的時間變動等方面較上證綜合指數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其本身仍有缺陷,例如滬深200指數總是受到上證指數引領作用的影響。由於這種特性,上證綜指的波動將牽制未來股指期貨價格的變動,這一點明顯與發展股指期貨的目的——使股票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相違背。

  四、我國對股指期貨市場風險的防範與監管

  從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股指期貨的風險監管體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巨集觀層次的風險監管,即政府對風險的監管和控制;中觀層次的風險監管,即經紀機構和交易所對風險的監管和控制;微觀層次的風險監管,即投資者自身對風險的監管和控制。本文將以巨集觀層次的風險監管為主要視角,詳細討論政府工作的內容和作用:

  1、構建完善的交易主體結構

  在我國證券市場,交易主體具有典型的“散戶型”特徵,投資者並不重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作用,而具有較重的投機逐利心理,且少數的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散戶型”這一特點輕易操縱我國股指期貨市場以牟取暴利,導致股指期貨投資風險的進一步加重。所以,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部門應該鼓勵發展大型機構投資者,使其正確地引導整個市場進行理性投資,最終促使我國股指期貨市場健康地發展。

  2、建立規範的准入制度

  我國法律對股指期貨市場主體風險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對主體進入市場的途徑和資格進行限定,將自願承擔風險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管理能力的市場參與者引入市場,排除不具相應抵抗風險能力的不穩定主體因素,從而達到優化風險配置和提高整個市場風險控制能力的目的。因此,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市場交易主體的資信情況和風險負擔能力的認定和考察,詳細制定並嚴格遵守證券市場準入制度。

  篇2

  淺析期貨市場種類革新以及發展

  一、國際期貨市場品種演變的三個階段

  期貨品種演變的歷史是期貨市場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考察期貨品種的演化,一方面可以對期貨市場發展的脈絡有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研究期貨市場發展的規律,具有重要意義。期貨品種的演變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第一,以農產品期貨為主的階段,這個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期貨品種有各種糧食以及畜產品等;第二,以工業原材料和能源期貨為主的階段,這個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期貨品種有金屬、天然橡膠、原油等;第三,以金融期貨為主的階段,金融期貨的品種包括貨幣、利率和股指等。

  ***一***農產品佔主導的階段

  早在17世紀40年代,在日本大阪“澱屋米市”進行的大米支票交易就具有期貨交易的性質,而具有現代意義的期貨市場是在19世紀中期的美國出現的。據記載,1851年3月13日出現了第一份玉米遠期合約,小麥遠期合約也隨後出現。成立於1848年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於1859年獲准特許註冊,1865年實行了玉米遠期合約的標準化,正式開始進行期貨交易。美國農產品期貨交易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得到了迅速發展,芝加哥、紐約、堪薩斯成立了一系列經營農產品期貨的交易所。1870年棉花期貨合約在紐約棉花交易所上市,1876年小麥期貨合約和燕麥期貨合約分別在堪薩斯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在此推動下,黃油、雞蛋、咖啡、可可等也陸續上市。1919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立,推出了豬肉、活牛、活豬和菜牛等期貨品種。

  日本於1893年制定並頒佈了交易所法,確立了期貨交易的法規和制度。到1898年,在日本的128家交易所中上市的商品包括大米、小麥以及地方土特產品等幾十種。日本規模最大的農產品交易所——東京穀物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893年,初期上市的商品有大豆、小豆、馬鈴薯澱粉以及穀物。

  ***二***工業原料和能源佔主導的階段

  以金屬為代表的工業原材料品種的出現是現代工業生產體系建立的結果。1876年,一些倫敦金屬商人合夥開辦了金屬交易所,由此產生了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當時的主要品種是銅和錫。1920年,鉛、鋅兩種金屬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當前交易的品種還有鋁、鎳、白銀等。美國重要的期貨交易所如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也先後上市了各種金屬期貨。

  另外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天然橡膠期貨交易始於日本。1951年12月,神戶橡膠交易所成立,為天然橡膠的貿易商和消費商提供了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1952年,東京工業交易所***TOCOM***也推出了天然橡膠期貨合約。能源期貨的產生是國際石油市場變革的結果。1978年,第一份標準化的能源期貨合約——取暖油期貨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推出。此後,原油、汽油、天然氣、丙烷、電以及煤炭能源期貨品種也陸續在紐約商業交易所上市。

  ***三***金融期貨佔主導的階段

  金融期貨是以各種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包括外匯***貨幣***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金融期貨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是世界金融體制變化的結果。外匯期貨產生的背景是與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分不開的。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分部——國際貨幣市場***IMM***首次推出了外匯期貨合約,標誌著金融期貨類別的產生。CME第一批上市的外匯期貨品種有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日元、瑞士法郎。利率期貨同樣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1975年10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美國國民抵押協會***GNMA***的抵押證期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利率期貨。目前在美國,利率期貨已經成為成交量最大的一個期貨類別。股票指數期貨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最激動人心的金融創新”,它產生的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股市的劇烈波動。

  1982年4月,CME推出標準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合約;1982年5月,紐約期貨交易所上市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期貨;1984年7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也開始了主要市場指數的期貨交易。

  二、期貨市場發展的趨勢

  從國際期貨市場品種演變的歷史來看,期貨市場的發展有如下趨勢:

  ***一***初級產品向高階產品過渡的趨勢

  期貨品種由初級產品向高階產品過渡的趨勢,即由農產品期貨到工業原料和能源期貨,再到工業半成品和工業品期貨,這是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變化的結果。從國際期貨市場的最新發展來看,期貨品種“高階化”的趨勢還有更新的含義,那就是傳統上不適合做期貨品種的產品在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後被開發為新的期貨品種。高階產品因其商品的自然屬性較為複雜,難以用傳統的方式作為期貨品種上市。利用商品價格指數作為期貨交易的標的上市,是高階產品進入期貨市場方法的積極嘗試。商品指數期貨採用現金交割,不涉及實物,但是可以起到和實物商品期貨同樣的功能。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2006年5月22日首先推出了房地產指數期貨——標準普爾CSI期貨。該指數是一個系列指數,包括了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美國10個重要城市的住房價格指數。2007年10月28日,CME又推出了標準普爾/GRA商業房地產指數***SPCREX***期貨。

  當前,在期貨市場上市的另外一些高階產品是“非傳統商品”,如天氣指數、排汙權等。這些“商品”由於其對實際生產部門的投入或產出具有潛在影響,從而具備了價格,並且其價格的變動同實際生產部門的投入或產出的變動是相關的。最早的天氣衍生品合約是在1996年由美國的能源企業推出的,先是採取場外交易***OTC***的方式,後來逐步吸引了各種機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隨著天氣衍生品合約在OTC市場的日益發展和成熟,1997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正式上市天氣期貨,目前CME的天氣期貨品種包括美國天氣期貨、歐洲天氣期貨和亞太天氣期貨。目前,全球交易天氣期貨合約的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洲際交易所***ICE***、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等。

  為了減少排汙量、保護環境,一些國家開始限定區域汙染物排放總量,並且用排汙權來限定各個汙染源的排汙量。目前,排汙權期貨交易在歐洲地區比較盛行。香港交易所計劃在2008年推出排汙權期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也宣佈將建立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