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姜種子如何育苗

  在黃姜的種植過程中,種子育苗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黃姜種子育苗的方法。

  黃姜種子育苗之種子處理

  播種前,進行種子脫粒、晒種,以提高種子溫度,然後將種子以溫水***約30℃***浸泡24小時,使其充分吸水,然後濾去水分。浸種後,用20×10溶液濃度的“920”浸種15分鐘,然後進行催芽。種子發芽,需18~20的溫度,經15~25天出苗。可以利用塑料大棚控溫進行黃姜種子的催芽育苗,以縮短髮芽期和提高發芽率。

  黃姜種子育苗之種子採集

  黃姜種子10月至11月下旬陸續成熟,成熟的蒴果、種莢變藍黑或紫褐色,表面披灰白色粉狀,三菱,6粒種子,成熟種子為慄褐色,種子邊緣著生環形膜翼。種莢易開裂,種子隨風飛,要分期分批採收,採收後不脫粒,用透風的筐子,貯藏於乾燥處保管。大田姜每667m2栽1萬窩、每窩播 2~3粒種子計算,需黃姜種子200g。

  黃姜種子育苗之圃地及容器育苗

  小苗移栽:一般用種子250g,苗床3m2,所育小苗可栽植種圃667m2,約4萬株。

  容器育苗:每個容器播種2~3粒。可在生長季節隨時出圃栽植,提高成活率。

  圃地與容器育苗應撐握如下要點:

  選擇肥沃、疏鬆的園土作為苗床和容器培養土,不需強調施肥***土壤是不是需要施肥可以先通過對土壤效能的測定,來下結論。

  不同的作物對不同肥料的需求不一樣,此時我們可以通過測土儀;土壤水分溫度記錄儀,前者是用來測定土壤中氮、磷、鉀等成分的含量,然後判定這塊土地是否需要再施肥,後者則偏重於測定土壤的水分和溫度,因為土壤水分和溫度都是跟種子生長最密切的引數。

  黃姜種子育苗之播種期

  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種子育苗的最佳播種期,但在有設施栽培的條件下,儘可能提早播種,增長有效生育期。

  擴充套件閱讀:黃姜的貯藏方法

  黃姜的貯藏方法有堆藏、沙土層積貯藏、井窖貯藏、長方形臥式窖藏、坑道貯藏、射線照射貯藏等,雖然貯藏方法是多種多樣,但貯藏期間環境條件應保持一致。貯藏適宜溫度以11-13℃,溼度90%~95%為最好。若溫度低於10℃,生薑易受冷害不能長期貯藏,若溫度高於15℃,則生薑貯藏期間易發芽,病害也嚴重。溼度過低姜塊易失水萎蔫,降低食用品質。田間發病的姜塊也不宜貯藏,現將常用的幾種貯藏方法介紹如下:

  ***1***堆藏法。生薑作加工處理需要進行短期貯藏保鮮。進行短期貯藏保鮮時,生薑收穫後,嚴格挑選,剔除受凍,受傷和病蟲危害的姜塊,可散堆在倉庫內,也可裝入竹簍垛放在倉庫內,生薑堆內注意設通風筒,保持庫溫18~20℃,氣溫下降時應增加覆蓋物保溫,氣溫高時,可減少覆蓋物,並通風降溫。

  ***2***沙土層積貯藏。利用地下防空洞或大倉庫進行貯藏,即在地面鋪一層溼沙,然後將生薑豎立密排其上,每排一層姜蓋5-6釐米厚的溼沙,其上再放姜,如此可堆至0.8~1米高約1米寬的長方形垛,最上部蓋一層10釐米厚的溼沙,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溼。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0米米的通風束,並放入溫度計、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溼沙密封。注意通風,地面切勿進水。為防止姜垛溼度過大,前半月可開啟薄膜。

  ***3***井窖貯藏。生薑長期貯藏多采用井窖貯藏。井窖的位置應選在地勢高,避風向陽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向下挖一罈式井窖。口徑60釐米左右,深2~2.5米,下部直徑1~1.3米,在井壁上每隔50釐米,由上向下挖腳踏坑,在井下按120度角均勻向三個方向掘進,各挖一個頂部圓拱形的洞室、洞室高1.3米,直徑1~1.2米,每室可貯藏姜塊約500千克左右,貯姜時剔除病、傷、爛姜,將姜塊豎擺洞內,每排一層姜,撒蓋5~6釐米厚的清潔潤溼細沙,溼度掌握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度。一直到擺到高1米左右,然後用磚塊和泥草封閉洞口。在井口搭小雨棚防雨。進窖初期外界氣溫較高,姜塊呼吸熱較多,井口敞開通氣散熱,到氣溫降到0℃左右時,應封閉井口,當氣溫降到-5~-10℃時,應用草把塞緊井口,上蓋薄膜和草簾,氣溫轉暖後又要隨時減少覆蓋,使之通氣。窖藏期間要定期檢查,特別是入窖後半月內要檢查,如有異常現象要及時翻窖,檢查前要通風換氣,以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