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寫給叛逆男孩的信
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面對孩子的叛逆期,母親應該如何應對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兒子:
養不教,父之過,現在爸爸生病了,他需要靜養,不能生氣和操心,媽媽必須承擔起教育你的全部責任。若干年前你的外公買過一本《傅雷家書》,我曾經拜讀過,如今我也學著給你寫信,把我想說的話統統寫出來,希望你能耐心看完並認真想想,當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好嗎?
從小到大,你跟媽媽最親,但現在卻有很多事情都瞞著媽媽。有時候我和你說話時,你要麼嫌囉嗦塞住耳朵不聽,要麼應付應付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看到你這個樣子我很傷心。也許媽媽有點傳統也開始有點過時了,也許媽媽的做法不一定全對,但你可以告訴媽媽,媽媽也可以改正,但你不應該漠視媽媽。
那天當你知道媽媽看到你瞞了許久的成績單時,你為成績差而愧對媽媽大哭時,媽媽明白你也是深愛媽媽的,但媽媽還是忍不住狠狠地訓了你一頓。因此,那段時間回到家裡你總是陰著臉,對媽媽也是愛理不理的,媽媽心裡好難過。你知道嗎?媽媽非常非常愛你,你的喜怒哀樂時刻牽動著媽媽的心,你所有的一切媽媽都在乎。雖然從小到大你都不是好學生,讓媽媽煩惱,讓媽媽生氣,讓媽媽丟臉,但媽媽依然愛你,因為你是媽媽的骨肉,而且媽媽知道你不是一個壞孩子。
媽媽一直知道你有很多很多的優點,媽媽想起來就會無限溫暖和開心,有時甚至會暗暗流淚。小時候,你在家裡很乖,除了學習你沒讓媽媽操過心。三歲時,我們跟著爸爸單位去北京旅遊,你像個小大人一樣,跟著爸爸媽媽後面到處跑,從來不要大人抱,更不會哭鬧,讓爸爸的同事們誇個不停;記得剛讀小學時,週末爸爸、媽媽睡懶覺,你會一個人買早餐給自己吃,然後靜靜地看書、做手工,從不吵我們;一年級下學期起,你會早早起床,吃完飯後自己一個人去擠公交上學;你從不記仇,當媽媽打你時,你只會苦苦哀求媽媽,當眼淚還沒幹時你又“媽媽”、“媽媽”叫個不停***每次想到這些我的心都會像針紮了一樣很痛很痛***;從三年級起,你就會幫媽媽做家務,洗碗、擦地樣樣都不含糊;至於媽媽去購物,你理所當然地幫媽媽大包小包地拿東西;你從不會計較吃穿,有好吃的你就會惦記著留點給媽媽,小時候你穿表哥退下的舊衣服,後來媽媽去淘打折貨給你,你好開心;爸爸生病住院時,你一個人在家,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媽媽忘記給你零花錢,你就幫別人做值日掙錢;媽媽生病時,你會端茶遞藥、燒飯洗衣,忙前忙後地照顧媽媽;媽媽難過時,最讓媽媽感動的是你會說:“媽媽,放心,有我照顧你”;你以媽媽為榮,你曾說媽媽除了嘮叨外幾乎是完美的,當外人哪怕是你的外婆說說你媽媽,你都會生氣並極力辯護……
兒子,你的優點媽媽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但媽媽不善於表達,卻總是不斷地批評你的缺點、指責你的毛病。其實,我知道你是非常非常希望得到媽媽的誇獎,在此跟你說聲抱歉,媽媽以後在這方面確實得改正。
看著你一天天地在長大,個子比媽媽還要高,也一天天懂事了,媽媽的心中有多欣慰呀!因為我的兒子就要長大成人了,我的負擔將要減輕。然而,目前你的學習狀態實在不佳,又使媽媽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
媽媽無法做到超凡脫俗,雖然我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哪怕是討飯我也不會嫌棄,但我還是要求你為考上好的大學而努力,以便將來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因為當我看到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幹著最苦、最累的活,收入最低還沒保障,更可怕的是被人看不起,為什麼?僅僅因為他們沒有文化。一想到我的兒子將來也可能如此,我的心就像在熱鍋上煎,於是我就會狠下心來逼你讀書,嘮叨個不停,語氣嚴厲、話語刻薄,但你要知道媽媽仍然愛你。夜深人靜時媽媽也在矛盾,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也許我該順其自然,但現今不合理的大環境是媽媽無法改變的,我們只能順應社會的潮流了。我也曾想等你真正懂事時會再讀書,我自己就是如此,高齡讀自考也取得事業成功,但你知道嗎?作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為此,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也錯失了很多機會;你也看到了,媽媽剛滿40歲就老花眼,看起來要比別人老。媽媽大器晚成的代價是巨大的,我不想你走我的老路。
更何況社會是殘酷的,兒子你一定要明白,一個懶懶散散、一事無成的人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幸福的生活是要靠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即便媽媽愛你但也必須讓你接受歷練,否則我害怕你今後將難以生存。或許你有遠大的理想,但一個沒吃過苦的人容易好高騖遠,只能“長槍背不動,短槍打不準”。媽媽又不可能一輩子為你遮風擋雨,更不希望看到我的兒子是一個“啃老族”或者敗家子。
因此媽媽還是不得不說說你的學習,雖然你不愛聽,可我們還是得面對現實呀!與娛樂休閒相比,學習確實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而你的學習基礎一直不好,尤其是你的英語更差,因此你的壓力很大,你也很苦惱和沮喪。但是苦惱歸苦惱,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想方設法讀好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迷。也許你的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你也不能完全意識到:雖然你願意好好學習,但你並沒有認真地學習,更不要說刻苦學習了。在學校,老師說你上課常常走神或者做小動作,作業也有拖欠的現象;在家裡,我發現你也是磨磨蹭蹭的,一會兒走進走出,一會兒喝茶、看電視,一會兒洗頭上廁所……你並沒有全心全意地在學習,時間就這麼匆匆而過,你每天遲睡早起,早上6點起床去學校,晚上6點才回家,但學習效果不好,既沒學好也沒玩好。
你以為你的智力有問題,你比別人笨所以你的學習不好,你的理由是背英語單詞總是記不住。其實媽媽早已知道你的問題所在並多次向你指出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你的學習習慣,你背單詞時沒有全心全意,而是躺在床上一邊聽音樂一邊背,外面的一點動靜都能使你分心;二是你沒有掌握學習技巧,背單詞應該口、手、心並用,還可以運用許多記憶技巧,而你只是呆呆地、默默地看、記;三是你的學習動機,你沒有迫切想學習的思想,只是應付老師和媽媽,所以你常常借讀書名義看課外書。你雖然確實有付出,但付出得太少太少,你花在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實在不多,雖然你都在學習,但三心二意的學習當然效率低。
你還要明白的是,你在為自己學習而不是為了媽媽,你在為自己的將來奮鬥而不是為了媽媽,你將來過得是否幸福關係到的也只是你自己,雖然有“光宗耀祖好”的可能,更多的還是你自己獲益。雖然媽媽為此而時時處處逼你,但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你。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你,現在最大的毛病是固執、自以為是,你不很好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也聽不進爸爸媽媽的建議。雖然你非常敬佩媽媽,卻沒有把媽媽當作你的榜樣,因為你吃不了苦,但你卻不願承認,只是把學習差歸因到自己不聰明上,所以你總是無法好好學習,當然不會有好的學習成績了。其實,你並不笨,看看你的手工作品,看看你的畫,聽聽你說的話就可證明。兒子,請不要再拿笨做擋箭牌了。
看著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行進著,學習成績在退步,你在難過,而媽媽更是焦慮,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痛苦。
兒子,聽媽一聲勸吧,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學習還來得及。也許媽媽在很多地方與你們年輕人相比有點“out”了,但豐富的人生閱歷讓媽媽對問題的看法也許比你更清醒。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呀!有時,不妨接受別人的意見吧!雖然不舒服但管用。
兒子,拿出行動來好好學習吧!
永遠愛你媽媽
XXXX.X.X
篇二
男子漢:
本來我準備稱你“孩子”的,想了半天覺得稱“男子漢”更妥帖,也許你聽說過“青春期”這個詞,在這裡我要熱烈祝賀你,祝賀年輕的生命即將翻開最美的一頁,你將從這裡開始成長,就像你期待的那樣。一個女孩對我說,成長的感覺就像一種很甜的味道,很幸福。那麼,一個男孩的青春是怎樣的呢?也許是另一種味道。
我們那個年代,父母管教很嚴,孩子們的叛逆只藏在心裡,不敢寫在臉上的,因為孩子多,父母們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每個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們如果沒注意反叛一下,必定會被一棒子打趴下。就我個人來說就沒有青春期反叛的記憶,這該是個多麼遺憾的事情。
什麼是青春呢?如果你開始對最崇拜的父親的言論表示懷疑;如果你不再追逐偶像的行蹤開始關注自己是誰;如果你不想被父母再稱為孩子,你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決定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你覺得體內湧動著力量想去改變世界造福世界的時候,這就是青春的感覺。這個時期有成長的喜悅,也有青青的酸澀,它很矛盾是嗎?這就是青春的味道。
這個時期你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開始尋求自我實現,父母開始有些不適應了,十幾年來早已習慣這個小生命在自己的眼前轉來轉去,對這莫名的反抗掙脫、振翅單飛感到手足無措,心中定有些擔心和不捨的,生怕一鬆手你就會跌跤似的,雖然父母心裡明白,哪個孩子的成長不是從錯誤中開始呢!這個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會有激烈的衝突。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把這個時期豐富細膩的內心感受做個簡單的記錄,如果沒時間,就請父母幫忙記記,那是青春期的紀念,是我們走向成人的第一步。
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成了父母的必修課,在這個實踐課中,做父母的都是新手,我們需要互相適應,給父母一些時間好嗎?你如果有什麼想法就告訴父母,特別是內心的苦惱,學習上和生活上的都行。有的時候父母也許會表現出急躁,但只要你提出來,父母一定會改的,只是你得答應幫助父母好嗎?不知你聽過這句話沒有: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不是聖人,他們也有很多不懂的,也會犯許多錯誤,如果在父母因為愛你犯些小錯誤的時候,你能原諒他們嗎?每當這個時候,你是不理他們?還是耐心地指出他們的問題一起解決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後者。
如果在學習上有什麼疑惑,在學習方法上有什麼不適應,是否可以找個你願意交流的人聊聊,別人的經驗拿來用比自己去一步步探索簡單的多。如果你願意自己去摸索也很好,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著急,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地努力。聽過那句話吧,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可是不努力卻永遠也不會成功。其實每個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活得快樂,活得自由,成功不成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這條成為男子漢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明明白白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用自己的雙手去擁抱自己的未來!
一個年長的朋友
XXXX.X.X
關於孩子的叛逆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會害了孩子。
對於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了。
一篇描寫少年讓我深受感動,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傾向。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它也不過是暫時的,而且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曾經讀過一篇題為《少年》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剛滿十七歲的孩子雖還是稚氣滿臉,但壯碩的身體已儼然是個大人。
母親只及他肩頭的高度,父親也開始對他仰視。叛逆,已經成為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父親嘆了口氣: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座標……”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訊息。”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在那裡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看著日漸乾癟的錢包,少年想到了放棄,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裡。
城市很華麗,但少年很難找到她的***。他的成長與這個城市的喧鬧無關。為了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勞累一天,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春去秋來,一年很快要過去了。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做過門童,在夜市裡做過擺攤的小販……少年的雙手終於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
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
在結束通話電話的那一剎那,少年淚流滿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囊中,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包裝得樸實而美麗。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雖然短暫,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
為什麼要叛逆? 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存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這時候的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援、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
反而覺得萬分苦惱,深怕這種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於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麼辦”的問題。
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對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
在從前,他無法意識這種束縛與限制,就是意識到了也無力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迷濛中躍躍欲試。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麼的嚴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長的力量又還不足以掙脫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識的束縛,這時候的孩子正承受著蛻變之苦,體會著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會產生種種叛逆的舉動,目的只是想以此來顯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我們也正好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過度呵護所演變的壓制。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束縛,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
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
所以,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回感到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這時,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麼都聽父母的,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感到又氣又恨。
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因為時代在變化,孩子在成長,他們的叛逆始終是有根源的。而“關心、理解”,則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回答“怎麼辦”的開始。
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我們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強權”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學生的家長,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母親和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朋友”。
“我一直覺得,女兒和我是處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經常交流。”她說,“從小到大,女兒有什麼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告訴自己,包括學習、和同學交往等各個方面,甚至連有男生追求她,她都會告訴我。”
她告訴我,和女兒平時的溝通是平等的,有時候因意見分歧有所爭執,若事後想想是自己不對,錯誤地批評了女兒,便會主動向女兒承認錯誤。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經思索地拒絕。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也會再慎重考慮之後,把它“當做一回事”的給予響應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他明瞭您的看法。
不僅如此,這位家長還在許多事情上都徵求孩子的意見,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也會認真傾聽並與她討論。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會用“我希望…”或“我建議...”至少要在“形式上”給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間,讓他有學習、思考、省悟的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施行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感覺,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自動願意充當小孩。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示永遠的支援與肯定,特別是在孩子犯了嚴重錯誤之後,更是會給予改正的機會,對其改正的態度始終抱持著肯定與支援。
在我們對孩子的教導中,我們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孩子。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也許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成熟條件,但並不能說是由於孩子不聽話所造成的。
有這麼一個故事,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著。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好啊!需要我幫什麼忙嗎?”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援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
原因是,第一個孩子聽到父親那麼武斷地阻止他,覺得在家裡也是沒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個孩子則完全不同,當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到了親情的溫暖,覺得其實在家裡也很好,於是決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見,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
但是要了解這一點,就要捨得放下父母的角色——“傳統的權威”。也只有暫時脫開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個“人”的態度去面對另一個“人”的掙扎。
也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正如前面例子中所顯示的,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
有時,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句溫暖的話語,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受到約束。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
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經常使用絕對的壓制手段,其結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自己對他的影響力拱手讓人,造成其他不良影響有機可乘。
於是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不理解中漸行漸遠了。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象; 並不是誰叛逆了誰,頂多只有一個倔強的孩子悄悄“離開”我們而已。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
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