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師》個人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書中的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致青年教師》讀後感,分享給大家!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這本書不像有的教育理論書籍一章章地說些空洞的理論,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連綴而成。全書分成六輯。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長的一兩篇也不過兩三千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雜文集。所以,讀這本書並不感到累。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是花自己大塊的時間去讀,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時間去讀的,大多是“車上、枕上、廁上”的時間。
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有了一種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學校的老師和領導的衝動。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本書觸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讀教育理論書籍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晦澀難懂或者是說教的印象和感覺,但是讀這本書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我以為一本好書不是故弄玄虛,讓人難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而應該是一本有思想的書,能引起讀者思考和反思的書。這樣的書才能發出啟迪智慧的力量。無疑,王老師的這本書是這樣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書。這是它給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師所記敘的主要內容是發生在自己或者身邊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現象。伴隨這些現象往往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然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學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規律的?王老師從他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讀著王老師娓娓道來的文字,讓我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實踐,王老師所述的現象,在我的教育實踐中到底有沒有出現過!一頁頁地讀,也跟著反思。讀完全書,掩卷而思,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天天喊在口頭上,寫在牆上的“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很多都是徒有虛名的口號而已,並沒有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王老師的教育實踐,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教育的規律。和王老師相比,自己還相差的太遠,自己要在教育的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教育規律的老師。
在書中,王老師說,“教育工作,不過是依據常識並教會學生遵守常識,學會學習並養成好習慣。”他用事實證明了他所說的話。他還說,教師要有悲憫之心……我以為說的都很在理。一名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老師,如果沒有悲憫之心,恐很難教出一群知書達理又善良的學生。
王老師的書中還有許多好的思想和精闢的議論與闡釋,但是因為自己斷斷續續地讀完全書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實在難以將書中精華用簡練的文字全部表達出來。
這本書的名字,王老師將它定為《致青年教師》,我想這是王老師的謙虛,選擇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師,希望能給他們剛剛開始的教育教學生涯有些指導和參考價值。我是一名有著十多年教齡的教師,從絕對年齡上說,我也還是一名青年教師,但是,就我個人讀完這本書的感覺,它不僅僅是適合青年教師讀的書,他還適合其他所有的教師以及管理教育的領導和政府官員閱讀!
教委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閱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裡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閱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著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後偶爾會習慣性地問學生一句:聽懂了嗎?有問題嗎?學生都會說:沒問題。這時,我會很滿足地以為學生已經消化了知識,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但是,讀了吳老師的書,我在想,學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嗎,還是他們缺乏問題意識,提不出問題啊?有句話說: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記得以前有位老師,很喜歡學生問他問題,每天的作業就是讓學生對他的學科問一個問題。還有一位老師,要是學生問他一個問題,就獎賞一根棒棒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到底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呢?難道僅僅是學會解題和應付考試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鼓勵學生髮現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沒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通讀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說: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說: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後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裡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裡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裡裝著學生的心。
合上書頁,默默回味著吳老師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和理想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幸福著,和吳老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