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國家

  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有哪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僅供參考

  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

  泰國有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是,寺廟遍佈城鄉。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央,古稱墮羅缽底。居民為傣族,原住我國雲南省西南部,由於受到漢人壓迫,漸漸遷徙到湄南河、湄公河沿岸,西元七世紀左右,征服近鄰,建立王國的基礎。十三世紀中葉,於湄南河上、中游分別建立蘭那泰王朝與素可泰王朝,至十四世紀中葉,兩王朝合併定立國都,正式統一,建立阿逾陀王朝,我國稱之為暹羅。統一之前,佛教信仰已頗興盛,造佛建寺的風氣也極普遍,據《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所載,唐朝義淨大師西行求法的時候,泰國佛法已經盛行。傣族人立國前的佛教大約可分為上座部佛教***西元前三世紀***、大乘佛教***八世紀***、蒲甘佛教***十一世紀***、錫蘭佛教***十三世紀***的傳入等四個時期。

素可泰王朝初期的佛教兼揚上座部與大乘,第五代的立泰王精通內外典,著作《三界論》,詳細論述佛教的宇宙觀與人生觀,又領導鑄造佛像,就是現今供奉在彭世洛府大舍利寺的清那叻銅佛,與曼谷善見寺的大銅佛。十四世紀中葉,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王朝,曾興建佛陀最勝寺、巴考寺;怛萊洛迦王更將舊王宮改為佛寺,命名為最勝遍知寺;拉瑪鐵波底二世更敕造十六公尺高的大佛;頌曇王少年時曾出家,法名淨法,曾下令在 一七六七年,皇室傾軋,內亂頻仍,緬甸乘機入侵,後由漢人鄭信光復,建立吞武裡王朝,但只維持了十五年就發生叛亂,鄭信的部將昭披耶查克里,乘機殺害鄭信,開創曼谷王朝。昭披耶查克里就是現今泰國王室之祖拉瑪一世***一七八二至一八○九在位***。拉馬一世曾校訂三藏,改革僧團;拉瑪三世***一八二四至一八五一在位***諭令翻譯三藏及特別論典為泰文;他的弟弟是四世***一八五一至一八六八***,曾出家二十七年,法號金剛智,提倡嚴格持戒,創立法宗派,原有的眾多僧侶就稱為大宗派,泰國僧團自此分成兩派,流傳至今;五世朱拉隆功王***一八六八至一九一○***以泰文刊行巴利語聖典,建立大舍利寺學院為高階巴利文研究中心,皇冕學院為高階佛學研究中心,併發行《法眼雜誌》迄今,是泰國佛教流通最久的刊物;拉瑪六世***一九一○至一九二五在位***著有《佛陀覺悟什麼》、《東方猶太》等書;拉瑪七世***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四在位***改編巴利三藏,成為泰國現行最完備、最新編的巴利三藏;拉瑪八世***一九三四至一九四六在位***時,佛教僧伽組織曾仿照國會形式,僧王為最高領袖,下設僧伽部長、僧伽議會、僧伽法庭。拉瑪四世到六世期間所修建的佛統大塔,高約一二○餘公尺,周圍二四○公尺,為泰國最大的佛塔。

佛教是泰國代代相承的傳統宗教,也是泰國人的生活重心。在四千七百萬人口中,佛教徒佔了百分之九十五。由於泰國曆代國王都護持佛教,所以佛教成為泰國國教,僧侶備受敬重,在社會各階層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王室儀式、國民教育及生活種種,都以佛教作為規範,而且規定男子年滿二十歲時,至少需要出家三個月,每天清晨出外託缽、過午不食。大部分青年僧侶是學生,泰國約有九千所教授巴利文和佛學的佛學院,另有兩所佛教大學,只教授佛學,長老比丘指導靜坐及修行,或致力於佈教、教會行政和心理諮詢。

每年有四個佛教節慶,都是國定假日,法師們透過電視與廣播開示佛法,民眾要受持八關齋戒。佛教與泰國人的一生息息相關,如新居落成、嬰兒出生、生日、結婚等場合,都要邀請法師誦經祈福,尤其重視超薦法會。

一般家庭通常設有佛龕,出外常帶佛像項鍊。路經佛寺,必定恭敬禮拜。每日晨間,自動準備食物,供養托缽僧侶。每逢佛寺舉辦活動,人們便帶著各種糧食前往供養,同時聽聞佛法。

泰國有兩個主要佛教教會,下設各省分會。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泰國佛教總會”在皇室贊助下成立,全國各地設有七十五個省分會。另有“泰國佛教青年總會”,在一九五○年創立,亦由皇室贊助,全國共有四十五個省分會。“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是個國際組織,成立於一九五○年,以促進佛教發展、實踐佛教理想為宗旨,永久會址設於曼谷。一九八八年,假美國佛光山西來寺舉行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星雲被推為榮譽會長,這是該會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在西方國家舉行大會,有中國北京與中華臺北兩岸的代表,在分裂四十年後,第一次同桌開會。

和平無憂寺和法身寺的建立最為泰國信眾矚目。在曼谷那孔巴東佔地一千英畝的佛陀曼陀羅公園,是為慶 現代泰國佛教備受泰王和人民護持。僧俗二眾共同面對西方文明的衝擊,與政府一起引進西方現代教育制度,建立新式教會行政,奠定佛教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泰國所出版的巴利藏經,稱為“暹羅皇家三藏”,普獲各界讚譽。另設立皇家圖書館,以儲存佛教聖典。摩訶馬固和摩訶朱拉隆功是特為僧侶設立的兩所佛教大學,一者利於進修佛學,再者便於接受現代教育。

社群發展是泰國佛教另一重要課題。佛教大學和寺院均設有社會福利及鄉區發展的課程,並安排課程訓練農村弘法人員。最近十年來,各寺院及佛教寺院特別在假期舉辦短期出家。

近二十年,青年僧侶赴國外,尤其是往印度深造的人數顯著增加。由泰國皇家推薦來臺灣佛光山研習大乘佛法的耀康法師,非但在佛光山接受大乘教育,並且完成了臺灣大學的學位,今已返國弘法。另有滿藏法師和覺和法師,亦完成佛光山叢林學院的課程。一九八八年,星雲率領“佛光山泰北弘法義診團”,深入泰北美思樂、金三角、熱水塘等偏遠地區義診弘法,併成立佛光山信徒援助泰北難民村建設功德會,多次組團赴泰國參訪,更在一九九六年設立佛光山曼谷道場,將大乘人間佛教思想帶到泰國,為南北傳佛教的融和播下種子。

近年來,西方人士亦紛紛來到泰國修習佛法,修行一段時日後,多數請求披剃出家,有些在曼谷的禪坐中心學靜坐,大多數則入山林苦修。同時,泰國人亦掀起了研究佛教教義的熱潮,禪坐中心四處林立,大專院校佛學社團亦逐年增加,許多受過優良教育,來自城市高階層家庭背景的青年,也紛紛加入僧團。另一方面,高階研究機構對佛教學術研究頗有進展,各大學及研究機構都設有巴利文、梵文、佛教及其他宗教課程。此外,也有許多人研究阿毘達磨藏,師資多數為在家學者,尤以女性居多。

以國家教會組織而言,在國際間,泰國僧團可說是個完善的組織,目前有二萬八千座寺院和四十萬僧侶團結在這一組織下。全國僧侶獲得政府全力資助,並能統一所有的教育行政,以及各種教育、慶典儀式等活動。在金字塔式的中央系統管理下,所有的教會活動皆經由適度的輔導督促,以保持佛寺的律法,並迅速將訊息由曼谷行政中心傳遍全國寺院。泰國僧團與政府間有完善和諧的合作關係,尤其在團結民心、穩定國策上,僧侶提供了很多貢獻。唯一欠缺的是:千年來,沒有比丘尼教團的成立

泰國佛教忌諱

1、不勾肩搭背,不從背後驚嚇別人。

2、女士進入皇宮時不可穿短裙和無袖裝,男士必須穿有領子的上裝,不得穿拖鞋。

3、進入寺廟要脫鞋,服裝應整齊、端莊,最好不要穿短褲。

4、遇見僧侶要禮讓;女性避免碰觸僧侶,如奉獻財物,可請男士代勞或直接放在桌上。

5、打招呼時要雙手合掌,不可以用腳指人或物。

6、頭部為身體較神聖部份,不隨便摸別人的頭,泰語中的坤恩***Khun***,意指先生、小姐、太太,男女適用。

7、公共場所中男女不可有太過親密的舉動,亦不要當眾發脾氣。

8、泰國禁賭,即使在酒店房間內也不可玩牌或打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