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準要素

  安全生產目標根據自身安全生產實際,制定總體和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按照所屬基層單位和部門在生產經營中的職能,制定安全生產指標和考核辦法。你知道安全生產標準化有哪些要素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十三個基本要素:

  1安全生產目標

  根據自身安全生產實際,制定總體和年度安全生產目標,按照所屬基層單位和部門在生產經營中的職能,制定安全生產指標和考核辦法。

  2組織機構和職責

  按規定設定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並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單位、部門和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

  3安全投入

  建立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進安全生產條件,按規定提取安全費用,專項用於安全生產,並建立安全費用臺賬。

  4法律法規與安全管理制度

  及時識別和獲取本部門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對其嚴格遵守,並將相關要求及時轉化為本單位的規章制度,貫徹到各項工作中。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併發放到相關工作崗位,規範從業人員的生產作業行為。

  5教育培訓

  制定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確定安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按規定及崗位需要,定期識別安全教育培訓需求,制定、實施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提供相應的資源保證,做好安全教育培訓記錄。

  6生產裝置設施

  企業建設專案的所有裝置設施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範要求;安全裝置設施應與建設專案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應對生產裝置設施進行規範化管理,保證其安全執行。

  7作業安全

  加強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和生產過程的控制。對生產過程及物料、裝置設施、器材、通道、作業環境等存在的隱患,應進行分析和控制。對特殊作業及危險性較高的作業活動實施作業許可管理,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對作業行為隱患、裝置設施使用隱患、工藝技術隱患等進行分析,採取控制措施。

  根據作業場所的實際情況,按照GB2894***《安全標誌》***及企業內部規定,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作業場所和裝置設施上,設定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誌,進行危險提示、警示,告知危險的種類、後果及應急措施等。

  8、隱患排查與治理

  組織事故隱患排查工作,根據安全生產的需要和特點,可採用綜合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日常檢查等方式進行隱患排查。隱患排查的範圍包括所有與生產經營相關的場所、環境、人員、裝置設施和活動。

  根據隱患排查的結果,制定隱患治理方案,對隱患及時進行治理。隱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護措施和應急措施。治理完成後,應對治理情況進行驗證和效果評估。

  9重大危險源監控

  依據有關標準對本單位的危險設施或場所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與安全評估,及時登記建檔,並按規定備案。應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實施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技術措施。

  10職業健康

  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職業健康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配備與職業健康保護相適應的設施、工具。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進行檢測,在檢測點設定標識牌予以告知,並將檢測結果存入職業健康檔案。

  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應設定報警裝置,制定應急預案,配置現場急救用品、裝置,設定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洩險區。

  11應急救援

  按規定建立應急設施,配備應急裝備,儲備應急物資,並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護、保養,確保其完好、可靠。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並針對重點作業崗位制定應急處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企業發生事故後,應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積極開展事故救援。

  定期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並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審。根據評審結果,修訂、完善應急預案,改進應急管理工作。

  12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

  企業發生事故後,應按規定及時向上級單位、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必要時向相關單位和人員通報,並妥善保護事故現場及有關證據。

  事故發生後應成立事故調查組,明確其職責與許可權,進行事故調查或配合上級部門的事故調查。

  事故調查組應根據有關證據、資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提出整改措施和處理建議,編制事故調查報告。

  13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

  每年至少一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定,驗證各項安全生產製度措施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檢查安全生產工作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

  根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評定結果和安全生產預警指數系統所反映的趨勢,對安全生產目標、指標、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進行修改完善,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