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怎麼養蜈蚣草的生態習性
蜈蚣草為多年生草本,屬蕨類植物門,喜溫暖潮潤和半陰環境,想要養殖蜈蚣草該怎麼養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蜈蚣草的養殖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蜈蚣草的養殖方法
盆栽腎蕨宜用疏鬆、肥沃,透氣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常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培養土或粗沙的混合基質。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碎磚,有利於排水、透氣。生長期每旬施肥1次,又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或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同時,生長期要隨時摘除枯葉和黃葉,保持葉片清新翠綠。吊缽栽培時要多噴水,多根外追肥和修剪調整株態,並注意通風。
【產後處理】:腎蕨盆栽可點綴書桌、茶几、窗臺和陽臺。也可吊盆懸掛於客室和書房。在園林中可作陰性地被植物或佈置在牆角、假山和水池邊。其葉片可作切花、插瓶的陪襯材料。歐美將腎蕨加工成幹葉並染色,成為新型的室內裝飾材料。若以石斛為主材,配上腎蕨、棕竹、蓬萊鬆,簡潔明快,充滿時代氣息。如用非洲菊為主花,壁插,配以腎蕨、棕竹,有較強的視覺裝飾效果。
蜈蚣草的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被線狀披針形、黃棕色鱗片,具網狀中柱。葉叢生,直立,幹後棕色,葉柄、葉軸及羽軸均被線形鱗片;葉矩圓形至披針形,1次羽狀複葉;羽片無柄,線形;葉亞革質,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線形,囊群蓋狹線形,膜質,黃褐色。
腎蕨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釐米。地下具根狀莖,包括短而直立的莖、匍匐匐莖和球形塊莖三種。直立直立莖的主軸向四周伸長形成匍匐莖,從匍匐莖的短枝上又形成許多塊莖,小葉便從塊莖上長出,形成小苗。腎蕨沒有真正的根系,只有從主軸和根狀莖上長出的不定根。地部***即從根莖上長的葉***呈簇生披針形,葉長30-70釐米、寬3-5釐米,一回羽狀複葉,羽片40-80對。初生的小複葉呈抱拳狀,具有銀白色的茸毛,展開後茸毛消失,成熟的葉片革質光滑。羽狀複葉主脈明顯而居中,側脈對稱地伸向兩側。孢子囊群生於小葉片各級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腎形。
蜈蚣草的生態習性
常地生和附生於溪邊林下的石縫中和樹幹上,生鈣質土或石灰岩上,海拔2000m以下,樹附生植物,沒見過生長在地上的,海拔2300m。喜溫暖潮潤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3~9月為16~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6℃。冬季溫度不低幹8℃,但短時間能耐0℃低溫。也能耐30℃以上高溫。腎蕨喜溼潤土壤和較高的空氣溼度。春、秋季需充足澆水,保持盆土不幹,但澆水不宜太多,否則葉片易枯黃脫落。夏季除澆水外,每天還需噴水數次,特別懸掛栽培需空氣溼度更大些,否則空氣乾燥,羽狀小葉易發生卷邊、焦枯現象。腎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較低的光照,切忌陽光直射。規模性栽培應設遮陽網,以50%~60%遮光率為合適。
蜈蚣草,大量富集土壤中砷、鉛等重金屬的植物。
蜈蚣草中的砷含量竟可以達到1-2%,而且多集中於地上部分,可做改良土質土壤,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之多。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國內砷最為集中分佈地帶之一的湖南石門,經長達3年時間研究找尋,一座有著1500多年曆史的石門礦被科研人員發現,並將該礦附近100多種植物納入搜尋圈。經層層篩選以及遺傳效能鑑定,當地大量存在的一種優勢植物——蜈蚣草勝出。
蜈蚣草的藥用價值
【藥名】腎蕨
【別名】圓羊齒***《廣州植物誌》***、夭鵝抱蛋***《廣西藥植圖志》***、鳳凰草、圓蕨***《南寧市藥物志》***、蜈蚣蕨、水檳榔、冰果草***《貴州民間藥物》***、篦子草、梳篦草***《四川中藥志》***、飛天蜈蚣、金雞孵蛋、神仙對坐草***《泉州本草》***、蜈蚣草、石上丸、石黃皮***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鳳凰蕨***《廣西中草藥》***、何汗蕨、蛇蛋參***《雲南中草藥》***、金雞尾***《福建中草藥》***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西南、華南、海南島、臺灣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全年可採。
【來源】為骨碎補科植物腎蕨的葉或全草。
【功效】清熱,利溼,消腫,解毒。
【主治】治黃疸,淋濁,小便澀痛,痢疾,疝氣,乳癰,瘰癧,燙傷,刀傷。
【性味歸經】苦辛,平。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苦,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淡辛,無毒。”
③《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澀,無毒。”《泉州本草》:“入肝、腎、胃、小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塊莖***馬騮卵***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考證】出自《廣西藥植志》。
蜈蚣草的生態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