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血栓形成的原因

  導管相關血栓是中心靜脈置管、PICC操作後的常見併發症之一。靜脈系統因導管的植入,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了。你對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導管相關血栓的相關知識。

  

  導管相關血栓是中心靜脈置管、PICC操作後的常見併發症之一。靜脈系統因導管的植入,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了。導致血栓風險增加的原因如下:

  1..患者的原因

  接受PICC或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大多數為接受大手術的患者;因腫瘤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一般情況較差、長期臥床的內科患者;腎功能衰竭患者等等。外科手術本身就是導致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

  手術導致組織損傷,組織因子釋放;血管損傷,內皮下膠原暴露,均可刺激相應的凝血瀑布系統,啟動血栓形成過程。

  同時,創傷後血管床的收縮,出血導致的低血容量,術前的禁食禁水,都進一步使血液流速減慢,也同時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不同種類的外科手術,以及不同部位的操作,靜脈血栓栓塞的機率也不盡相同。其中以骨科大手術,如膝關節的髖關節置換術後最為常見,未經良好預防,其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率達50%~80%。普通外科手術後的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約為19%。創傷患者的發病率為65%,肺動脈栓塞的機率高達20%。

  癌症同樣是導致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腫瘤因為自身疾病的特點,存在高凝問題,甚至被稱為血栓前狀態。在腫瘤患者中,VTE的總體發生率在20%左右,同時,動脈栓塞事件***腦梗塞、冠狀動脈栓塞***的發生率也遠高於非腫瘤患者。腫瘤患者的血栓前狀態和腫瘤生長、轉移過程中凝血機制不斷被啟用有關。

  和非腫瘤患者相比,其VTE風險增加了4倍;如果接受化療,其VTE風險增加了6.5倍;接受手術,比非腫瘤患者VTE的風險增加2~4倍。不僅如此,腫瘤患者進行相應抗凝治療時,其出血併發症和複發率均高於普通人群。

  腫瘤化療藥物對血管的直接刺激也是導致血管內膜的損傷,啟動血栓形成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抗血管生成類製劑的應用不僅會增加VTE的發生率,也會導致動脈血栓事件的發生,而同時出血的風險也相應在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應用於正在進行化療或放療的患者時,也增加VTE風險的危險因素。

  2 靜脈導管的原因

  無論是經頸部、胸部的中心靜脈置管,或是外周的PICC,插管本身就會損傷血管壁。導管在血管內,除了藥物可能引起的刺激外,導管也對所在的靜脈產生反覆的機械刺激,引起內膜損傷或增生。

  當然,對於導管的材質,目前已經進行了相當的改進,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儘管如此,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稱,聚氨酯和矽膠材料的導管對血管的損傷和繼發感染的機率均低於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導管。

  3 醫院性因素

  良好的靜脈穿刺和導管植入技術,以及專業的PICC護理團隊是降低導管相關併發症,包括導管相關血栓事件的前提和基礎。反覆的穿刺,不正確的導管頭位置,未能應用肝素封管、肝素濃度、肝素鹽水用量不足無疑都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因素。穿刺和置管部位的選擇同樣重要,例如對於乳腺癌的患者,應儘可能避開患側肢體。

  相關閱讀:

  血栓的基本概述

  血栓形成是一種涉及許多彼此相互作用的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多因素變化的過程。在臨床上常見到血栓形成素質的患者.最主要的特點是有家族史,反覆發作性,年輕,發作症狀的嚴重性以及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尋常。

  懷疑動脈或靜脈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需客觀依據.血管造影是診斷的參照標準,但由嫻熟技巧操作的超聲檢測,對淺表血管和心臟也可進行檢查。

  在靜脈造影證明為自發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25%~50%病例存在遺傳素質.一種先天性抗凝機制缺陷***如因子Ⅴ抗啟用的蛋白C,高半胱氨酸血癥,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不全***存在時,當結合一種血栓形成的刺激***如外科手術,妊娠,服用避孕藥,抗磷脂抗體***足以發生靜脈血栓栓塞。早期曾有多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其發作的頻率和嚴重性較單個血栓形成的要顯著增加.

  抗血栓療法是運用溶栓藥物,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劑。在制定抗血栓形成的治療策略時,首先要注意到溶栓藥物治療,由於溶栓藥物可去除一個已形成的血栓.抗血栓形成治療要多樣化,這取決於受累的部位是靜脈或是動脈迴圈系統;血管受累的程度與部位;血栓形成的擴充套件,栓塞或復發的危險性;以及抗血栓形成治療與出血的相對利弊。

  恢復血管通暢的人工機械方法有球囊導管術和外科栓子切除術;其指徵和併發症與特殊病種***如心肌梗死,靜脈血栓形成,肺梗塞,腦血管意外,修復的心臟瓣膜,動脈栓塞***抗血栓形成的治療方案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