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大學生競選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是向別人展示自己的重要途徑,是與他人進行溝通、增進了解、建立聯絡的一種最基本、最常見的方式,是人與人進行溝通的出發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家好,我叫劉歲寒,來自合肥營銷部.畢業於安大江淮學院英語專業。11月初來這裡實習,已有半月時間。
“秋盡江南草未凋”,這是對這裡最深的感受。
綠樹茵茵碧草連天,首先打動我的是這裡的美景,對於異地的陌生感就這樣被悄然淡化。然後是對未知的期待與不安…
帶著滿腹的疑惑與好奇來到部門實習,大家各司其職,忙的不亦樂乎。我覺得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汪經理的聲音很好聽,親切的透徹的;這裡的氣氛也很融洽,暖暖的柔和的。
後來的日子裡,各部的培訓,劉主任細節的講解與展望,和新同事們徜徉於起伏的球場的暢快,我想我漸漸愛上了這個地方…
兩週的日子,從起初的倍感漫長到現在每日的飛逝,很快就要回合肥報到了,我想我會懷念這裡的日子,這裡的衣食無憂,這裡的山清水秀。
思維活躍的我,卻偶爾喜歡沉默;喜歡思考,靜靜地聽著時光從身邊流走;喜歡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這個世界,簡單地堅持地。喜歡看到美麗的事物,喜歡美好的日子,喜歡積極的人生,也喜歡共同奮鬥的你們。只要心是美麗的,你所看到的一切也將美麗。
期待與高爾夫與你們的攜手奮進!
篇2
大家好!
我是810班的杜慧如,今天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裡參加學生會幹部競選活動。不管能否入選,我都會把它當作一次鍛鍊的機會。
從小學到初中,一路走來,雖不是鮮花鋪地,但也有值得一提的閃光點。因此,我今天競選文藝部長。我相信自己是夠條件的:
首先,我認為自己具備擔任該職務的個人素質。我有強烈的責任心,對工作保持著很強的原則性和紀律性。有著寬容、豁達的心胸以及待人接物謙和、真誠的品質。
其次,我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憑著多年擔任班幹部的經歷,從工作中已鍛煉出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我相信我有能力勝任這個職務。如有幸競職成功,我將迅速找準自己的位置,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致力於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假如我當選文藝部幹事,我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配合與協助部長及其他學生會領導的工作,與同學及文藝部其他成員相互溝通,做到互相理解,工作默契。
第二,假如我當選文藝部幹事,我會努力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有才藝的同學參與到文藝部的活動中,讓大家的才藝都得到展示。
第三,在開展學生會工作的前進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我會該往前衝時就往前衝,該承擔責任時就要勇於承擔責任。
我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在座各位老師同學的認可和信任。給我一個機會,我將還您一個滿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3
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曾是一句廣告詞,而今是當今大學生擇業的一種新的觀念。
“不選貴的”就是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很熱門但發展前景不一定樂觀或者不明朗的職業,不要鼠目寸光。“只選對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種職業暫時可能並不熱門,但有上升的趨勢和發展前景,要有長遠眼光。
不久前看到一條訊息,北京市現在最難找工作的是司機和財會人員,而歷史倒回十年,這個結果是誰也不會想到的。那時候有本會計資格證或駕照的人都往南方和大城市跑,而且都拿到高的工資,誰曾想到,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已發生了鉅變,經濟發達地區私車越來越多,司機的工資卻一降再降,而財會人員竟然多得沒人要。
對於正要求職和就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職業要看準它的發展前景。某職業眼下吃香,但並不意味著今後還能繼續吃香,發展前影如何,是一個職業值不值得選擇的關鍵。如果只是盲目跟風,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
1992年,張明、劉亮和胡嘉三位高材生同時從某高校畢業,張明畢業後進入了當地一政府部門,成為一位頗讓人羨慕的公務員,劉亮到深圳進了一家外企,工資高一些,但競爭壓力大,總是感嘆:累,真想停下來歇一歇;胡嘉在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當了一名技術員,工資低不說,還感到沒有保障,因為這家民企創業的時間不長,給職工交社會保險金的錢都拿不出來。
十年後,張明提了一個副科級,工資加獎金只有1000多元,而且當地機構改革已拉開序幕,如果要裁員,嚴重超編的政府機關肯定是改革的重點。劉亮好不容易爬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每月工資上萬元,但自感已摸到了“天花板”,沒有升職的可能性。再看胡嘉,從普通的技術員幹起,現在已幹到了企業副總的職位上,別墅、私車都有了,而且“野心勃勃”等待更大的發展。不是胡嘉有特別的能耐,主要是這家民企原來一直不被人看好,幾乎沒有什麼大學生問津,企業老闆特別重視胡嘉,當寶貝似的培養,工資越給越高,職位越提越高,因為有一個專案取得突破,他還獲得技術股,他個人股票市值已過千萬元,他驕傲地說,我現在既為老闆打工,也為自己打工。
如果說他們三個人選擇的偶然因素較大,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選擇餘地較大的美國人是如何擇業的吧。
美國有個規矩,見習工的工資不受最低工資額保障,收入遠遠低於一般工作的工資水平。
在美國,很多人不看重眼前能拿多少工資,而關注職業選擇是否對自己的人生設計有益的人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合適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而且,在美國人的擇業觀中,還有“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他們反對“一擇業定終身”,認為“騎馬找馬”更好,因此,美國人才的流動性大,人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後找合適的職業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的擇業觀,便顯得相對狹隘和短視,許多人懷揣文憑,忙著去人才市場找關係,開後門,非要找賺錢多的“貴”職業,有時甚至改行換道,拋棄專業,幹起與自己所學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雖然收入高了,但是自己的專業都荒廢了,顯然是一種人才浪費。
正在求職擇業的大學生們,不防學學美國人,讓“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這一全新的擇業觀念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