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洋的手抄報內容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是人類未來的希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地。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海洋的手抄報內容1:真鯛
真鯛體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5~30釐米、體重300~1000克。自頭部至背鰭前隆起。體被大弱櫛鱗,頭部和胸鰭前鱗細小而緊密,腹面和背部鱗較大。頭大,口小。左右額骨癒合成一塊,上頜前端有犬牙4個,兩側有臼齒2列,前部為顆粒狀,後漸增大為臼齒;下頜前端有6個,兩側有顆粒狀臼齒2列。前鰓蓋骨後半部具鱗。全身呈現淡紅色,體側背部散佈著鮮豔的藍色斑點。尾鰭後緣為墨綠色,背鰭基部有白色斑點。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近海均產之,但近年產量不多。
海洋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關於海洋的手抄報圖片1
關於海洋的手抄報圖片2
關於海洋的手抄報圖片3
海洋的手抄報內容2:眼鏡魚
眼鏡魚體甚側扁,薄而高,形如眼鏡片。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75~200克。體腹部輪廓彎度較大,腹緣凸而薄,背側微彎,故得名。鱗片微小,手能觸到而看不見。口小,幾呈垂直狀,能伸縮,向上傾斜如管狀。臀鰭位低,基底長。成魚多數埋於皮下。尾柄短而側扁。尾鰭深叉表,上、下葉同長。腹鰭細小,但其中有二根特延長。體上部深藍色,下部銀白色,胸鰭淺黃色。兩側在側線上下各有2~3列小於眼徑之黑色圓斑。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以南海產量較多。
關於海洋的手抄報圖片4
關於海洋的手抄報圖片五
海洋的手抄報內容2:河流冰情
河水因熱量變化所產生的結冰、封凍和解凍現象。當河水溫度降至0C並略呈過冷卻時,河水錶面和水內迅即出現冰象,經過淌凌,達到全河封凍。春季當太陽輻射增強,氣溫高於0C時,河冰迅速融化,經過淌凌,直至全河解凍,冰情終止。自古人們就取河冰消暑和儲存食品,利用河冰作為渡橋,方便交通。河冰也給人類帶來危害。河道封凍,航運中斷;河道冰花含量增多,會堵塞水庫引水口攔汙柵;冰層的膨脹常導致建築物和護坡的破壞;冰塞和冰壩常釀成嚴重水災。
結冰過程 當氣溫下降到0C以下,水面蒸發的水分子凍成冰晶,落回水面,水中出現凝結核,產生水面或水中冰晶。河流凍結過程包括薄冰、岸冰、水內冰的形成和流冰等過程。薄冰:河水溫度冷卻至 0C時,水面形成冰晶。初成的冰晶體被釋放的潛熱融化,河水紊動使凍結放出的熱量***結冰熱***逸出河面,河水出現過冷卻狀態,水面又產生冰晶體。繼續過冷卻,至零下百分之幾度時,較多的冰晶體聚集在一起,形成鬆散易碎的薄冰。岸冰:或稱冰凇,河岸因岩土失熱較快,岸邊河水流速較低,冰晶體生成較早。初生岸冰呈薄而透明的冰層,固定在岸邊,如河水冷卻較快,厚度和寬度迅速增長。河中冰花因水流和風的作用,在岸邊聚集,凍結成沿岸冰帶,稱沖積岸冰。水內冰:發生岸冰的同時,如流速降低,河水記憶體在低於零度的過冷卻水,便在過冷卻水的任何部位產生冰晶體,結成多孔而不透明的海綿狀冰團,稱為水內冰,或稱深冰。在河底附著的稱為底冰或錨冰。懸浮狀態的冰屑,稱為冰花。水內冰的數量由水面向河底遞減。中國東北和西北的一些河流,由於坡陡流急,含沙少,冬季氣溫低,河水處於過冷卻狀態,只在河底礫石間流速最低,故最先結成底冰。底冰增大露出水面的稱冰礁。流冰***又稱流凌***:水內冰的體積不斷增大,浮至水面,與河面冰晶等順流而下稱流冰,或秋季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