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收藏的方法
中華瓷器博大精深,但大多因為年代久遠,儲存民間的傳世品甚少,所以有很大的收藏價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根據瓷器造型明清瓷器鑑定:
明代瓷器造型:造型豐滿、渾厚、古樸,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
清代瓷器造型:順治、康熙時,古拙、豐滿、渾厚,雍正時的秀巧雋永,乾隆時則顯規整,嘉慶、道光以後則稚拙笨重。
根據紋飾來鑑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紋飾:紋飾多為寫意,畫面豪放生動,畫龍多凶猛,咀巴象豬咀,俗稱“豬咀龍”, 怒發前衝,爪部團成圓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龍紋有衰老之態。前期所繪鳳紋與元代一樣,頸部無發毛,在龍、獅及獸身上多帶有火焰紋。嘉靖以後所畫兒童形象,頭部很大,額角及後腦勺凸出。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魚、罐、腸。文字裝飾有回紋、百壽字、福字等。
清代瓷器紋飾: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並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瓷器,圖案趨向規範化,用筆細緻入微,構圖拘泥、繁縟。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斧劈皴,並加皴點,古裝仕女高髻秀麗,柔細的花繪採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體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清代由於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繪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
根據款識鑑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款識:明代以前景德鎮瓷器多不書款;永樂以後,開始在官窯器物上書寫本朝年號款,在民窯器上有圖記款,吉祥語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書寫,兼有暗刻,凸印,朱書等。除永樂、宣德、弘治、萬曆有篆書外,其餘多為楷書款,以六字雙行和四字雙行為主,亦有極少數為單行橫款、環形款、豎款。一般格式為“大明××年制”,隆慶時期多為“大明隆慶年造”,書寫位置,一般寫於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所有青花書寫的款字、色調都較深沉、無飄浮感。
清代瓷器款識:景德鎮宮窯多署皇帝年號款,民窯有干支年款、吉祥語款、私家款及圖記款等。有印、刻、青花、紅釉、金彩、料彩等多種,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並用,乾隆以後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又以楷書款為多,外圍以圓圈或方框格式。民窯款識,多隨意亂寫,字型草率。
根據底足鑑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底足:器足,大件器足,多為砂底,永樂、宣德大盤均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圓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為明顯。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臥足、臺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淺圈足、刮削平足等。
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為光滑的砂底。順治、康熙時瓷器足型較為多樣,有雙圈層底、斜削式底、二層臺式底、臥足、滾圓泥鍬背形足等
根據釉面鑑定明清瓷器:
明代瓷器釉面:釉面最大特點,為釉質肥厚、滋潤,青花品種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數器物釉面潔白外,其餘皆為青白色,俗稱“亮青釉”。這種白中閃青釉面貫穿於整個明代的始末。器口及足邊微有垂釉痕跡。
清代瓷器釉面: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澤略顯青白順治、康熙兩朝,釉面平整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分別呈青白、粉白、醬白,硬亮青等幾種色澤。雍正時稍面細白瑩潤,多有桔皮皺紋。乾隆時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後的不夠平整,波浪明顯。晚清時施軸稀薄,釉質疏鬆,不夠堅緻。
古瓷器鑑定的方法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時候從器形就可以判斷出大致是什麼時代的瓷器。
二看胎質。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質上有所不同。
三看紋飾。不同的時代的作品紋飾也是各具特色。
四看款識。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識,每個朝代的款識都有不同的寫法,從款識上也可以鑑定出一個古瓷器的年代及價值的高低。
五看工藝。在收藏的時候不僅要看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藝的高低也是體現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比如影青碗,北宋時採用仰燒,故碗底留有印記;
而南宋時則採用復燒***碗底朝上,一個疊一個***,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時的碗,多數是有包邊的,宮廷用的碗是包金邊的,有錢的大戶人家是包銀邊的,
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銅邊了。在收藏的時候,從這些碗採用的包邊殘留材質就可以推斷出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從而認定它們的價值。
六看手感。所謂手感,就是指收藏者在購買瓷器時把玩這些瓷器的感覺,如手感是否圓潤順暢。據說有些真正有經驗的收藏大家在鑑定一件古董的時候,只要把它拿在手裡摩挲一會就能把這件器物的真假和價值估摸得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