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整自己的經營資金分配

  Clayton Christensen的顛覆性創新理論旨在描述新技術***革命性變革***對公司存在的影響。1997年,Clayton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困境:當新技術使大公司破產》***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顛覆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一詞。

  他說,反覆的事實讓我們看到,那些由於新的消費供給正規化的出現而“亡”的公司企業,本應該對顛覆性技術有所預見,但去無動於衷,直至為時已晚。

  只專注於他們認為該做的事情,如服務於最有利可圖的顧客,聚焦邊際利潤最誘人的產品專案,那些大公司的領導者一直在走一條持續創新的道路,而恰是這一經營路線,為顛覆性新技術埋葬他們敞開了大門。這一悲劇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現有公司資源配置流程的設計總是以可持續創新、實現利潤最大化為導向的,這一設計思想最為關注的是現有顧客以及被證明了的市場面。然而,一旦顛覆性創新出現***它是市場上現有產品更為便宜、更為方便的替代品,它直接鎖定低端消費者或者產生全然一新的消費群體***,現有企業便立馬癱瘓。為此,他們採取的應對措施往往是轉向高階市場,而不是積極防禦這些新技術、固守低端市場,然而,顛覆性創新不斷髮展進步,一步步蠶食傳統企業的市場份額,最終取代傳統產品的統治地位。

  許多優秀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們都承認他們曾經在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經歷過失敗。著名的企業家和“曲折經營原理”的作者理查德·克里斯坦森認為,儘管失敗是生活和經營公司中正常的環節,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能夠有效地面對它。

  有了一個商業點子和商業理念,經營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測試和進行,才能有效地走向成功?理查德·克里斯坦森使用類似於滑雪模擬教育的形式對企業家進行啟發,使他們明白仔細考慮之下的改道,達到避免災難性的失誤,有助於獲得成功。他認為:“當我們滑雪時,我們肯定要避免滑雪板直接地從高山上下滑,否則我們將會折斷我們的脖子。”但與這種方式截然不同,大多數商學院的畢業生則選擇的是另一種方式。克里斯坦森說:“我們被教授的是,要做效能分析,要設定遠大的目標併為之負責,但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只有十分之一的小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好了,讓我們假設,你有了一個商業點子,你用自己的商業理念創立了公司,那麼在經營時,你如何設定自己的目標,以及如何測試你的觀點是否正確、值得再做下去?以及,你在初步獲得成就後,,最終獲得成功?克里斯坦森給出了四點提示,將會有助於你跨過荊棘之路走向成功。

  1.盈利優先

  理查德·克里斯坦森認為,不管你的理想到底是什麼,新企業都首先應該著手於盈利。他說:“領導層應該以最快的方式獲得盈利,即使偏離了最初的目標。”理查德·克里斯坦森就是這麼做的。至今他建立和與人合辦了小企業32家,其中的11家企業破產了,13家則成了百萬資產的大公司。他認為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向有風險的企業或者專案,理查德·克里斯坦森建議,在新企業或者新專案創立初期,需要投入65%資本來獲得盈利,25%的資金應該投向人才資源,而剩下的10%則是擴大企業規模。

  2.三個月盈利:“高效”地失敗

  理查德·克里斯坦森認為,如果不能在三個月內獲得收益,這說明你的商業理念就是失敗的,要及時抽身。即使它是一個“有效”的失敗。其實,每一個商業活動的收益時間是不同的,這取決於你所能承擔的投資風險。理查德·克里斯坦森說:“大多數人會等待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來等待投資的收益,最終卻逐漸消磨了他們的追求,浪費了大把時間和資源。對於我來說,如果沒有馬上獲得投資收益,我絕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等待。”

  3.65/25/10的重新分配:

  在實現企業盈利之後,理查德·克里斯坦森帶領他的企業迎接下一階段的挑戰。他分配65%的資金給員工和業務發展,25%的資金用於擴張企業,擴大生產,剩下的10%則用於繼續盈利上。他繼續根據曲折經營理念的65/25/10的分配模式,通過盈利能力、資源和規模的運轉,給予企業持續發展的推動力。

  4.接下來,放緩你的發展速度

  理查德·克里斯坦森承認,推行他的“曲折經營原理”,需要花長一點的時間才能實現企業的最終發展目標。他認為在明確了實現目標需要投入的資本、時間和人員的情況下,此時企業保障穩定性和減緩發展速度是有利於獲得成功的。理查德·克里斯坦森說:“就像一個人沿著沙子尋找隱藏著的金子,在尋找的途中一點點完善著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要比盲目的尋找目標要強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