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種植專案

  中藥種植要與市場保持同步,把握種植良機。那前景很好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黃芩

  為脣形科植物。黃芩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主治熱病發燒,吐血衄血,肺熱咳嗽,胎動不安,癰癤瘡瘍等疾病。

  一、簡要形態特徵

  株高約30~120釐米。根圓錐形,主根粗壯,外皮暗褐色。莖四稜形,多分枝。葉對生,披針形,無毛或疏被短毛。總狀花序頂生,花偏向一側,花冠藍紫色,二脣形,筒部彎曲,上脣3裂,兜狀,雄蕊4。小堅果,類圓形,黑色、光滑。

  二、生長習性

  野生於向陽草坡地或荒地上,喜光耐旱,忌潮溼積水環境。以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壤土栽培為佳。忌連作。主產於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南、山西、甘肅、陝西、山東、四川等省區。

  三、市場與效益分析

  黃 芩為大宗常用中藥材,需求量大,由於野生資源的減少,是近幾年才開始大量栽培的品種,由於產種少,發展速度不是很快。1992年每公斤種價為160元,今 年高達220元,2000藥材市價8~13元/公斤。由於銀黃口服液等產品的問世,黃芩的開發利用日益深入,需求量增加。許多地區生長1年就採收,當年畝 收入1000~1500元左右。如2年收穫,加上種籽收入,效益更為可觀。

  黃芪

  黃芪為常用中藥。原植物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均以乾燥的根入藥。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託瘡等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等症。

  一、簡要形態特徵

  蒙 古黃芪株高40~80釐米。主根深長,直徑1~3.5釐米,圓柱形,有時有分枝。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色。莖直立或半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單數羽狀復 葉,小葉12~18對,葉片小,呈橢圓形或長圓形,全緣,下面被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冠蝶形,黃色至淡黃色,花萼鍾狀,密被 短柔毛,5淺裂,雄蕊10枚。花期5~7月。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光滑無毛,內含種子5~10粒。種子腎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果期7~9月。

  膜莢黃芪的區別在於小葉數量少,6~13對,葉片較大一些,先端鈍圓或微凹,有時具小尖刺,托葉卵形至披針狀線形,莢果被黑色或黑白相間的短伏毛。

  二、生長習性

  黃 芪多野生於草原上的乾燥坡地或疏林間,喜涼爽氣候,耐寒耐旱,怕熱怕澇。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在粘土和強鹽鹼地不宜種 植。忌連作,不宜與紅花、馬鈴薯、白朮、菊花等輪作。黃芪種子具有硬實性,一般情況下,硬實率可達40%~80%以上。直播當年只生長莖葉而不開花,第二 年才可開花結實,三年以後大量開花結實。主產於內蒙古、山西、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等地,山東、河北也可栽培。

  三、市場與效益分析

  黃芪屬大宗藥材之一,每年的出口量和內銷量均很大,雖然價格有所波動,但總體來看,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按現行價每公斤8~15元計算,每畝地可收入2000~3750元。

  桔梗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檔花,為桔梗科桔梗,以根入藥。味苦、辛、性微溫。有祛痰止咳、消腫排膿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腫痛、胸悶腹脹、支氣管炎、肺膿瘍、胸膜炎等症。

  一、簡要植物形態

  多 年生草本,株高30~100釐米,全株具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質,長圓錐形,外皮黃褐色或灰褐色。莖直立,上部稍有分枝。葉互生,近無柄,莖中、下部葉常對 生或3~4片輪生,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邊緣細鋸齒。花單生枝頂或呈疏生的總狀花序,鍾狀花,花冠藍紫色、白色或黃色,裂片5。蒴果倒卵形,成熟時頂 部開裂。種子多數,卵形,黑色或棕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二、生長習性

  桔梗多野生於向陽山坡及草叢中,喜陽 光,喜溫和溼潤氣候,耐乾旱,耐寒。宜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丘陵山區生長。土壤以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或壤土為好,土壤水分過多,易爛 根。主產於安徽、山東、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西、四川等省。全國大多數省區有栽培。

  三、市場與效益分析

  桔梗為常用中藥,除 藥用外,我國東北、朝鮮等地還大量食用,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量很大。1992年每公斤價高達12~14元,高價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之桔梗適宜種植的 區域廣闊,種植1年即可採挖。按市價每公斤5~7元計算,畝效益可達2000~2400元左右。各地可適當發展種植,並瞅準市場伺機擴大種植面積。

  黨蔘

  黨蔘為桔梗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以乾燥的根入藥,稱為黨蔘,別名上黨人蔘、黃參、遼參等。黨蔘具有補中益氣和健脾胃、益血、生津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肺虛燥咳、體倦無力、食少、口渴、產後血虛等多種病症。

  一、簡要形態特徵

  黨 參全株斷面具有白色乳汁,並有特殊臭味。根錐狀圓柱形,長30釐米左右,肉質,外皮多黃褐色,上端具有環狀橫紋,頂端膨大,具有多數莖痕。莖細長而多分 枝,高達1~2米。葉互生或對生,卵形或寬卵形,莖部圓形或淺心形,上面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均有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萼綠色無毛,5裂。花冠寬針狀 無毛,淡黃綠色,有紫色斑點,先端5線裂。蒴果圓錐形,花萼宿存,種子多數,細小,短圓形,棕褐色,有光澤。

  二、生長習性

  野生於 山地林緣及灌叢中。黨蔘種子細小,壽命短,一般隔年種子不能作種用。幼苗期生長髮育緩慢,特別是出現3對葉之前怕強光直射。除粘土地、低窪積水地、鹽鹼地 之外,其它土壤均可種植,但最適生長在砂質壤土地上,而純沙土地生長不良。要求土質疏鬆肥沃,土層深厚一些。忌連作。主產於東北三省及山西、陝西、甘肅、 內蒙古、河南、青海等省區,現主要為栽培品。

  三、市場與效益分析

  黨蔘為常用補益藥材,近年來隨著保健事業發展,黨蔘需求量加大。 目前市場價為9~13元/公斤以上,優質黨蔘價格更高。若每公斤平均按10元計算,畝產值達1500~2000元。另外畝產種子1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 80元計算,種子產值800元。所以,只要掌握資訊和銷路,發展黨蔘是有利可圖的。

  遠志

  入藥的有細葉遠志和寬葉遠志。遠志通常指細葉遠志,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藥,味苦,性溫,有安神益智,怯病 解鬱作用,主治驚悸,神經衰弱,夢遺,咳嗽多痰,支氣管炎,痛疽瘡腫等。

  一、簡要形態特徵

  遠 志株高25~40釐米,根圓柱形,莖叢生,葉互生,線形,無毛或稍被微毛。總狀花序,花小淡紫色,萼片5,其中2枚呈花瓣狀,花瓣3,基部合生,中央花瓣 較大,龍骨狀。雄蕊8,花絲基部聯合,雌蕊1枚。種子卵形,微扁,棕黑色,密被白色絨毛。寬葉遠志葉較寬,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表面密被灰褐色細柔毛。

  二、生長習性

  野生於向陽山坡、林下、草地或石縫中,喜冷涼氣候,忌高溫,耐乾旱。以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肥沃土壤為好。忌連作。主產于山西、陝西、河北、河南、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地區都可栽培。

  三、市場與效益分析

  遠 志為大宗藥材,需求量大,由於大量採挖,野生資源日漸枯褐。遠志商品日益短缺,特別是供出口的中高檔遠志筒己極少見,遠志肉1985年才7~8元/公斤, 現已到30~58元/公斤,出口標準的遠志筒價更高,且有繼續上漲趨勢。遠志第二年每畝可產籽7~10公斤,按現行市場價每斤360元計算,畝產值達 2520~3600元。第三年產種可達10~15公斤/畝,產值達3600~5400元,產藥材250~300公斤,產值達7500~17400元,三年 總計畝產超萬元,年均畝產5000元以上。遠志人工栽培剛起步,誰越搶先,誰越高收益。

  甘草

  甘草別名甜草根、甜甘 草、甜根子、粉草等。為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莖入藥。味甘、性平,有清熱解毒、潤肺祛痰、補脾益氣、止咳化痰、調和諸藥的作用。用於瘡瘍解毒、 咳嗽咽痛、脾胃虛弱、氣虛少血、傷風、胃痛、肢體疼痛、黃疸病、牙周病等症,此外,光果甘草、粗毛甘草、脹果甘草、圓果甘草、刺果甘草、黃甘草、雲南甘草 也作甘草用。

  一、簡要形態特徵

  株高40~120釐米,根莖圓柱形,多橫生,主根長而粗壯,圓柱形,外皮棕紅色,內部黃色,味甜、 莖直立,下部木質化。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17枚,卵狀橢圓形,長25釐米,寬2釐米,全緣,兩面被毛。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紅色。莢果 扁平,多數聚成球狀。種子寬橢圓形或圓形,略扁,長2.7~4.3毫米,寬2.6~3.7毫米,厚1.8~2.3毫米,表面暗綠色、棕綠色、棕色或棕褐 色、平滑、略有光澤。千粒重7克。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生長習性

  甘草主要分佈在我國內蒙、新疆、甘肅、青海、陝西、 山西、東北及河北等地,此外,在前蘇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土耳其等國也有分佈。這些地方主要屬於大陸性氣候帶,適應在乾旱少雨,晝夜溫差 大、夏季酷熱光照強,冬季嚴寒,氣溫可達-30℃~-40℃,凍土層深達1米以上的草甸,荒漠及半荒漠環境中生長。甘草為鈣土指示植物,在土壤含鹽量不超 過0.2%,土壤pH為8的微鹼性沙壤土上生長良好。

  三、市場與效益分析

  甘草從古至今,廣為藥用。我國古代醫藥學家喻稱甘草為 “國老”,有通經脈、利血氣、解百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經現代藥學研究證明,甘草藥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甜素及其甙元甘草次酸等。甘草酸 在亞洲始用於解毒、抗變態反應,而在歐洲以抗潰瘍、消炎伊始。60年代初,英國發明瞭甘草酸鈉,樹起了消化道疾病治療史上的一塊里程碑。近年來藥理研究又 發現甘草酸類藥物,具有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抗癌、防癌、干擾素誘生劑及細胞免疫調節劑等功效。甘草酸類藥物又適於製成多種生物鹼、抗生素、氨基酸 的複方製劑,常具協同、增溶、增加藥物穩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及降低毒副反應等效用。此正符合當今藥物製劑研究發展方向,故此類藥物研製品種繁多,應用日 廣。

  甘草不僅是一味用藥量大的中藥,還廣泛適用於食品、飲料、菸草、日用化工及畜牧業等領域。甘草酸作為甜味劑比蔗糖甜200~300倍,並 且低熱值具保健功能,許多國家已經把其作為食品新增劑。甘草中含有抗氧化劑,己被一些國家列為化妝、保健原料。甘草還可用來製作發泡劑、滲透劑。甘草渣可 製做纖維板等隔熱隔音建築材料,其莖葉還是牲畜的好飼料。由於其寶貴用途,甘草不僅大量出口東南亞,而且還大量出口歐洲及美國。

  因為甘草多生長在乾燥少雨的沙荒地區,為草原固沙植被,採集野生甘草容易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國家嚴格地實行有計劃採挖,並是國家專控經營的四種中藥材之一。由於野生資源逐年減少,家種剛剛起步,價格呈逐年盤升趨勢。

  甘 草在無水澆條件的乾旱、沙質鹽鹼荒地都可生長,利用雨季播種,出苗後管理粗放,並且老株能發出新株,繁殖係數大,且投入少,加之發展畜牧業收入,經濟效益 更為可觀。在植被破壞嚴重開始沙化的地區發展甘草,還有防風固沙的巨大生態效益。可以說,甘草是省錢投入少、省地可利用沙荒和鹽鹼地、省工管理 粗放、效益高供不應求的“綠色銀行”,發展甘草生產實在是大有可為。如大面積栽種甘草的地區還可深加工甘草膏、甘草酸及其它附產品等,以獲取更大的 效益。

  有發展前景的中藥材種植專案

  1、種植金銀花

  該品種是以大葉木本金銀花中自然產生的優良株係為基礎,與南方優良品系金銀花雜交,再經無性繁殖、提純、復壯而育成的金銀花新品種。具有花蕾齊、產量高等優點。金銀花作為一種珍貴的藥用資源,國內國際市場需求量巨大,價格年年上漲。當年栽種、當年開花,現藥市行情每公斤150~230元。種植效益高,每畝產乾花180~260公斤,還可產枝葉30000公斤,枝葉是牛、羊、豬等的好飼料。每畝產值可達數萬元。株行距1.5米×2米,每畝栽220株。苗價每株10元,30株起郵;50株以上每株9元,千株以上每株6元,萬株以上每株3.5元。

  2、高效益藥食同源果樹新品種——大紅子山楂

  山楂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山楂除鮮食外,可製成山楂片、紅果醬、果脯、山楂酒等。一般每畝栽160株,株行距2米×2米,定植後2~4年開花結果,盛果期每畝產5000公斤以上,產值超萬元。苗價每株12元,30株起郵;50株以上10元,千株以上8元。

  3、益壽延年花旗參

  美國花旗參在中國引種成功,並在全國試點推廣,每畝產幹品220公斤左右,效益數萬元。花旗參種每公斤1000元,每畝用種4公斤。

  4、藥食兼用無叉甜桔梗

  桔梗屬40種大宗藥材之一,主要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近年來貨源緊缺,價格上漲。每畝可收幹品350~450公斤,產值24000~35000元,用種2公斤,種價1000元。

  5、旱半夏

  屬常用藥,市場需求量大,野生資源嚴重短缺,人工種植效益喜人。每畝用種量40公斤,收幹品200~250公斤,每公斤80~110元,產值16000~22000元。種球每公斤50元。

  6、藥市不落的致富明星——浙白朮

  白朮為中藥材中的大路貨,需求量大,價格逐年攀升,栽種每畝可收商品白朮450公斤,產值萬元左右。加上種子收入,667平方米產值近1.5萬元。667平方米用種子3公斤,種價720元。

  7、太空1號板藍根

  板藍根為常用大宗藥材之一,銷量居中藥之首,每畝產值2000元左右,用種量3公斤,種價300元。

  8、花椒新品種“大紅袍”

  花椒不但是高效經濟作物,而且還是圍園護院的“衛士”,特別是近年新育成的品種“大紅袍”,高產又優質,枝、葉均帶銳刺,栽植2~3年便可形成一道勝過鐵網磚砌的綠色圍牆,人畜難入,豬羊繞道。此外,該花椒樹耐熱抗寒,抗病蟲危害,各地可種。播種當年株高可達1~1.5米,以後把高度控制在3米以內,便可形成一道理想的綠色圍牆。該花椒每畝可產葉250公斤、果實500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明顯,且產量和產值隨樹齡而逐年增加。既圍園又增收,一舉多得,一次栽種,受益20年以上。按株行距2米×2.5米定株,每畝栽130株。苗價每株10元,30株起郵,50株9元,千株以上6元,量大可優惠。

  9、中華吳茱萸

  江西樟樹市所產的中華吳茱萸為國內上乘佳品。該品種當年栽種,當年掛果,3年進入豐產穩產期,每畝產值近萬元。株行距2米×3米,每畝栽110株。苗價每株8元,30株起郵;100株以上6元,千株以上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