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等一些了的症狀,那麼有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腹瀉的原因:

  1、細菌感染:人們在食用了被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等細菌汙染的食品,或飲用了被細菌汙染的飲料後就可能發生腸炎或菌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嘔吐、裡急後重、發熱等症狀。

  2、病毒感染:人體通過食物或其他途徑感染多種病毒後易引起病毒性腹瀉,如:感染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3、食物中毒:是由於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汙染的食物,或攝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變質食品、汙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帶菌蒼蠅是主要傳播途徑。其特點是:患者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熱等急性胃腸道症狀。

  4、飲食貪涼:夏天,很多人喜歡吃冷食,喝涼啤酒,結果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腸蠕動加快,引起腹瀉

  5、消化不良:夏天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腹脹、腹瀉、噁心、嘔吐、返酸、燒心、噯氣打嗝等症狀。

  6、著涼:腹瀉夏季炎熱,人們喜歡呆在空調房內或開著空調睡覺,腹部很容易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

  7、旅遊者腹瀉:因為出行者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和變化。

  腹瀉的治療方法:

  一、西醫

  1、控制感染

  根據致病菌選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一般可用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複方新諾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2、補液

  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可靜脈輸液。

  3、治療休克

  調整微迴圈紊亂,糾正酸中毒,可應用血管擴張藥及鹼***物。

  4、對症支援治療

  腹瀉次數過多者可用止瀉劑,伴有心衰、腦水腫、休克肺、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應及早給予對症治療。

  二、中醫

  療法中運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與穴位,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較好的療效。

  補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橈側邊緣,醫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兒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兒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門

  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醫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兒手掌大魚際。

  揉外勞

  外勞宮穴在小兒手掌背正中,醫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兒手掌背中心的外勞宮穴。

  運內八卦

  內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內八卦穴為一圓圈。醫者用左手捏住小兒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兒掌心做圓圈運動。

  摩腹

  腹指小兒腹部,醫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兒腹部做圓周運動。

  按揉足三裡

  足三裡穴在膝下三寸外側一寸,醫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裡穴做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