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吃什麼食物調理

  吃飯不規律,不健康,所以腸胃炎是現在很多人都高發的一種常見病。那麼腸胃炎吃什麼好呢.應該怎麼調理呢.一起來看看。

  不能吃隔夜食物

  1、隔夜雞蛋不要吃

  因為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在儲存不當的情形下,營養的東西容易滋生細菌,會有害健康,例如: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情形。但是如果雞蛋已經熟透,而且以低溫密封儲存得當,一般可以儲存48個小時都沒問題。

  2、隔夜銀耳不要吃

  因為銀耳本身就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經煮熟後如放的時間比較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

  3、隔夜菜不要吃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不同種類的蔬菜,應該先吃莖葉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的話,應儘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4、隔夜滷味不要吃

  預防食物中毒,春夏季節吃滷味不要隔夜。食品專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也並非絕對“保險”。冰箱裡易滋生黴菌,還有嗜冷菌等。

  5、隔夜豆漿不要喝

  鮮榨豆漿保質期很短,常溫下2-4小時內必須喝完,否則菌落數量會急劇增加引起變質!最好是現榨現喝,或是將煮沸的豆漿冷卻後,放在冰箱裡密封儲存,以防變質。在冰箱裡冷藏的鮮榨豆漿,也不宜存放過久,超過12小時以上的,最好也不要再喝了。

  6、隔夜海鮮不要吃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類菜品,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飪。

  7、隔夜湯不要喝

  湯長時間盛在鋁鍋、不鏽鋼鍋內,易發生化學反應,應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最好的儲存方法是湯底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喝不完的湯最好是用瓦鍋存放在冰箱裡。

  腸胃炎調理食譜

  第一步:腸炎初期

  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所以在起病後8~12小時內,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麵糊、細掛麵、燴薄面片等。

  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第二步:腸炎好轉期

  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麵條、蒸蛋羹、鹹餅乾等。

  宜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

  第三步:腸炎恢復期

  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

  因此,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薹等。恢復期後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腸胃炎飲食原則

  1、流質飲食

  稀飯或粥,應大量喝水,以避免腹瀉造成脫水。過度頻繁的嘔吐和排便,會減少身體組織的水分和電解質。因此,增加液體攝入量是必須的,以彌補損失。液體中含有大量的糖和電解質***鉀,鈉***,還可以幫助減少腹瀉。

  2、限制飲食

  在疾病初期或病情不嚴重時,僅通過簡化飲食,病人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胃腸炎。此時胃腸道的吸收和蠕動處於不正常狀態,過多攝入食物,會加重消化器官負擔,增重病情。

  3、忌冰淇淋等奶製品

  奶製品會加劇腹瀉。含咖啡因飲料也應該避免,以免加重刺激。

  4、忌油膩飲食

  避免油膩和柑橘類食物,因為它們可能會加重病情。嘔吐後,不要立即喝水或飲料,等待至少半個小時候,才頻繁的小口攝入少量液體。

  5、少吃多餐

  在急性腸胃炎症狀消失後,患者才可以在飲食中包含固體食物。胃腸炎的症狀一般在2天內消退。應該吃家裡自己烹飪的食物,而避免從外面買回的加工食品。不建議在患病期間吃大餐,因為胃還不能夠適當的消化固體食物。重要的是每天頻繁的吃小餐。在經過10-15天后,病人可以吃煮熟的蔬菜,水果和少量低脂肪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