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提取有用資訊和形成結論而對資料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他們的差異,從而揭示這些資料所代表的事物發展變化情況和規律性。

  表達事物發展的變化以及研究其中的規律

  對比分析法的特點是: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事物某方面的變化或差距,並且可以準確、量化地表示出這種變化或差距。

  對比分析法可分為靜態比較和動態比較兩類 橫比

  動態比較是在同一總體條件下對不同時期指標數值的比較,也叫縱比。

  與目標對比:即實際完成值與目標進行對比,屬於橫比。

  與目標對比:即實際完成值與目標進行對比,屬於橫比。

  目前實際完成的值與目標值進行對比

  不同時期對比:選擇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作為對比標準,屬於縱比。

  統計部門、單位、地區對比:與同級部門、單位、地區進行對比,屬於橫比。

  橫比,條件相同比如,時間,結果不同

  縱比:結果相同,條件不同

  分組分析法是根據資料分析物件的特徵,按照一定的標誌,把資料分析物件劃分為不同的部分和型別來進行研究,以展現其內在的聯絡和規律。

  分組分析法的關鍵在於對確定陣列與組距。在資料分組中,各組之間的取值界限稱為組限。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平均數稱為組中值。

  結構分析法是指被分析研究總體內部各部分與總體之間進行對比的分析方法,即總體內各部分佔總體的比例,屬於相對指標。

  同比和環比

  同比:去年的這個時間段和今年的這個時間段進行對比叫做同比

  環比:上一個月和這一個月進行對比

  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的計算公式為:

  結構相對指標=總體某部分的數值/總體總量*100%

  市場佔有率=某種商品銷量/該種商品市場銷售總量*100%

  平均分析法就是運用計算平均數的方法來反映總體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某一數量特徵的一般水平。

  平均指標可用於同一現象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或單位間的對比,還可用於同一現象在不同時間的對比。

  比如分析不同行業、地區的平均從業人數、平均營業收入等。所有數量指標都可以依據不同的分組用單位數來平均,進行對比、分析。

  交叉分析法

  交叉分析法通常用於分析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即同時將兩個有一定聯絡的變數及其值交叉排列在一張表格內,使各變數值成為不同變數的交叉結點,形成交叉表,從而分析交叉表中的變數之間的關係。

  綜合評價分析法

  綜合評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能夠反映綜合情況的指標來進行分析評價,比如不同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綜合評價分析法主要有三大特點:

  評價過程不是逐個指標順次完成的,而是通過一些特殊方法將多個指標的評價同時完成。

  在綜合評價過程中,一般要根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加權處理。

  評價結果不再是具有具體含義的統計指標,而是由最終的分值進行綜合排序。

  矩陣分析法是指將事物如產品、服務的兩個重要屬性作為分析的依據,進行分類關聯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的過程

  資料分析過程的主要活動由識別資訊需求、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評價並改進資料分析的有效性組成。

  識別需求

  識別資訊需求是確保資料分析過程有效性的首要條件,可以為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提供清晰的目標。識別資訊需求是管理者的職責管理者應根據決策和過程控制的需求,提出對資訊的需求。就過程控制而言,管理者應識別需求要利用那些資訊支援評審過程輸入、過程輸出、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過程活動的優化方案和過程異常變異的發現。

  收集資料

  有目的的收集資料,是確保資料分析過程有效的基礎。組織需要對收集數

  資料分析示意圖

  據的內容、渠道、方法進行策劃。策劃時應考慮:

  ①將識別的需求轉化為具體的要求,如評價供方時,需要收集的資料可能包括其過程能力、測量系統不確定度等相關資料;

  ②明確由誰在何時何處,通過何種渠道和方法收集資料;

  ③記錄表應便於使用; ④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資料丟失和虛假資料對系統的干擾。

  分析資料

  分析資料是將收集的資料通過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其轉化為資訊,通常用方法有:

  老七種工具,即排列圖、因果圖、分層法、調查表、散步圖、直方圖、控制圖;

  新七種工具,即關聯圖、系統圖、矩陣圖、KJ法、計劃評審技術、PDPC法、矩陣資料圖;

  過程改進

  資料分析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組織的管理者應在適當時,通過對以下問題的分析,評估其有效性:

  ①提供決策的資訊是否充分、可信,是否存在因資訊不足、失準、滯後而導致決策失誤的問題;

  ②資訊對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產品所發揮的作用是否與期望值一致,是否在產品實現過程中有效運用資料分析;

  ③收集資料的目的是否明確,收集的資料是否真實和充分,資訊渠道是否暢通;

  ④是否合理,是否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

  ⑤資料分析所需資源是否得到保障。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