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路工程中常見地質災害的分析及防治

    摘要:公路是遇到地質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工程建築之一。一條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單元,會遇到各種各樣複雜的地質問題,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特殊的地質災害。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為滿足經濟建設的要求,就要及時預防。
關鍵詞:公路工程;地質災害;防治

        1  公路工程中常見地質災害概述
        ①滑坡:主要在斜坡上的巖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這種地質災害在公路工程中容易出現,比較容易產生,主要是因為其地質原因形成的。②崩塌:發生在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現崩塌,其實是很難處理的,會造成人員傷亡。③地面塌陷是在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並不能減輕其對公路造成的傷害,而且其傷害較大。④泥石流在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也是公路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是由於採掘礦產資源不規範,預留礦柱少,造成採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  公路工程中常見地質災害的分析
        公路的地質災害有很多,影響也較大,在公路工程中長藉助簡單的測量工具、儀器裝置和量測方法,監測災害體、房屋或構築物裂縫位移變化的監測方法。一般常用監測方法主要有:埋樁法。埋樁法在地質災害來臨的時候,最適合進行對地質的觀測。埋樁法適合對崩塌、滑坡體上發生的裂縫進行觀測。在斜坡上橫跨裂縫兩側埋樁,用鋼捲尺測量樁之間的距離,可以瞭解滑坡變形滑動過程。對於土體裂縫,埋樁不能離裂縫太近。此方法便於測試地質災害的來臨。埋釘法。在建築物裂縫兩側各釘一顆釘子,通過測量兩側兩顆釘子之間的距離變化來判斷滑坡的變形滑動。這種方法對於臨災前兆的判斷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築物裂縫的兩側用油漆各畫上一道標記,與埋釘法原理是相同的,通過測量兩側標記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裂縫是否存在擴大。貼片法。橫跨建築物裂縫貼上水泥砂漿片或紙片,如果砂漿片或紙片被拉斷,說明滑坡發生了明顯變形,須嚴加防範。與上面三種方法相比,這種方法不能獲得具體資料,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斷滑坡的突然變化情況。在地質災害來臨的時候,我們常用以上方法來進行測試,來預防地質災害的來臨。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種加固工程如支檔、錨固、減載、固化等,並附以各種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簡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體上的裂縫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要設定完善的排水系統,避免地表水入滲,對已有塌陷坑進行填堵處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為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係,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應建立危險性評估:通過各種危險性要素體現,分為歷史災害危險性和潛在災害危險性。根據歷史經驗來進行判斷。災害危險性是指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根據災害活動強度或規模、災害活動頻次、災害分佈密度、災害危害強度。根據以上的活動來進行預測,降低其危險性。
       3  對公路工程中常見地質災害的防治
        高速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及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①施工材料不規範、進度管理不科學、制度不完善。在我國公路建設存在施工材料不規範等許多問題,在很多高速公路使用的碎石仍然是(特別在趕工期時)從多個不同的小沙石場收集來的,很不規範。需多公路的建設因質量問題高速公路出現路基路面的早期損壞,使高速公路達不到其應有使用效能。那些碎石往往是適應房屋及其他建築方面的需要或一般等級公路需要,用在高速公路上會產生潛在質量隱患。因為其偷工減料,質量根本沒法保證。趕進度,搞獻禮,粗製濫造;或是層層承包,剋扣經費,偷工減料,沒有合理工期。導致工期進度緩慢,質量不能保證等一些原因的出現。②缺乏安全生產教育。安全意識是安全隱患的關鍵,許多災害都來自於安全意識的缺乏。而當前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教育方式非常單一,並沒有形成立體交叉的安全生產教育渠道。導致許多人的生產意識下降,生產能力低。③監督機構落實不完善。全生產機構制度不健全已成為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的一個弱點,許多地方無法形成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也無法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導致安全生產降低。如何對自然災害進行防治是現在我們所要做的,主要是將公路的地質災害的機率降到最低。首先,先要將建立完善的預警系統。工程建設過程中及建成後,應加強對公路邊坡及後山斜坡的巡查和監測。可採取懸掛“警示牌”、佈置監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預警預報。對即將到來的災害,要有完善的措施,對待即將到來的災害。其次,對即將到來的災害,要有有效的措施,來進行預防。“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根據天氣以及即將到來的強對流天氣的規律和活動強度,應嚴禁亂砍濫伐、亂採亂挖、亂堆亂倒等不良行為;多種植樹木,降低地質災害的侵襲。最後,對即將實施的公路,我們要建立有效的系統,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施工的地形,充分的考慮其施工地形中願意出現的地質災害,最大可能的降低其危害性。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在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以免地質災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鳳明.地質災害及工程治理實踐[J].科學技術,2001(3).
[2]張東.公路工程常見地質災害分析[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8(6).
[3]羅元華,張業成.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方法[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