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與系統安全的相關論文

  人依賴於計算機資訊系統的程度越來越大,應用面也隨之越來越廣。可是計算機並不安全,它潛伏著嚴重的不安全性、脆弱性和危險性。計算機病毒的產生是計算機技術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社會資訊化程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對計算機病毒的特性與預防的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但是,計算機病毒也隨著網路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現在這個資訊的社會,給計算機系統和我們資訊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潛在的威脅。瞭解和掌握病毒的危害已經顯現的十分重要,本文從計算機病毒的定義、特徵和預防進行闡述。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特性;預防

  一、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關於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國內外各有不同,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對病毒是這樣定義的:“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破壞計算機功能的或者毀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

  二、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儲存傳播:通過不可移動的硬體裝置傳播,如計算機的專用ASJC晶片和硬碟等。行動硬碟,光碟,優盤等移動儲存裝置也成為計算機病毒滋生和傳播的主要場所。另外盜版光碟的軟體、遊戲也是傳播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

  網路傳播:在網際網路上。下載帶有病毒的檔案或郵件中帶有病毒的附件被下載或接收後被開啟執行。病毒就會擴散到系統中的計算機上;或者在瀏覽網頁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病毒通過IE瀏覽器悄悄的下載到系統中,麗被隱藏的執行。

  三、計算機病毒的特徵

  ***一***傳染性。計算機病毒的本質特徵就是具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病毒可以通過某種渠道從一個檔案或一臺計算機上傳染到另外的沒被感染的檔案或計算機上,輕則使被感染的檔案或計算機資料破壞或工作失常.重則使系統癱瘓。

  ***二***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目的在於破壞系統的正常執行,主要表現有佔用系統資源、破壞使用者資料、干擾系統正常執行。惡性病毒的危害性很大.嚴重時可導致計算機資料、檔案丟失,系統宕機,甚至網路癱瘓。

  ***三***隱藏性。計算機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程式設計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式.通常附在正常程式中或磁碟較隱蔽的地方.也有個別的以隱禽檔案形式出現.目的是不讓使用者發現它的存在。一般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計算機病毒程式取得系統控制杈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傳染大量程式。而且受到傳染後,計算機系統通常仍能正常執行,使用者很難發現。正是由於隱蔽性。計算機病毒得以在使用者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擴散到上百萬臺計算機中。

  ***四***衍生性。計算機病毒程式可被他人模仿或修改。經過惡傲劇者或惡意攻擊者的改寫,就可能成為原病毒的變種。這種變種病毒造成的後果可能比原版病毒嚴重得多。

  ***五***潛伏性。大部分計算機系統感染病毒後,病毒不會馬上發作,可在幾天、幾周、幾個月共至幾年內隱藏起來。而不被發現。只有在滿足某種特定條件時才會發作。例如:“PETER一2”病毒在每年的2月27日會提3個問題。答錯後會將硬碟加密;“黑色星期五”在逢13號的星期五發作。這些病毒在平時會隱藏的很好,只有在發作日才會露出奉來面目。

  ***六***針對性。很多計算機病毒並非任何環境下都可起作用,而是有一定的執行環境要求,只有在軟.硬體條件滿足要求時才能發作。例如CIH病毒只感染windows95/98作業系統。

  四、預防計算機病毒的幾種方法

  要對病毒進行行之有效的預防。通常比較簡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安裝專業的防***殺***毒軟體進行全面監控。現如今,使用防毒軟體進行病毒防治是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經濟的選擇。使用者首先要安裝正版的防毒軟體,在安裝了反病毒軟體之後還需要經常升級這樣才能真正保障計算機的安全。

  ***二***檔案型病毒的預防。檔案型病毒的預防方法是在源程式中增加自檢及清楚病毒的功能。這種方法可以使得可執行檔案從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從而可以保證可執行檔案的乾淨。自檢清除功能部分和可執行檔案的其他檔案融為一體,不會和程式的其他功能衝突,也使得病毒製造者無法造出針對性的病毒來。可執行檔案染不上病毒,檔案型病毒就無法傳播了。

  ***三***使用複雜的密碼保護。有許多網路病毒就是通過猜測簡單密碼的方式攻擊系統的,因此使用複雜的密碼,將會大大提高計算機的安全係數。例如可以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古詩的每句第一個字的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進行組合作為密碼.則這個密碼很難使人猜到。

  ***四***使用者還應該安裝個人防火牆軟體進行防黑。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使用者電腦面臨的黑客攻擊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許多網路病毒都採了黑客的方法來攻擊使用者電腦,因此,計算機使用者還應該安裝個人防火牆軟體並開啟防火牆,此外還需將安全級別設為高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網路上的黑客攻擊。

  ***五***嚴格管理和限制使用者的訪問許可權,特別是加強對遠端訪問、特殊使用者的許可權管理。對區域網的共享檔案,設定密碼和只讀屬性。

  ***六***重要資料,必須備份。一些重要的檔案,一定要加密和備份,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在遇見病毒感染的情況下,還能留一個備份。

  ***七***及時安裝各種補丁程式。及時更新作業系統,及時安裝各種補丁程式是計算機系統防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不對作業系統進行及時更新,彌補各種漏洞,計算機即使安裝了防毒軟體病毒也會反覆感染。

  五、結論

  計算機的誕生給大大的提高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率,但由於的病毒的出現也帶來了許多隱患。現在計算機病毒眾多,傳播速度之快,危害性之大,並且計算機病毒還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對於我們使用者來說,只有正確認識計算機病毒,不斷提高和增強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意識,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這樣我們才能減少計算機病毒給我們帶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張漢亭.計算機病毒與反病毒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周琴.計算機病毒研究與防治[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6,34***3***:86-90

  篇二

  《計算機病毒的執行原理分析與防範措施》

  摘要:對於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來說,計算機與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物質條件,不論是人們平日的娛樂生活,還是各行各業的生產,都已經離不開計算機。計算機與網際網路以其高強的計算效能,與開放、即時的資料傳輸速共享特點,得到了人們的重用。但是,由於計算機病毒的存在,使得人們在使用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的時候,常常面臨著各種威脅,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導致計算機中毒,輕則計算機與網路的執行速度受到影響,重則資料資訊被毀壞或盜竊,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本文首先對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原理進行了分析,然後對如何有效防範計算機病毒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對提高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的安全質量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原理防範措施

  隨著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的大範圍普及,計算機病毒對於人們來說也不再陌生,很多的人都受到過計算機病毒的攻擊與破壞,對之是“談毒色變”。所以,我們在使用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的同時,還要加大對病毒的分析與防範,這樣才能使電腦保安得到保證。

  1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原理分析

  所謂的“計算機病毒”,其實是一種較為形象的稱呼,其實質是可以在計算機系統中執行的程式,並對計算機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常見的病毒結構主要分為3個組成部分,根據各個部分的特點可以分為引導部分、傳染部分以及破壞部分。第一個是引導部分,是病毒的一個起始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為病毒的傳染與破壞創造觸發條件,將病毒引入到內容當中,然後等待機會去獲取系統許可權;第二個是傳染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功能是進行自我複製,並進行自我傳播,使其他的系統感染病毒;第三個是破壞部分,病毒要完成自身的主要目的,必須要依靠這個部分,其主要的功能作用是對系統造成破壞。計算機病毒後兩個部分的執行是需要一定條件的,當引導部分將它們引入到系統記憶體中後,便會等到系統狀態滿足某些條件時才被真正的觸發,如果條件無法滿足,傳染部分與破壞部分便不能進行自我複製、傳播與系統破壞。

  2計算機病毒的特點與傳播途徑

  2.1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特點

  從對當前的計算機病毒分析來看,它們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很多病毒在對計算機進行攻擊與破壞的時候,使用者自己是難以發現的,因為它們不會對使用者的計算機操作帶來任何明顯的影響;第二,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的一個重要特徵,它可以通過網路或是其他的可移動儲存裝置進行傳播;第三,具有可觸發性。很多的計算機系統在感染了病毒後,都不會立即收到病毒的攻擊,這些病毒會等待系統條件滿足它們所需之後,才會被觸發開始進行破壞行動;第四,具有寄生性。它能夠寄生到其他的正常程式中,並跟隨正常程式一起執行;第五,具有破壞性。破壞性是計算機病毒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破壞。

  2.2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當前計算機病毒的傳播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第一,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裝置。即利用專用積體電路晶片***ASIC***進行傳播。這種計算機病毒雖然極少,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對付;第二,移動儲存裝置。例如U盤和行動硬碟等等,當它們被連線到有病毒的計算機上後,便可能被病毒所感染,然後當它們被重新連線到另一臺沒有病毒的計算機傷後,就可能會導致這臺計算機被病毒感染;第三,網路。例如郵件、網站等等,均可能成為病毒的傳播途徑,使使用者在瀏覽郵件與網頁的時候,被計算機病毒感染。

  3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措施

  不同的病毒其具體的系統破壞形式是有區別的,有的病毒屬於惡作劇,雖然可能會使使用者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當中,遇到意外情況,但是總的來說不會對使用者造成過於嚴重的影響,有的病毒會導致系統無法執行或執行速度緩慢,還有的病毒在表面上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影響,但是會在暗地裡破壞、盜取使用者資料資訊,使使用者的現實生活也一併受到影響,這種後果是及其嚴重的。當前,進行計算機病毒防範的主要技術措施有以下幾種。

  3.1病毒檢測

  通過對病毒的特徵來進行判斷的檢測技術,如自身校驗、關鍵字、檔案長度的變化等。病毒檢測一直是病毒防護的支援,然而,隨著病毒數目增加,識別古怪程式碼的過程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最新的預防病毒技術應將病毒檢測、多層資料保護和集中管理等多種功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多層次防禦體系。

  3.2病毒清除

  如果發現了計算機病毒,通常的方法是採用現成的反病毒軟體將其清除。當前市場上的這類軟體有許多,這些反病毒軟體的新版本都能消除目前常見的計算機病毒,並且具有實時監控功能,即在計算機工作的每時每刻檢測、消除外來病毒,但應注意,計算機病毒種類繁多,某個反病毒軟體只能清除某些病毒。因此,必須同時使用多種反病毒軟體,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另外由於計算機病毒新的變種不斷出現,因此查防毒軟體是有時間性的。因為總是先有病毒才有針對它的查防毒軟體,所以對於新誕生的病毒一般要用新的反病毒軟體。

  3.3防病毒軟硬體

  從軟體的角度來說,通過使用病毒疫苗程式,使其來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如果在監控過程當中,發現了記憶體與硬碟發生了異常的變化,就會對使用者提出警報,讓使用者決定採取什麼措施來進行處理;從硬體的角度來說,主要可以通過插入附加韌體即防毒卡,來對計算機病毒進行防範。

  除了上面的幾點技術性防範措施之外,使用者自身還應當提高電腦保安意識,不要瀏覽安全情況不明的網站,更不要下載一些安全情況不明的程式。總之,計算機與網際網路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保證計算機使用的安全性,我們應當加大對計算機病毒的防範力度,避免受到來自計算機病毒的攻擊與破壞。

  參考文獻

  [1]王凌.計算機病毒的感染原理及防範技術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2***01***:79-80.

  [2]劉磊,潘放,李國鋒等.淺談計算機病毒的原理、感染與預防[J].民營科技,2012***03***:53.

  [3]靳永光.淺析計算機病毒原理及預防[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9***0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