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斑塊是怎麼形成的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對於造成頸動脈斑塊的原因是人們都關心的問題。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頸動脈斑塊的詳細知識。
形成動脈斑塊的原因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動脈粥樣硬化相同,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年齡>60歲、男性、長期吸菸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
動脈斑塊的臨床表現
根據是否產生相關的腦缺血癥狀,分為有症狀性和無症狀性兩大類***同頸動脈狹窄***:
1.症狀性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可表現為一過性單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小時內完全恢復。發作過後查體無明確陽性體徵,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
***2***缺血性腦卒中 常見臨床症狀有一側肢體感覺和/或運動障礙、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查體可有相應神經系統定位體徵,影像學檢查可見局灶性病變。
2.無症狀性
許多頸動脈硬化性疾病患者臨床上沒有任何神經系統症狀或僅有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頭暈、頭痛、暈厥等。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方法
頸動脈硬化性疾病的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生活方式的改變
包括戒菸、加強鍛鍊、控制體重、低鹽低脂飲食等。
2.藥物治療
***1***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2***抗血小板治療: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可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強化降脂治療: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他汀類藥物可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據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併其他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酌情使用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服用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肝酶、肌酶的變化。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臨床上,醫生會根據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的程度、斑塊的穩定性,結合患者的症狀、基本情況決定是否手術及採用何種手術方式。
***1***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手術剝離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及硬化斑塊,多在全麻下進行,要求患者無較嚴重的心、肺或其他系統性疾病;
***2***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為微創手術,於病變位置放置支架,撐開狹窄的血管壁,使病變的血流恢復通暢,區域性麻醉下即可完成,適合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無法耐受全麻手術的患者。術前3~5天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目前認為CAS的遠期通暢率與CEA相同。
頸動脈硬化的預防
頸動脈硬化性疾病的預防,主要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合理飲食,限制鹽、脂肪攝入量;加強鍛鍊,控制體重;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