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物言志作文加評語
託物言志,是指作者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寫,來傳達自己的志向、抱負、願望、情懷等,託物言志的作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託物言志的作文和評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託物言志作文篇一
曇花的成長,很不容易,但它的美麗,卻是無與倫比的。
它從花骨朵成長為亭亭玉立的花朵,但其動人心絃的只有那麼短暫的一瞬間。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呢?是沒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因為那是用真誠的心換來的,比一切東西都要質樸,都要純淨。
我曾瞧過那麼一眼,就一眼,它就把我吸引住了,我再也不肯挪動自己的雙腳,害怕錯過這美麗的瞬間了。紫紅色的外衣漸漸褪去,嬌嫩的花花芯在幽深的月光下顫動,雪白的大片花瓣猶如飛雪一般亮麗潔白,清香四溢,那倘若仙女一般的容貌讓人歎為觀止,周圍冷清的月光彷彿凝固在了它的周圍。
玫瑰的嬌豔,它沒有;牡丹的高貴,它沒有;蓮花的正直,它更沒有。它有的,只是一味不變的素樸與純潔,但就是這一點,讓它變得超然脫俗,讓它把生命的精華全部傾注在月亮升起的地方。並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的卻不懂得欣賞花,卻得曇花有一種獨具一枝的感覺,她的氣質來自於靈魂的深處,一塵不染了,永遠讓人敬畏幾分。
我愛它,因為它讓我明白,世間還有純潔存在……
【點評評語】這篇狀物的文章,通過描繪美麗的曇花,表現出作者對曇花“質樸純淨”品質的由衷敬佩之情。多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富有詩意,如“雪白的大片花瓣猶如飛雪一般亮麗潔白”,使得描寫生動形象。
託物言志作文篇二
漆黑的夜空下,雪松孤獨地佇在那兒。
沒有一絲光亮。
那稀薄的月光早已被厚重的雲層遮擋住了。
肉眼看不見的烏雲在它頭頂上空悄無聲息地翻滾著,巡視著地面上的一切。
剎時,凜冽的寒風咆哮起來,在黑暗中瘋狂地席捲吞噬著周圍的一切,似乎連空氣都為之顫悚。
它彷彿在嘲笑著雪松的不自量力。
那孤傲的傢伙忍受著這無情寒風,這漫漫寒夜,絲毫不為之動容。
它在無聲地等待著黎明的到來。它相信黎明會來的。
不知過了多久。風停了。天漸漸有了一絲光亮。
那散不開的粘稠晨霧,漂浮在空氣裡,纏繞著雪松。
烏雲仍然在頭頂翻滾著。
雪松孤傲地佇立在那兒,眺望著那遙遠灰黑的無邊天際。
【點評評語】此篇文章著重描寫了雪松堅韌的性格以及它的孤傲,與對一切困難的蔑視。行文流暢,富含哲理,文章文字雖短,但是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章顯得如詩如畫,給人一種美得享受。運用託物寓意的手法,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託物言志作文篇三
天,灰濛濛的,鉛灰色的雲籠在頭頂,給人以沉悶、壓抑,乃至窒息的感覺。
我呆呆地坐在小河邊,暗自垂淚,憤懣、悽苦、悲涼,多種傷感時時襲攏著我的心。我流淚幽泣,時而憤怒地抓起地上的石子向遠處撇去……
想想考試的不理想,喉間又湧上了幾絲痛楚的哽咽。
小河靜靜地流,毫不懈怠。條條河流歸大海,可我的歸宿在哪裡?
愣愣地望著小河,忽然有一株樹的倒影映入眼簾。抬頭看,那株小白楊,筆直的幹,筆直的枝,這,不是茅老先生筆下的“英勇鬥士”的形象嗎?
風拂楊葉,嘩嘩作響。白楊,你是在可憐我?你是在安慰我?還是在鼓勵我?
夜間,暴雨驟至,電閃雷鳴,狂風大作。
次日清晨,許多人跑向村北小河。我也走過去,見那株白楊昨夜被狂風吹折,倒在小河中。
有個青年走到樹旁,看說:“扶起它,興許還能活。”於是七手八腳地把它扶起。我摸著斷痕,那兒有幾點粘液。白楊啊,這可是你的淚?
過了幾天,我再去小河邊,那株白楊葉片已經微黃,有幾片已飄落下來。多可憐的白楊樹!
從此,我不再去河邊——我不願,也不忍看到白楊死去的慘景。
開學之期將至,家中決定讓我複習。我背起行李,走在村邊小路上。將近小河,忍不住內心某些微妙感覺的驅使,我抬起頭,把目光移向那株白楊。那白楊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依然是筆直的乾和枝,依然是那麼挺拔聳立。那初抽的新葉,似乎比以前更綠更亮。樹幹上還帶著傷痕,然而正是這傷痕,明白地顯示它不屈不撓的氣質!
我緊緊地盯著它,細細地打量它,深深地體會它。白楊啊,你莫不是想送我一份生活的啟迪?你莫不是想告訴我頑強奮鬥可以戰勝一切困難?你莫不是在鼓勵我要努力奮鬥下去?
擦乾了眼淚,眼前一片光明。今後的路,我要好好地走下去……
在我心中有一株非常非常棒的白楊,一株緊韌、挺拔、不屈不撓的白楊!
【點評評語】這篇文章開篇以天與雲的顏色刻畫出了一種愁鬱濃濃的情境,給文章以凝重的悲涼感,為後段的感情抒發奠定了基調,手法獨特。作者由於考試的不順而徘徊河邊,再由河邊寫到白楊,恰當的構思、巧妙的安排顯現出小作者別出心裁、拋磚引玉的思維特徵。下文中白楊的遭遇同樣可以看做是作者的故意安排,意在借白楊的復活而轉化自己的情緒,將自己從一種失落的心態中喚醒,從而達到作者的表達目的。作者“呆呆地坐在小河邊”,因為考試的不理想而“暗自垂淚,憤懣、悽苦、悲涼”,這在現實生活中都能為人理解的,也是大數學生有所感觸的事,但要將這樣的感觸行之於文,怎樣的方式才能最好呢,才最易打動讀者的心呢?所以說,作者在交代事實之前先來一番環境渲染是很有心意的,同時頗帶懸念的感覺最是易使讀者共鳴的出色之處。而中間將白楊的黏液比作眼淚同樣感人深心。尾聲連續三個反問使文章整體活絡,若畫龍點睛、神來之筆,是為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