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端雨

端午將至,不由得想起2001年的端午節,想起端午節的那場雨。

那年,我和妻子在同一所鄉下中學當老師,孩子剛滿一週歲。以前,逢年過節我們都要回家過:一來學校冷清,沒有過節氣氛;二來不用自己動手,鄉下熱鬧。原本打算端午節那天早上回家,沒想到從早上開始,傾盆大雨一直下個沒停,站在走廊上,看著瓢潑大雨扯天扯地地下,回家的希望慢慢成為泡影。和妻子商議,雨太大,孩子太小,回家路又較遠,這次就不回去了,自己動手,過一個簡單的節。於是開始忙碌起來,過年過節吃慣了現成的,現要自己弄,還真有點難。

上午九點多,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門口,矮小個子,藍色中山裝上衣,黑色褲子,腳上穿著高筒靴,肩上挎一個布袋,手提一個蛇皮袋,傳來鴨子的叫聲。這不是我爸嗎?我們一怔,望著渾身都打溼了的父親,我眼睛發澀,淚水充滿眼眶,責怪道:“爸,下這麼大的雨你怎麼還來?”父親放下東西,用手抹了抹臉上的雨水說:“早上起來看雨嚇得大,估計上午雨不會停,你們帶孩子可能回不去,我和你媽商議送過來,這是粽子,這是煮好的雞蛋,還有鴨子,我幫你們把它殺了。”妻子接過父親手中的東西,要他換打溼了的衣服,父親堅持說:“天不冷,不礙事,等一會就幹了。”父親忙著替我們燒水、殺鴨子,邊做邊聊些家鄉的事:家裡的母牛又快要生牛犢了,今年田裡禾苗長得好,地裡西瓜還有一個多月就可吃了。忙完後,父親抱了抱孫女,並逗孫女玩了會兒說:“我要回去了,來時沒買什麼東西給孩子吃,這錢給孩子買點吃的。”父親用粗糙的手從懷裡掏出二十元錢塞到女兒小口袋中,急急忙忙撐起傘要走,我們拽住父親留他吃飯,父親堅決要走,並說母親還在家等他回去呢。見父親執意要走,我們也不好挽留,看著父親微駝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豆大的雨中,我的眼睛模糊了。

後來回家聽母親說,那次父親為了省四塊錢車費,往返都走了三十多裡的路,其中有十多裡泥濘山路,回家衣服全打溼了,晚上感冒發燒,打了幾天的針,吃了幾天藥才好。聽了母親的話,我鼻子一酸,似乎看見父親撐著傘的身影,像一隻小舟在茫茫的大雨中艱難地行走著。

2001年端午節那場雨,時時下在我心中,彙集成記憶之河,流淌著普天下父母對兒女濃濃的真情。兒女是風箏,父母是風箏的線,永遠牽掛著我們,我們做兒女的又牽掛了多少父母呢?

記得一位朋友在他父親逝世後懊悔不已:父親生活在農村,一輩子都省吃儉用,兒女們過的還好,卻以上班忙,雙休忙為由,很少回家。他說,要是父親還在世,一定會讓父親安享晚年。但這一切都已經晚了。朋友,趕快盡點孝心吧!因為我們的父母都已不再年輕。

父母之愛,如影隨行,永不離棄,它是一聲叮嚀、一句嘮叨,隨境地的變遷而更顯堅定不移,隨歲月的流逝而更顯刻骨銘心。父母的生命有多長,他們的愛就有多久,讓我們好好體味至愛親情,盡情享受沉浸在父母之愛中的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