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讀書經歷的散文欣賞

  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篇一:讀書的經歷

  當我還在牙牙學語時,書就進入了我的生活。

  最初,我讀的書都是識字書。爸爸念一個字,我就念一個字。一邊念,一邊看識字書上的插圖。從而,我認識了好多東西,並能寫出它們的名字,還能說出它們的樣子,顏色。

  當我到四五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唐詩。爸爸我讀幼兒版的《唐詩三百首》教我認裡面的拼音。認識拼音了,就讓我讀帶有拼音的唐詩,我讀熟了,就學著背唐詩。聽爸爸說,我當時還會背二三十首唐詩呢!

  在我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喜歡上讀故事書,《一千零一夜》令我浮想聯翩;《伊索寓言》令我愛不釋手;《安徒生童話》令我如痴如醉……

  不知何時,我被一本本厚厚的漫畫書迷住了,什麼《阿衰》、《老夫子》……只要一有時間,我就讀這類書,別的書,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慢慢地,我發現這種書並不適合我,適合我的是有關學習類的書。我恍然大悟,立刻遠離了這類書籍。

  當我逐步升入高年級時,我喜歡上了作文書。只要有時間,我就與作文書為伴,和文字為侶,海闊天空地讀上半天。慢慢地,書讀的多了,我發現讀書最大的要領還是掌握書中的寫作方式,學習書中的寫作方法,積累書裡的好詞佳句,並且能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裡去,才是讀書的收穫。我把這種“收穫”運用到我寫的寫作裡去,我的寫作水平大有提高。這時,我突發奇想:讀普通的書都有這麼大的收穫,那讀比普通的書更高一級的書——中外名著,會怎樣呢?我開始試著讀一些中外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三國演義》、《水滸傳》……

  我愛書,它會永遠陪伴著我,永遠,永遠……

  篇二:我的讀書經歷

  我喜歡讀書,因為書是智慧的源泉,是智慧的結晶,也是我時時刻刻的好朋友、好老師。

  我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那時候的書,只是一些小小的圖畫書。那時候我不認識字,只有圖片我才看得懂。那些圖上畫著許許多多的奇妙世界,從那些圖片中,我瞭解到世界是多麼的五彩繽紛。

  直到我五歲的時候,我開始看一些故事書,這些書配有插圖和拼音。書裡的精彩內容常常把我給吸引住,剛買回來的書我一看就愛不釋手,吃飯的時候看,睡覺前要看,甚至上衛生間的時候還看。只不過不是很好看的樹窩一般都是囫圇吞棗,雖然一知半解,但也動個大概意思。而那些我喜歡的書則百看不厭,還時常翻出來看,感覺回味無窮!

  我七歲時,喜歡上了科普系列讀物。像《少兒百科大全》《地球的奧祕》《少年兒童科學知識叢書》我全看。我每看一本書,都會發現很多問題,我就把它們一一列出來,再從頭看幾遍書,直到把答案都找出來,並回味一下我所學到的知識。這種讀書方法使我受益匪淺。

  現如今,我收藏的書已經好多好多,小說、故事書、科普讀物以及各種各樣的學習用書,我都喜歡。我總認為看小說是一種時尚,是很能體味個性的一件事情,更何況小說裡面還蘊含著知識和道理。

  今後,我也會把讀書作為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這幾年的讀書經歷使我還悟出了:樹種豐富的知識和所禦寒的道理,不是你看一遍、兩遍就能全部懂得的,而在反覆讀書的過程中,每次你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篇三:讀書的經歷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快樂,讀書能讓我的作文水平提高。讀書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樂趣。

  記得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超市買鹽。我走著走著,經過書店,我走進去看一看,一本封面漂亮又吸引人的書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我拿起這本書,它就是能解百迷的《十萬個為什麼》,我一看就入迷了。在我看的階段中,這本《十萬個為什麼》幫我解開了很多問題。我又來到了“四大名著”之處,我拿起其中一本,它就是我們常看的《西遊記》。可能看得太入迷了我竟然忘了時間,等我拿起表看的時侯,已經六點半了。完了完了,我像火箭一樣向超市奔去。到超市時超市已經關門了。怎麼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回去定要捱罵了,這時媽媽來了,一下子摟住我說:“我的好兒子,以後不會叫你去買鹽了。”回去後媽媽把我給罵了一頓。雖然被人罵的滋味很不好受,但是這一次的捱罵是值得的,因為我在看書的過程解決了許多問題。

  讀書本來就是一種快樂的享受,有一些人還不懂,而我已經體會到了。朋友們你們也和我一起來分享所有的快樂吧!

  篇四:讀書經歷

  童年時代像一隻幼獅,依偎在媽媽身邊,與同伴無拘無束地玩耍;時光飛逝,光陰似箭,當幼獅以成雄師,就不在無憂無慮,雖時而位領土而戰,但也忘不了那童年時光,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別看我那麼愛看書,但也是需要轉變的,我也就有了一段刻苦銘心的經歷。

  小時候,媽媽跟我講:“書是良師益友。”當時我似懂非懂。當我認識了近200多字時,我第一眼見到了書,就是這一眼,使我的人生產生了巨大變化,使我從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成為一個踏入社會的兒童。

  我的第一本書是故事書,是圖文字,內涵豐富,我看得如醉如痴,我先將書囫圇吞棗似的讀一遍,只要遇到不懂的字,我就先繞過去,回過頭來,問長輩。再記住好詞,把感人肺腑的句抄下,知道作者就算精讀了。

  我還量了書的面積和長度,自己縫了個袋子,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鑽入書的海洋了。可惜好景不長,這個我想方設法節約時間看書的方法很快得到我的否認,因為我讀完一本書,就換一本,而袋子永遠還是那麼大,有的都裝不下。

  我又想了一個方法,我家當時窮,於是,我到書店借書,但要幫忙做家務,都沒時間看,我就縫了一個大挎包,足足可裝2本現在的書,出去時就可以。

  我上學時的書大多都不是作文書,因為我認為作文要寫好,最忠實的益友其實是閒書,它們不像課本;作文書一樣死板。我的書大多都是自然界的奇異現象的書,比如布封寫的《自然史》***還未買到***等等。

  我並不是什麼書都買,只要看到書,我會先看有沒有這幾點,如沒有我就現場看完。一,內容豐富精彩。二,要有做人道理。三,有精彩片段。

  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財富的源泉。學無坦途,只要專心學習,好書必定能帶來無窮樂趣,並品嚐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