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散文三篇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下面是有春節散文,歡迎參閱。

  春節散文:春節的來歷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凶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晒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春節散文:難忘的春節

  在我的印象中春節就是吃吃喝喝,走走親戚,串串門,嘻嘻哈哈就過去了,今年的春節卻是令我難忘,因為這個春節是和哥哥一起看煙花,一起研究煙花、發現煙花,一起分享著快樂。

  記得除夕那天晚上,大人們都在手忙腳亂地準備著晚飯。我和哥哥就一起在陽臺看著別人放煙花,討論著哪一家的最漂亮,在遠處煙花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競相綻放,時不時把天空照亮,這時,哥哥就給我解釋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也就是它才有了煙花。正當我陶醉在這絢爛的煙花中,一餐豐盛的年夜飯就煮好了。全家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過年夜飯,就走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今年的春晚節目十分精彩,哥哥給我解釋那些節目的亮點時,不時地讓我捧腹大笑。在笑聲中時間過得飛快,隨著中央電視臺的倒計數結束後,新的一年——蛇年來到了,這時外面的鞭炮聲已震耳欲聾,我和哥哥就爭先恐後地跑下樓去,我們就看到了五彩繽紛的煙花衝向天空盡情開放,看那一串串紅彤彤的鞭炮像一條長長的火蛇,迸發出一道道金光,鞭炮聲一聲高過一聲,煙花一個比一個漂亮。在這花炮的海洋裡,想著這些都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我的心情十分激動;看著這熱鬧的景象,我和哥哥享受著這歡樂的氣氛。然後,我和哥哥一起許下新年的願望——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學業進步、萬事如意。

  這就是春節,一個永遠充滿歡樂和激情的日子,也是許下願望,播種美好明天的種子。

  春節散文:話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過春節,俗稱“過年”。

  小時候,記憶中的“過年”沒什麼大事兒,卻“年”味十足,十分喜慶。小時候的年啊,不像現在,酒店商店都弄的花裡胡哨的,那時候,人們全在家裡過年。一大家子就在一個並不太寬敞的屋子裡,圍著一張圓桌子,女眷們都在廚房裡倒騰,做年夜飯,男人們就在飯桌上聊天,嘮家常,邊抽菸喝酒,邊談天說地。我們幾個小孩子啊,就在院子裡放鞭炮。哥哥特別調皮,我呢,那時候又特別膽小,所以,哥哥每次都會買那種一扔到地上就爆炸的小鞭炮,然後跑來嚇我,院子裡一直迴盪著我的似哭似笑,哥哥的“咯咯”笑聲和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響。

  女人們端著一道道大菜從廚房出來時,年夜飯就開始了,大人們邊吃邊聊天,我和哥哥向來對他們的聊天內容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從來都只是年夜飯中的美味佳餚。也不知是怎麼的,我和哥哥總是喜歡搶著吃。就比如那道椒鹽土豆,平時吃著也沒什麼味道,但當它端上年夜飯的飯桌時,它的味道瞬間就昇華了,我和哥哥就這樣搶來搶去,一個又一個地搶到碗裡,嚥到肚裡,是那樣快樂,就算被哥哥搶走了,也不難過。每一道菜,哪怕是我不喜歡吃的,都有我們兄妹倆“戰爭”過的痕跡,吃飽了,吃撐了,也毫不放鬆,繼續吃,生怕對方搶走了好吃的似的。

  吃飽喝足,夜幕已經降臨。大人們都來到院子裡,放鞭炮,放煙花。爸爸把那鞭炮的引火線一點燃,就趕緊躲到一邊,一家人都捂住耳朵,我們的目光隨著上升的煙花而上升,煙花在深藍的天空中盛開,我們的笑容伴著陣陣巨大的聲響也隨之綻放。

  現在,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放煙花再也找不到那種快樂,我和哥哥也不會再做“搶著吃”這種幸福的傻事了,就連拿壓歲錢也開始不好意思。我多想重新回到小時候,回到那時候“年”味兒十足的春節!

看過春節散文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