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鍊最終成功的故事經典

  在磨練中讓自己不斷成長,在磨練中讓自己學會坦然,在磨練中等待成功時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磨鍊最終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磨鍊最終成功的故事篇1

  2006年以前,郭德綱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相聲演員。然而,幾乎是一夜之間,他就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在相聲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在郭德綱迅速走紅的同時,有人提出了質疑。有一次,一位記者問他:“不少人都說,你出名純粹是靠‘炒作’出來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面對記者提出的尖銳問題,郭德綱不急不惱,從容應對。他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大家知道我的名字,是一夜工夫。但這一夜之前我自己度過的漫長的十幾年,又有誰能說出一二?中國說相聲的人很多,大家可以任意挑選,我願意花100萬來捧他。甭說一夜,就一個月吧,看一個月時間內能不能把他炒成像我這樣的,如果成,我立刻走人;如果不成,大家又將如何賠付?”

  郭德綱繼續說道:“打個比方吧。我經過十年磨鍊,溫度已經從0度升到999度了,再加上媒體的最後一把火,所以溫度一下子就達到1000度。可是,如果沒有前十年的努力和付出,沒有前面的999度的積累,媒體能把我從0度瞬間炒到1000度嗎?”聽了郭德綱這番生動形象的回答,在場的人都紛紛鼓掌表示肯定,那位記者也由衷地點頭表示讚許。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的真諦到底是什麼?郭德綱的回答,無疑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成功的真諦,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實力積累,加上百分之一的機遇垂青。

  磨鍊最終成功的故事篇2

  很不幸,他是個先天“脆骨症”患者,俗稱玻璃娃娃,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肋骨。他誕生時每根骨頭都被出生時的壓力給“碾碎”了,四肢軟塌塌地耷拉著,像一個被拆散了架的布娃娃。護士小姐們乾脆給他起了個外號“圖坦卡蒙”——一個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名字。

  三四歲時,他才能坐立。但他的骨骼密度很低,完全無法支撐身體直立時帶來的壓力,加之腿骨嚴重、永續性地扭曲,這輩子他都無法行走。更不幸的是,他身高長到大約1米時就到了生長極限。到了上學的年齡,他每天一刻也不能和輪椅分離,只有晚上,才能躺在臥室的地板上放鬆一下早已疲憊不堪的軀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骨折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頻繁。這讓他不得不經常輟學,在家養病。對於他來說身體上的疼痛倒不那麼嚴重,最難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獨。童年時代的他嚐盡了孤獨的滋味。

  小學四年級的那個萬聖節,所有的孩子都戴上猙獰的面具出門搞惡作劇,盡心玩耍。他躺在地板上,也開心地慢慢打起滾兒來。就在他忘乎所以之際,左腿突然卡在了門框和牆角之間,接著,聽到了一聲清脆的“咔嚓”聲,緊接著是撕心裂肺的疼痛讓他痛不欲生。由於他病情特殊,一旦意外發生骨折,就必須嚴格保證身體被固定在事發地點,然後一動不動地保持受傷時的姿勢達六個星期,讓骨骼慢慢地自動癒合。這就意味著,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他一出現骨折,就必須在原地一動不動地躺上或趴上整整42天之久。在此期間,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就地解決。他快被逼瘋了:“為什麼?我究竟做錯了什麼?”

  “孩子,你願意把這種磨難當做人生的禮物還是重擔?”母親看著他,聲音不大,但堅定而沉穩。

  這句話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和鼓舞,猛然打開了他黑暗人生中的一扇窗,智慧的靈感猶如明媚的陽光充滿著他的內心,讓他不再憤怒,不再抱怨。

  隨後,媽媽又告訴他:“你要記住,痛苦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它早晚會降臨到每個人身上,但是,我們面對痛苦的態度卻是可以選擇的。”從此,他學會了永不放棄,那種時常縈繞心頭的絕望和無奈,早已煙消雲散。

  讀高中時,學校的廣播站和電視臺成了他發揮想象力的重要場所。高中四年裡他製作過各種廣播節目,包括脫口秀、約會秀和時事評論等。他還製作過一個校內電視連續劇,在鎮上的有線電視臺播出時吸引了不少粉絲。後來,這部連續劇被選中參加哥倫比亞大學視訊作品大賽,獲得了劇情類作品銀獎。高中期間他還擔任了學生會副主席。作為全美男生會成員,他有幸隨隊在白宮和克林頓總統會談,最後,克林頓總統還邀請他們全家到聯合中心體育館的總統包廂,參加當晚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靠著永不放棄的信念,他順利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畢業典禮上,他的名字響起的那一刻,擁擠的禮堂裡頓時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主席臺上,坐在輪椅中的他,高舉著自己的畢業證書,興奮無比。

  他的生活經歷讓人感佩不已。從高中到大學,有很多公司、學校和教堂都慕名邀請他去作演講,但當時他並沒有考慮過把這作為一個正式工作來做。有一天,爸爸對他說:“兒子,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完全可以試試做個職業演說家。很多人都喜歡聽你的故事,他們都很敬佩你,你也可以像安東尼·羅賓斯那樣成為能夠影響全世界的人。”這番話一下子點亮了他。的確,做一個職業演說家不是也能讓自己實現改變他人的目的嗎?於是,他開始四處演講,苦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為了應對演講中人們提出的各類棘手問題,他重返校園,學習心理治療和神經語言程式,並獲得了專業證書;後來又報考了大學臨床催眠專業的博士。與此同時,他還辦了一傢俬人心理治療診所,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踐。後來他成了心理治療師和國際知名演說家,他曾到過美國47個州,還到世界各地巡迴演講,以自身奮鬥的經歷鼓舞成千上萬的聽眾。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都被他對生命的熱情所感動。

  他就是美國的西恩·史蒂芬森。他的著作《拒絕失敗的人生》暢銷世界。

  是的,人活一世總會遇到挫折、疾病和痛苦,但只要我們意志如鋼,百折不撓,把磨難當做禮物,就能走出窘境,創造有聲有色、五彩繽紛的人生,活出最真實的自我。

  磨鍊最終成功的故事篇3

  他快樂地生活每一天,誠如他所言:足球是為了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

  他是當今世界上身價最貴的足球隊員之一,他最難以忘記的依然是曾經的貧窮。而人們對這位獲得德國和法國的足球先生,最難以忘記的除了他驚人的球技外,當然還有他那張過目不忘的醜臉。

  1983年4月7日,他出生在法國最貧窮的小鎮布洛涅,那是一個汙水橫溢,垃圾遍地,失業率總是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破落小城。那裡的年輕人除了玩玩足球,簡直無事可幹。他的臥室只有一張照片: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跟他一起踢球。

  說老實話,除了跟自家兄妹一起玩球,他連踢球的夥伴也沒有,因為他有一張猙獰可怖的臉:一道閃電似的傷疤,侵佔了他右臉的三分之一。這是兩歲時,一場慘烈車禍留給他的紀念。

  9歲時,爸爸為了這個“沉默”的孩子“不至於走上邪途”,送他去了一家少年足球俱樂部。彷彿如魚得水,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發現,這裡的夥伴們除了給他取綽號的興趣更勝過跟他踢足球之外,別無所有。他們不喜歡這個沉默得像一塊混凝泥土的小子,玩球卻跟玩命一樣的小獅子,他們總是吹著尖利的口哨叫他:“醜臉!”

  嘲笑和謾罵,他內心洶湧著苦痛的波濤,可是除了足球,他一無所有。他總是一次比一次拼得凶,瘋狂的渴望著改變一切,而這毀滅著他對足球的那份真誠。他心浮氣躁,幾年來,毫無進展。

  12歲生日,父親對他說,“你這樣,永遠也沒長進。”然後,送給他一把薩克斯,“你吹吹這個。”在舒緩的音樂中,他的怒氣漸漸平息。很快,他喜歡上了薩克斯,每個週末都會去教會請教老師。從此,薩克斯跟足球,成了他離不開的精神支撐。

  13歲,他年少氣盛地對主教練說,“我肯定會成功的!”隨後,他來到了里爾的青年學院。遺憾的是,整整三年,他並沒有得到這支法甲俱樂部的垂青,他很快又回到了老家,成為了法丙聯賽阿萊斯的一員。

  突然出現曙光,曇花一現,他沒有氣餒:“自己離一個職業球員還有差距,這是無可否認的。”

  如影相隨的醜臉,早已讓他榮辱不驚。

  2002年,一切都是因為愛,他有了一個女友。

  第一次見面,她就用一雙大眼瞪他很久,然後捧著他的臉說,“這樣子很特別。”一股從未有過的力量,令他心生萬道光芒。

  長久的蟄伏,彷彿蟬呼叫火熱的夏天。

  2005年,他加盟加拉塔薩雷,一舉奪冠土耳其杯。拼得了“刀疤”的俠號。第一次,這個名字不再是譏諷,而是榮耀——通紅的榮耀。之後,他又效力馬賽。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球技,一連奪得託托杯冠軍、法國杯冠軍、聯賽盃冠軍。然後,進入德甲,他擊敗了著名的足球隊員久利,幸運成為法國隊征戰2006年世界盃的一員,並獲得亞軍。獲得兩個國家的冠軍。刀疤俠,開始享譽世界。

  多年的堅守,讓一個醜陋窮小子,登上榮譽的巔峰。當人問及,是否會整容,他大聲說:“不!拿到世界冠軍比擁有一張漂亮的臉蛋令人心動。”

  衣錦還鄉。

  可他知道,很多人整個月的工資也就只夠看兩三場比賽。在回到朗斯家鄉比賽的時候,除了球隊發的邀請票之外,他還自掏腰包買了很多票送給當年的窮街坊和朋友。他對窮街坊們,燃燒著足球一樣火熱的愛:我要對得起那些買票看球的人。

  對家庭,他忠於妻子,在緋聞纏身的足球明星中,他潔身自好,連狗仔隊也嗅不出半點蛛絲馬跡。2008年在歐錦賽時,妻子給他戴上一個腕帶,“戴著它,你的傷一定會好得快一點。戴著它上場,你就一定能進球。”

  2010年,他返回祖國,代表法國國家隊出征南非世界盃,奮力搏殺,卻英雄氣短。未能挽救法國在法國連續3屆世界盃首戰不勝。他卻並未氣餒,依然快樂地生活每一天,誠如他所言:足球是為了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他極富惡搞天賦,他曾經剪破過拜仁隊友範比滕的襪子,也曾將牙膏塗抹在波多爾斯基的門把上,還曾拿一盆水澆了拜仁隊長卡恩一個透心涼。在2010年拜仁在迪拜集訓期間,不甘寂寞的他,甚至客串了一把大巴司機,結果開車撞壞了酒店門牌。

  2012年在冠軍盃中,拜仁慕尼黑戰勝皇家馬德里,2比1決勝中,他進了至關重要的一球。一個自卑的醜陋少年,最終戰勝懦弱,走向一片陽光燦爛,只因為他從未有放棄過自己的希望——足球!正如大球星齊達內斷言:他將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球星,他帶給了我們一種天然的快樂,不光是在場內還是場外。

  他就是裡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