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初中優秀作文素材
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而關於好奇心的作文要如何寫才會更加精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1
開窯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聽見絲絲裂響在我的周身迴盪……
景德名瓷
德高望重的老師傅正一板一眼地給他新收的徒弟們授課。
那佈滿歲月滄桑的手滑過我的腰際,畫出一個完美的弧度。老師傅凝神,對他的徒弟們道,這必將是景德鎮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著,那滄桑而有力的手顫顫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駁的紋案。如游龍走筆一般,矯健而又蒼勁。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視窗好奇地盯著我。我朝他微笑。馬上我將進入那窯窖接受爐火的重重考驗,而我的美麗也將令人驚讚不已。
好奇開窯
我被放進了那黑色的巨大窯窖中等待著烈火的焚燒。然而,我不畏懼,美麗的背後一定會有付出。我的命運就是這重重烈火的煅煉,我流淚……
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盡收眼底。他好奇地扭過頭,望著我流著淚卻堅毅的背影,眉頭皺著,悲哀地目送我進入了爐窯。
他應該在好奇為何連陶器也會哭泣。我篤定,他看見了我流下的淚水。一滴又一滴地在這悶熱難耐的爐窯中,一點又一點地蒸騰又蒸騰,在我的眼中結成一縷薄薄的繭。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在一個四下無人的午後悄悄地打開了這扇重重爐火燒炙的鐵門。
開窯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著流瀉出來,在午後的沁涼的清風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孩童驚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聲喊道,童稚的聲音響徹了整個莊鎮。
美麗積澱
那一瞬,我聽見絲絲縷縷的裂響在我周身響起,聽見老師傅生氣地拂袖而去:“頑童,你的好奇誤了它的美!”而後,是孩童的辯解,“陶瓷哭了。”然後的然後,我慢慢地睜開了疲憊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絲雲縷裂紋陶器便誕生了。
人們驚奇於我的美麗。那交錯分佈的裂紋,如絲如縷,縱橫阡陌,如同肆意流過的淚痕那般清晰可見。
我微笑,在陽光下展現我晶瑩剔透、水潤明淨般溫潤的身軀。我感謝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單純,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驚歎!
在一陣驚喜與稱讚聲中,我閉上眼睛。歷經了千年,在這森然寂寞的博物館中延續著千年以前的夢。夢中一名孩童悄悄地開啟窯門,看見我微笑的嘴角後驚呼。我望見他純澈的眼眸,那裡靈動著兩個字――好奇。
2
我們的童年大概是在“十萬個為什麼”裡過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興趣的事都喜歡用手指著奶聲奶氣地問上一句:“這個是什麼呀?”這完全是出於我們的好奇心。
何為好奇心?於我來說,不過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種慾望,求知慾學的願望。孔夫子早就回答過子貢“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好”是一種態度,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陸游曾告誡後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對他人負責,面對別人的“好”,我們要“賢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總之,“好”是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這種意識,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種各樣令人著迷的“奇”。
何謂“奇”?不過是遇到“奇”發現“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人帶著“獵奇”的心態去看待世界。然而,“獵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後的事物挖掘出來,這並不是真正的“奇”。
這裡所指的“奇”是牛頓對於蘋果為什麼會掉在自己頭上的疑問;是伽俐略對於亞里士多德兩個鐵球為什麼不能同時落地的質問;是李四光對中國“貧油論”的反問。
對於未知,我們“奇”;對於書籍,我們發現更多的“奇”。人類在“奇”的帶領下更加了解我們所居住的美麗星球,更加知曉處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們必須擁有的探求品質。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陽明是這樣解釋心與理的關係。雖有誇張和唯心主義的色彩,但卻能看出人們對於“心”的重要性的認識。
古人說過“心如止水”。由此可見一份安靜的心情是多麼重要。假如你帶著浮躁之心,尚不說研究學術,恐怕自己也會被這情緒所左右,再也無法發現和創造了。《禮記》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當“心如止水”時,你的視野將擴大,你的思維將更加活躍。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無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人生憑“好奇心”而活,人類憑“好奇心”興旺發達,永續發展。
3
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將眼光聚於此,那在我看來,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這樣一顆“心”。
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最為常見;那驅使國民爭先恐後看“砍頭節目”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鄉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只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的。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麼沒有,也罷。
那麼放眼世界呢?這樣的“好奇而無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貞德滿足了中世紀人們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滿足了芸芸眾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語言,在這樣的語言之中寫的盡是愚昧,平庸,衰亡與了無生機。
試問:真正的好奇心又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觀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察,即使最尋常的事物也會化為“神奇”。在遠古時代,先人們仰望星空,探斗轉星移的奧祕,品雲淡雲聚的風采;到現在,我們通過望遠鏡與另一個星球招手,通過顯微鏡感知微觀宇宙。可以說,沒有觀察與幫助我們更好觀察的工具,好奇心也會閉上心房上的窗,落滿灰塵。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是供我們觀察的無限舞臺,那麼,“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則是激發與約束我們將觀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於思考――即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麼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無論人類是多麼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習,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造與進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獵奇”,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態去“發掘”別人的痛苦,去踐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觀察的雙眼來定位,需要思者的頭腦來彰顯其價值。
有了這樣的好奇心,困難得以排解,就會得以進步,人類得以更好的生存並維護自己的尊嚴……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處果殼之中,也自以為無限宇宙之王。”也許,正因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們才能以更有力的聲音爆發出這樣的吶喊。
更何況,因為有了好奇的心,我們的世界遠比果殼廣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