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周邊甲秀樓自駕遊攻略
甲秀樓在貴州省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於明,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線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樑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外觀構造
甲秀樓是三層三簷四角攢尖頂,高22.9米,石柱託簷, 護以白色雕花石欄杆。浮玉橋為九孔,稱“九眼照沙洲”。解放後臨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現能見七孔。樓基和橋雖經多次洪水衝擊,歷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樓前原豎有鐵柱二根:一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爾泰鎮壓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鑄鐵柱標榜功績;二為嘉慶二年***1797年***,勒保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聚兵器又鑄鐵柱立於樓下。解放初,政府維修甲秀樓,拆除鐵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中,樓危亭毀。1981年,按原式樣重修,樓基部分,採用現代建築材料和技術。重建涵碧亭,重修過程中,發現樓閣底層石牆中嵌有詩碑,重修後有八塊詩碑復嵌於底層樓壁。樓額“甲秀樓”三字,系宣統年間謝石琴所書。十年***中散失,後尋回刻有“秀”、“樓”二字的兩塊,另據過去照片,配寫“甲”字,按原式樣懸掛樓頂層外面。
甲秀樓是三層三簷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樓高22.9米,飛甍翹角,12根石柱託簷,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杆,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緻,歷歷在目。浮玉橋如白龍臥波,全長90餘米,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有涵碧潭、水月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浮玉橋;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築;第三部分翠微園。 浮玉橋頭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設有“城南遺蹟”四個大字,橋上建有“涵碧亭”。主體建築甲秀樓飛甍翹角、石柱託簷、雕欄環護。翠微園是一組由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的明清古代建築群。同時新建的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陳列院,收集收藏了貴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傳統服飾、手工刺繡品、民間蠟染數百餘件,令人歎為觀止。該館所陳列展示的民族傳統服飾和民族工藝品,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體現,也是貴州各少數民族的驕傲。
甲秀樓邊,有貴陽僅存的一座始建於明宣德年間,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築"翠微園"。這裡原先是一片寺廟和園林,王陽明普經遊覽過的南庵便在這裡。他在《南庵次韻二首》詩中寫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漁人收網舟初集"。後改建為翠微園,把寺廟建築與園林庭院合為一體。
翠微閣內,開闢了蕭嫻書法作品陳列館。蕭嫻是貴陽人,她是康有為的弟子,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請看她的手跡,在氣勢巨集大的筆觸中顯出售秀,"飛簷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條幅,詩句中隱言"甲"與"秀"的意思。"清風待客,明月留人",運筆飛動,詞意清雅,表達了貴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懷,歡迎天下游客來貴州,到甲秀樓作客。
甲秀樓是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內古色古香,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聚焦點,在現代文明中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昂揚著"甲秀天下"的精神風貌,引導人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景點型別:歷史建築?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附:貴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且貴陽的民族節日內容豐富,各具特色。有苗族的“龍燈會”、“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瑤族的“達努節”等。?
建議遊玩:1-2小時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08:00~22:00?
地址: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