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自駕遊攻略

  漢中市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漢中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漢中自駕遊景點攻略

  漢中拜將臺也稱拜將壇,為南北列置的兩座方形高臺,各高丈許,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南臺四周用漢白玉欄杆圍砌,臺場平坦寬敞,臺腳下東西各樹立一石碑,東碑陽刻“拜將壇”3個字,碑陰刻《登臺對》。西碑陽刻“韓大將韓信拜將壇”8個字,碑陰刻七絕一首:“辜頁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北臺上建有一亭,頂部是斜山式。斗拱飛簷翹角,下邊枋檁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蘇式彩畫。

  南沙湖風景區景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水面2.7平方公里,東起鳥山,南至天明寺,西臨聞天坡,北界嵩山寺,54座山峰雄奇秀逸,山水林竹相映成趣,鳥語花香爭奇鬥妍。199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省水利廳命名為省級水利風景區,2007年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2009年被省旅遊局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被省旅遊局、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評為最美的山水風景區,同年又被省綜治辦、省公安廳、省旅遊局評為陝西省平安景區。

  午子山頂峰海撥896米,集自然山水風光、珍稀植物和宗教活動於一體。景區以“三峰峭立,二水環繞”的午子山為主體,數萬株挺撥蒼翠的白皮松林景觀為特色,午子山分底觀、腰觀、頂觀,當地人多為祈福、求子而來。然景觀主要有:午子朝霞、白皮松林、飛鳳山、大峽河、小峽河、熱風洞、勃鴿洞、九龍飛泉、東坡紅葉、千畝茶園等。人文景觀有:午子觀、鳳憩亭、禹舜廟、飲馬池、聖水堰、堰上古鎮。

  佛坪熊貓谷旅遊區--佛坪縣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南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東北部,東接安康市寧陝縣、石泉縣,北臨西安市周至縣和寶雞市太白縣,西南連洋縣,距漢中150公里、西安200公里。古有儻駱、子午道,今有108國道和西漢高速公路穿越縣境。全縣人口3.5萬,總面積1279平方公里。佛坪是“大熊貓的故鄉”和“中國山茱萸之鄉”。

  青木川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強縣的青木川鎮,這裡北接甘肅,西連四川,素有“一腳踏三省”之名。保護區境內山脈綿延,有大片原始森林,棲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紅腹雉、等國家保護動物,還生長著珙桐、野杜鵑等珍惜植物。區內有石梯,拾級而上,可見古棧道遺蹟。鳳凰山海拔2300米,山勢形如鳳凰,四季風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將軍石、清泉飛瀑等,有小九寨溝之稱,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勉縣武侯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勉陽鎮***縣城南邊約6公里處的定軍山下。諸葛亮到底葬於何處,歷史上說法甚多,據說,與此有關,有據可考的一種說法叫“兩墓八祠”。“兩墓”,一處在勉縣定軍山下,一處在四川省成都市。“八祠”分別位於:湖北省襄樊市的古隆中、河南省南陽市的臥龍崗、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奉節縣***永安鎮***白帝城、雲南省保山市、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城關鎮***祁山堡、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五丈原、陝西省勉縣。據說,史學界承認的諸葛亮真墓所在地是陝西省勉縣的這一處,根據有二:一、諸葛亮生前曾有遺囑“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葬漢中定軍山下,以勵後人,不忘北伐。”二、《三國志》中有記載:“亮死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

  張良廟--張良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謀臣,“漢初三傑”***張良、肖何、韓信***之一的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後,就“激流勇退”,託名“辟穀”,隱居於此。後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風,在這裡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稱“張良廟”。

  位於陝西漢中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是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長眠之地,也是蔡倫的封地,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祠內古柏參天、殿宇櫛比、碑石林立、風景秀麗而幽靜,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就長眠在這裡。墓祠分為南北兩部分,墓區居北,墓冢高約7米,長30米,寬17米。

  墓園原佔地25畝,現為6畝。園內有建築設施13處。花木蔥鬱,古柏參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飄香,殿宇古樸典雅,塑像彩畫栩栩如生。其南為祠,祠的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拜殿、獻殿,正殿大門上高懸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書“蔡侯祠”匾額。殿中有蔡倫塑像。右側壁上繪有“蔡倫紙”製作工藝流程圖,左側壁上繪有蔡倫於公元114年封為龍亭侯的謝恩圖壁畫。在蔡倫祠中軸線兩側還有鐘樓、鼓樓、廂房、戲樓等古建築和近代書法名家於佑仁為蔡倫墓祠所題草書真跡。

  櫻桃溝--西鄉櫻桃溝位於西鄉縣城北席家溝,因盛產素有果中“瑪瑙”之稱的櫻桃而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溝內櫻桃樹以天然形成,經人工種植,逐漸形成規模,面積約20多公頃。櫻桃樹每年3月初為開花季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果實成熟期。鑑於櫻桃花期、掛果期較長,氣候適宜,是休閒旅遊的最佳時機。常言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櫻桃溝的櫻桃皮薄、肉厚、個大味甜,主要是由於溝內的土質是櫻桃樹生長的最佳土壤,坡度不大,光照均勻,雨水適中,果實成熟季節,個個晶瑩剔透,猶如一串串瑪瑙掛在枝頭,美不勝收。隨著我縣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從2000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屆的櫻桃節以來,來櫻桃溝旅遊觀光人數均突破三萬人次,有力地拉動了西鄉縣茶葉,商貿等第三產業的同步發展。2008年,政府大力扶持櫻桃溝的旅遊業,不僅新修了三條直通旅遊區的標準公路,而且大力改善區內休憩場所,使更多的人能夠來櫻桃溝旅遊,度假。

  華陽古鎮始於秦晉,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儻駱古道***,古軍事要衝,古經濟政治重鎮。古鎮內明清建築儲存較為完好,古華陽縣縣城牆殘垣輪廓尚在,宋元時期的華陽鎮古塔和古戲樓風格獨特,文武官員衙門,客棧,當鋪,酒樓,茶樓等鋪板門一條街600多米300餘間為主體的明清建築群至今儲存完好。是深山中罕見的明清時期古鎮風貌。

  張騫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城固縣城西3.5公里的饒家營,是西漢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張騫的陵墓。張騫墓座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成覆鬥形。四周古柏參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對漢代石虎雕工粗獷,姿態雄偉,格局大方。墓前豎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高182釐米,寬80釐米,上刻隸書“漢博望侯張公騫墓”,是清幹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所立。左側有碑“漢博望侯墓碑記”,為清光緒時城固知縣胡瀛濤立。右側一碑,上刻“張氏後商”諸名。張騫墓也是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22處申遺點之一。

  楊侯禪院位於陝西省城固縣老莊鎮境內的獅子山上,北靠珍珠山,南臨廣家巷,這裡風景幽雅,囂塵遠隅,歷來均為佛教叢林道場。 距縣城17公里,位於城固縣老莊鎮內的獅子山上,北靠珍珠山,南臨廣家巷,是南宋安康郡開國侯楊從儀修煉之處。近年重建山門、大雄寶殿、鐘樓、走廊等部分建築。

  據院內現在的碑文記載:楊候院在明代的永樂和清代的順治.光緒及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皆重修或翻修。昔日的楊候院分東西兩院,規模弘遠,道場莊嚴,曾住眾多僧人,晨鐘暮鼓.詩經唸佛.做禪修行,歷經滄桑,香火不絕。乃一方之勝景,十方之叢林,佛門之聖地。現任主持源光法師 源光法師,今年62歲,1996年由居士迎請入住本寺,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在幾乎是一片廢墟上建成大雄寶殿數十間建築,使寺院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