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演講稿
播下一種習慣,便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便會收穫一種命運。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1
是什麼造成項羽最後自刎於烏江的悲劇?有人說是因為項羽的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性格,但是一個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人怎能在聽完樊噲咄咄逼人似乎不太禮貌的陳述後,仍能賜酒,賜肉,賜座?有人說是因為項羽的寡言輕信,曹無傷的一句“沛公欲王關中”便使他下定決心殺劉邦,但後來項伯的一句“令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卻讓他改變了“擊破沛公軍”的主張,立場如此的不堅定,是導致他失敗的原因。但是試問,項羽是否只聽了項伯的勸說後便完全打消了殺劉邦的念頭呢?答案是否定的,從項莊舞劍欲殺沛公時,項羽並沒有阻止便可得知。
那到底是什麼導致項羽最後輸給了劉邦?我認為,問題並非出現在項羽的缺點上,而是出在他的優點上——項羽太過講義氣了。回顧歷史,我們都知道,項羽是一個十分重感情,講義氣的人,從《鴻們宴》中項伯私自把軍事祕密洩露給敵軍,但項羽知道後仍沒有以軍法處罰他便可知道。畢竟,項羽和劉邦曾經相處過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劉邦,項羽也同樣要講講義氣。雖然重情重義在一般人身上是一個良好的品質,但是在項羽身上卻成了他的致命傷,他的重情重義卻成了他人眼中的婦人之仁,並導致他最後錯誤地放走了劉邦。正如《農夫與蛇》的故事一樣,農夫好心地把蛇帶回家卻最後被蛇咬死。
項羽的故事很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而我從裡面也學到一些寶貴的經驗:我們在做人處事時應用全面的眼光審時度勢,正確地評估瞭解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優點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篇2
在中國文學史上,建安文學以其嶄新而爽朗的風格備受後世關注。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為代表,各位作家成就非凡,各領風騷。其中最負盛名者莫如曹植。曹植,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累封為陳王,諡為“忍”,世稱陳思王。曹植文學才華在其兄曹丕之上,政治才幹卻比不上,加上性格的率性純真,導致在政治鬥爭的失敗,開始其後生的顛沛生活,報國無門,鬱鬱而終,可以說,是他“不自雕勵、任性而行”的性格釀成了他的悲劇。
曹植生於漢獻帝初平年間,時值天下大亂,植自幼隨父轉徙于軍旅,如其自言是“生乎亂,長乎軍”。他親歷戰亂,接觸了廣闊的社會現實,為其創作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建安年間,曹操逐漸統一了中原,他網羅了不少文學之士,為文學的發展提供方便。曹植在這種文學氛圍中極大地發展了自己的文學才能。以建安為界,他的創作分前後期,前期寬閒安逸,後期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這完全與其性格分不開的。
曹植曾是一富貴公子,過著鬥雞走馬、宴飲無暇的糜爛生活。《鬥雞篇》裡說:“長宴坐戲客,鬥雞觀閒房。”可以說是整日無所事事。《名都篇》有:“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不過他並沒有完全沉迷在這種整日鬥雞走馬的把戲裡,前期有些詩篇可看出積極進取之精神,如《白馬篇》描寫渴望征戰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精神。有些則有慷慨之氣,如《贈丁儀》。雅好慷慨為當時建安風氣,不獨曹植有。這與當時天下大亂人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多而快,慷慨豪邁的情緒四溢,加之曹操這個活樣板的榜樣力量,時人渴創一番事業。這也是曹植念念不忘去上表自試,望能一展政治抱負的原因之一。
建安前期,曹植因才幹與文學造詣的不凡得到曹操的寵愛。當銅雀臺建成時,曹操讓各子作賦,“植援筆立成”,一下子引起曹操的注意,“異之”。“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曹操因此想立曹植為繼承人,認為他是“最可定大事”,對他寄以很高的期望。本來,如果按此照樣發展,他會接替曹操之位。但是,偏偏他的詩人的純真率性慢慢為曹操所看不慣,失掉了寵愛,並招來曹丕對他的猜忌。
曹操愛惜文才,這從他網羅各文人學士於府中和到大漠去贖回蔡文姬可看出來。但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他更看重政治品質。他不願意他辛苦一生的江山拱手讓人。他逐漸發現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等壞毛病。作為詩人,曹植的做法和性格無可厚非,常人會認為此乃詩人之特殊。但作為政治家的繼承者,太不穩重,易授人話柄,難以服眾。
有以上的缺點,在曹操眼中已失掉資本,即使沒有曹丕的“以術相傾”,抬高自己,貶低曹植,曹操也不會考慮把王位傳給曹植。加上善於機心的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收買人心,致使宮人左右紛紛為他說好話。曹操逐漸把天平傾向曹丕也是必然的。曹丕這一手段後來為隋煬帝所效仿,同樣是鋪平了通往皇座之道路。不同的是楊勇終於沒能逃出生天,曹植則保全了性命。
曹植空有政治抱負而無政治頭腦,在失掉父親的寵愛後仍不自知,繼續任性罔為,不自雕勵。如有次他居然私自“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這顯然是不按制度而為!已經觸犯了“王法”,使原先認為曹植是“兒中最可定大事者”的曹操大為惱火,徹底改變了對曹植的看法。
大概是想對曹植作個警告,也提醒下屬們別忘了自己的本分,曹操殺了曹植的得意謀士楊修。在《三國演義》裡,楊修一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宣言,猜透了曹操心事。讓曹操感受到威脅,借動搖軍心的罪名把楊修的頭掛到營門上去。曹植深受震動。此時此刻,曹植已失去父親的信任了。
曹丕趁機落井下石。當曹操派曹植帶兵去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時,曹丕在曹植將行前“逼而醉之”。曹操要召見曹植,醉到成泥的曹植當然不能接受命令,這無疑讓曹操對曹植的壞印象又加了幾分。曹植的缺乏政治頭腦於此又見一斑。
曹丕稱帝后,對曹植的猜忌加深,老想找機會殺掉心頭大患。一次,他苛刻地要求曹植七步成詩,故意刁難。曹植作《七步詩》:“煮豆燃斗箕,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箕豆相煎喻骨肉相殘,內中有無限感傷,其實又是對曹丕的冷嘲熱諷。最後,如果沒有太后的維護,估計曹植亦難逃大難。因為以曹丕的為人和能力,要在詩中找點什麼破綻,不是什麼難事。
從此,曹植誠惶誠恐,屢次遭貶,四處遷徙,生活困頓。但肉體所受之苦比不上心靈創傷之苦。黃初四年,諸侯王入京朝見皇帝,任城王曹彰突然死了,死得不明不白;與白馬王同歸藩地又遭有司橫加干涉,兄弟間生離死別,倍感悽酸。《贈白馬王彪》說“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對兄長曹丕仍有所保留,一來環境險惡,二來內心仍存在幻想,那種對骨肉親情的幻想。在黃初三年寫的《洛神賦》,就表達了美好願望幻滅的失落、傷心和苦悶,有冤無路訴。
在其侄曹睿在位時,曹植仍沒有放棄“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的努力,先後上《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陳審舉表》。言詞激切,發夫至誠。在經歷了曹丕的鐵籠統治後,曹植的思想雖有含蓄一面,但對其侄,又露出其率性一面,儘管不如以前的“任性而行”,有點兵行險著之感。或許是想來個激將法之類。可惜曹睿並不在意,於是曹植只得悵然絕望而死。
曹植的一生,勳績在翰墨、賦辭之中,有遠大政治抱負,卻受自身性格所困,率性而行,結果是葬送了自己。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三班的郭怡凡,我演講的題目是《習慣收穫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曾經在報刊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家著名的企業公開招聘管理人才,在應聘者當中,不乏高學歷的人,口才異常常出眾的人,更有曾經從事過管理工作的人。但是,到了最後,負責招聘的企業老總卻選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隨手撿起一張廢紙的應聘者。有人問企業老總:“為什麼你要選那位不佔任何優勢的應聘的人呢?”企業老總說,“一個有好習慣的員工,就是一座金礦;有這種人格魅力的人,一定可以為公司創造更多的財富。”是呀,當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他的人格魅力便會自然得到提升。
同學們,聽了這則故事,你們一定有許多感想。要知道,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命運。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習慣於主動打掃衛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習慣於說聲“謝謝”、“您好”、“對不起”,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習慣於每天堅持鍛鍊,形成健美的體魄;同學交往中習慣於理解、寬容,便能化干戈為玉帛;習慣於用心去觀察,形成好的觀察能力;習慣於提前預習,課後複習,才能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
人們常說,“播下一個行動,便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便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便會收穫一種命運。”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