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十二回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寫了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的故事。讀完這個章節後,大家會寫些什麼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陶謙死,劉備領徐州牧,曹操欲攻,荀彧入諫曹操:“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幫雖有困,終濟大業。明公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關中、河內也。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寇之,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歸乎?今陶謙雖死,已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明公棄兗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

  想說服某人,要具有足夠的證據才行。劉邦、劉秀建立西漢、東漢因為他們最開始有著堅固的根據地。利用這一點讓曹操先要把根據地兗州佔穩,然後再取天下。教育孩子與學生都是一樣,要把道理與他們講開,才能使其信服。只打不講道理嚇唬不住孩子,相反會使孩子對你表面敬而實則遠之。

  篇二

  《三國演義》既是一本歷史小說,又是一本智謀大全。其謀略內容的豐富,運用謀略時手段的高明,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的。

  在《三國演義》的謀略中,將計就計是很重要的一項謀略。

  將計就計是根據對方的謀略而制定一套相應的計謀,以達到打敗對方或消滅對方的目的。將計就計包括兩個計謀:一是別人設的計謀,想陷害你;二是你識破了別人的計謀,再設一計來打垮對方。在《三國演義》中,將計就計的事例很多。

  在第十二回中,曹操中了陳宮之計,進了濮陽城被一把大火燒得大敗。回寨後,他手下得大將拜伏問安,曹操仰面大笑說:“我中了匹夫之計,我必當破之。”於是曹操說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令只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攻。我伏兵於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擊之,布可擒也。”於是令軍士掛孝發喪,假說曹操已死。曹操死了的訊息一傳出來,早有呂布的密探報告給了呂布,於是呂布大喜,自以為自己的計謀已成功,於是立即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來。剛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大敗。虧得呂布勇敢,才免一死,呂布曾設“火燒曹操”一計,目的是想燒死曹操後再襲擊曹營,可誰知曹操只燒傷並未燒死,曹操想報復呂布,於是將計就計,就呂布的計再設一計,放言自己已死,中了呂布的計謀。呂布自以為自己已經成功,於是出兵攻曹營,結果大敗而歸。

  將計就計容易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方用計,自以為很聰明,當得知敵人已中自己的計後,就對敵人失去了警惕,因而對敵人再生的一計失去思想準備。

  在生活中我們也很容易犯呂布的錯,一次考試成績不錯就得意忘形、趾高氣揚,而第二次考試卻成績一落千丈,所以在學習中我們要避免因驕傲而成績下跌,要一直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決不能因為一時的成績而失去其他的,這也是其他同學成績不穩定的原因。

  以後我一定不會犯呂布的錯,盡力克服驕傲的壞毛病,做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

  篇三

  第二次的濮陽之戰曹操收到一封信,自稱是濮陽百姓,受不了呂布的殘暴統治,於是同曹內外夾擊。曹操覺得此事可行,就算是計謀,也拿他無可奈何。郭嘉,劉曄等人均反對,可曹操執意。

  ***這也估計是曹操的命吧,一次小的教訓不接受,最終在赤壁收到同樣的兩次,一次蔣幹被反間計,一次是闞澤傳周瑜和黃蓋的信,可能命運如此吧***於是進去之後,被火阻斷去路,幸得自己手下強將多,又很忠心。才死命救出曹操。由於雙方糧草缺少,曹操便暫時離開濮陽郊外去了別處***具體哪裡記不得了***去拿糧草,並且收的許褚這員猛將。

  第三次濮陽之戰,此次曹操做了充分準備,而且上次那位商人見物品被燒,心中懷恨,變等呂布軍全部出城之後,關閉城門,曹操6員大將圍攻呂布,呵呵,這還為呂布留下了好名呢,呂布獨鬥曹軍6員大將,最終曹軍去得勝利。

  篇三:三國演義第十二回讀後感

  大意概述:徐州牧陶謙因為病重,不得不決定傳位的事情,而由誰來指掌徐州,關鍵著徐州的生死存亡,為此,在第三次提出要將徐州交付劉備時,劉備答應了,這就是註明的三讓徐州。

  出自: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在第十一回中,文:三讓徐州呂布破曹操,已經是兩讓徐州,而曹操因為被呂布偷襲,導致大本營丟失,不得不放棄徐州,表面上給劉備一個人情,實際上是因為後方出事。

  主要典故:三讓徐州

  主要人物:劉備、曹操、陶謙、呂布、糜竺

  主要事件:

  1、劉備接收徐州,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徐州牧;

  2、曹操用計引誘呂布出城,不想呂布不聽陳宮計,執意出城追擊曹操,不想遭遇埋伏,兵卒損失巨大,陳宮建議投靠劉備,隨後濮陽城被攻破,曹操復得兗州。

  啟示:武夫始終只能當將軍,呂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只有有勇有謀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或者用謀略去駕馭勇者,例如:西漢時期的劉邦。如呂布此類,難以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