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青春勵志故事

  人活著,要有所追求,有所夢想,要生活得開心,快樂,這才是理想的人生。在你的青春裡,你有沒有自己的勵志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位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獲得了冠軍,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記者圍住他,不停地提問:“你是如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

  年輕的冠軍喘著粗氣說:“因為我的身後有一隻狼。”

  迎著記者們驚訝和探詢的目光,他繼續說:“三年前,我開始練長跑。訓練基地的四周是崇山峻嶺,每天凌晨二三點鐘,教練就讓我起床,在山嶺間訓練。雖然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進步卻一直不快。一天清晨,我在訓練的途中,忽然聽見身後傳來了狼的叫聲,開始似乎還很遙遠,但很快叫聲就急促起來,而且就在我的身後。我知道自己被一隻狼盯上了。我不敢回頭,沒命地向前跑。那天訓練,我的成績好極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教練很驚訝,問我原因,我如實回答。教練意味深長地說,原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後缺少了一隻狼。”

  後來,我知道那天清晨根本就沒有狼。我聽到的狼叫是教練讓人裝出來的。從那以後,每次訓練時,我都想象著身後有一隻狼。

  篇二

  巴斯德出生於士兵之家,父親是拿破崙麾下的一名騎兵,這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是頗有社會地位的家庭。

  可是巴斯德很羨慕那些讀書人,他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個有學問的人。但巴斯德始終不明白,自己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叔叔用嘲笑的口吻對他說,“如果你能夠成為博士,那就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

  雖然對“博士”沒有概念,家族中也沒有一個靠文憑吃飯的人,但巴斯德心想,叔叔的話總有道理。從此他認認真真地讀起了書,並在25歲時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後,巴斯德又陷入了迷茫。戰亂年代,他不知道自己能研究點什麼,畢業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找到一個研究課題。這時又有人拿他開涮,“巴斯德,你可以研究一下‘生命的奧祕’”。

  當時的歐洲大陸流行“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可以由沒有生命的物質中自然產生。比如腐爛的木頭可以生出蛆來,腐爛的肉裡可以長出蒼蠅,甚至還有更神奇的說法,只要在老鼠的籠子裡撒些麵包屑,籠子裡就能跑出老鼠來。研究“生命奧祕”屬於學術界極其高階、前沿的課題,只有學富五車的科學家才有資格涉獵。但巴斯德認為這還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值得自己好好研究一下,他就這樣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起了實驗。

  隨著研究的深入,巴斯德發現那些大科學家們的理論居然都是錯誤的。從1859年到1861年,巴斯德將自己關進實驗室。他把加溫煮沸的肉放進開口彎曲的瓶中,結果裡面什麼蟲也沒長出來。他還將麵包屑撒進了老鼠籠,甚至在籠內丟了火腿腸,但裡面一隻老鼠也沒有跑出來。

  然而,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站出來反對巴斯德,他的研究成果對業已形成的“科學理論”不能產生絲毫的說服力,但巴斯德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並指出食物的腐爛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他認為微小的細菌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是隻要有合適的環境,就會遵循生命的法則運動。這一結論使得反對他的人更加激進,並紛紛提出了更為棘手的問題刁難他。

  1867年,有人質問他:法國的蠶為什麼會生病?巴斯德為此做了3年的實驗,他分離出兩種致病的桿菌,發現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並且無意間拯救了法國的蠶絲與服裝業。又有反對他的人提出:酒為什麼會自然變酸?1870年,巴斯德發現那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並且提出高溫殺菌法,使酒保持新鮮,同樣的方法也可使牛奶保持新鮮。巴斯德又拯救了食品業,反對他的人只好勉強送他一枚勳章。

  後來的12年裡,有人陸續刁難巴斯德。羊的炭疽病、豬的紅斑丹毒病、雞瘟與被視為絕症的狂犬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他不但做出科學的解釋,還一一找到病毒,發現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並最終開創免疫學與傳染病控制學的先河。

  1888年,巴斯德成為世界公認的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他發現微生物是造成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控制病菌就可以治療疾病,甚至可以預防疾病。他在傳染病與免疫學上的貢獻,使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人都得到了幫助。

  有一次接受記者採訪,巴斯德感慨道,很多人認為大人物之所以能成為大人物,肯定是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瑣屑的理想才是支撐我前進的動力。假如你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學木工,千萬別以為他日後就會成為出色的木匠,也許他會成為總統;假如你聽到一個小女孩說,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你也別過於驚訝,也許她將來會成為影后。當年我的理想就微不足道。所以千萬別嘲笑一個人的理想,哪怕它像一棵弱小而醜陋的樹苗,但無論土層有多厚,壓住它的石塊有多重,只要它努力的方向正確,那麼它的未來就是光明的。

  篇三

  他出生於密西西比州一個黑人家庭。由於兄妹眾多,加上父母收入低下,他們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以至於年少時想買一輛自行車也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不過,貧困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喪失信心,反而讓他更加堅強。

  16歲那年,他出去打工掙錢,在一家車行幫人洗車。在常人眼裡,洗車是一個沒有前途的職業,這跟掃大街差不多,若非被生計所迫,絕對沒有哪個年輕人願意做這份工作。起初,他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畢竟他需要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

  這家車行一共有十幾個洗車工,大家似乎都對這份工作不滿意,但又顯得無可奈何。因為他們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除了每天重複著機械的動作外,他們最盼望的就是快到月末,可以從老闆那裡領薪水。

  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累得連腰都直不起,還得遭受老闆的責罵和客戶的白眼。即便這樣拼命,他每天也只能得到十美元左右的報酬。一個夏天過去了,他變得更黑更瘦了,內心也更加失望。於是,他萌生了離開的念頭。

  這天,約翰遜去拜訪一位朋友,這個朋友住在一座山上,連線他家的是一段高高的石階。走著走著,他若有所悟,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站在令人仰慕的塔尖上,可要想到達最高處,又必須從最低處拾階而上。雖然洗車工是一份讓人不屑一顧的職業,它卻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只要幹好了,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級通往成功的臺階。試想,一個連小事都幹不好的人,又如何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呢?從那以後,他堅定決心,重新回到了車行。

  洗車的經歷,讓他明白了,要想成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就得儘快熟悉每一個環節,掌握每一種技能。於是,他虛心地向老工人學習車廂吸塵的技術、清潔輪胎的技術、擦拭車身的技術。沒多久,他就成了車行裡的頭牌,許多人都爭著要他洗車。

  其間,他還學會了團隊協作精神,與工友們配合得親密無間。他知道,很多時候,要幹好一件事情,不是光憑一個人的努力就能辦到,還要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與此同時,他還努力交際。一個人應該廣交朋友,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他們。

  他還經常鼓勵自己,困難就像下雨的天氣,如果每次一下雨就說“我不能出門了,只能在家裡睡覺”,那什麼也做不成了。對待挫折,他總是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後來,他離開車行,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再後來,他創立公司,成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第一家黑人控股公司的創始人。他就是美國黑人娛樂電視網的創始人羅伯特·約翰遜。

  從一個不起眼的洗車工到一個商行巨鍔,約翰遜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談及創業的經驗時,約翰遜說:“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有自信、決心和意願把一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