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攝影藝術語言

  一幅攝影畫面,僅有鮮明的主體和統一的基調,還常常不能構成完美的攝影藝術作品。有了美妙的節奏和旋律,作品才能有玩味不盡的韻味,耐人欣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節奏感和韻律感概述

  節奏感和韻律感,亦是形式美感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同人們常說的沒有節奏和韻律就沒有音樂和詩歌一樣,攝影藝術若沒有節奏和韻律也就不會有真正的形式美。一幅攝影畫面,僅有鮮明的主體和統一的基調,還常常不能構成完美的攝影藝術作品。有了美妙的節奏和旋律,作品才能有玩味不盡的韻味,耐人欣賞。

  攝影作品是選用曲、直等各種線條,黑、灰、白等各種光斑和紅橙黃綠等各種色塊,通過對畫幅的有規律的分割,而構成畫面的節奏和韻律的。任何攝影畫面都離不開線條和色調***包括影調***等的有機組合。簡明、突出、有特定含義的線條和色調的有規則的重複,往往可形成美妙的節奏、韻律。第十三屆全國影展獲銀牌獎的《寶鋼“圓舞曲”》是一幅由線條作“音符”而構成的頗具音樂感的造型藝術作品。作者說:“我試圖用線條的韻律與節奏,表現出現代工業的特點。”畫面上,銀灰色鋼板的弧形線,層層環繞,錯落有序,由近及遠,由大及小,由高及低,由明及暗,由實及虛,由橫及豎,由物及人……構成了漸變性節奏,宛如一首輕柔明快、優美動人的樂章,線條及影調的有機組合,使畫面統一活躍,整一而不呆滯,使人感知到形式美的節奏和韻律。

  之攝影藝術的造型語言

  攝影藝術的造型語言,之所以能夠賦予人們豐富的形式美感,主要是因為,這些造型語言都有自己的審美意味,即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攝影家們就是通過熟練地把握和運用線條美、影調美和光線美,創作了許多的攝影作品。

  對於一切造型藝術來說,線條是構成可視形象的基本條件。線條美,是攝影藝術不可忽視的要素。攝影家們十分注重對線條的應用。他們既用線條美來建構和豐富形象,又把線條看作是有生命之物,藉以表達情感,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不少成功的風光和靜物作品,之所以能將自然景物人化,性格化,甚至充滿了人情味,親切感人,多半是作者發現和提煉線條,賦予它以人的感情的結果。風光作品《晚歸》***注:參見朱羽君《攝影藝術作品欣賞》。***,調動線條的意味功能,借線條的形似來抒情,使作品耐人尋味。那幾株襯托晚霞滿天上的椰子樹,其線條形狀猶如站在海邊翹首盼望著漁船歸來的親人的身影,畫面感情色彩濃濃,引人聯想,耐人玩味。可以說,這兒株椰子樹的線條語言的巧妙運用,勝過了千言萬語。

  色彩,是造型藝術語言的要素之一。對於攝影藝術亦是如此。攝影藝術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不僅可以客觀描繪繽紛的色彩世界,還可以發揮色彩的性格來表現不同的主觀情調,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攝影藝術的色彩語言,既遵循造型藝術用色的一般規律,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首先,與繪畫不同,它要受客觀景物本身的色彩的制約。它所採取的用色途徑基本上是色彩還原,即選擇景物本身的色彩,再現鏡頭前景物的色彩。故給人的色彩美感,較之繪畫更富有直接感和親近感。其次,攝影藝術的用色同用光是密切相關的。光的強烈、光的入射方向和角度等,都可以給畫面帶來不同的色調配置,甚至決定畫面色彩的基調。由於光的直接影響,攝影畫面的色彩一般比繪畫更為明快、鮮豔、更為奪人目光。另外,攝影者可以通過選用不同的膠片、濾色鏡以及後期製作等,來控制畫面的色調,控制色彩的基調,突出色彩的重音,增強畫面的色彩效果。因此,攝影畫面的色彩一般較為豐富多變,和諧完整,更富感情色彩。這可以第十二屆全國影展獲獎彩色作品《春雨綿綿》為例加以說明。這一作品成功地展現了在嚴冬過盡、萬物復甦的春天裡,自然景物所固有的色彩特徵。淡淡的油綠色調,包括那層層的灰綠霧靄,佔據了整個畫面,帶來了春意盎然的氣氛,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而那著意安排的鮮豔奪目的紅、藍兩把傘,以及水中的倒影,又打破了灰綠色調,使畫面更充滿生機,賦予人們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形式美感,使人們感受到攝影藝術色彩語言的獨特功力。

  影調美,是攝影藝術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攝影藝術美有別於其它造型藝術美的突出表現。

  所謂影調,即攝影畫面在光線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由明到暗,即由白到淺灰、由淺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等多層次的調子。影調的重要作用,突出地體現在黑白攝影中,當然它在彩色攝影中亦相當重要。這裡我們只簡要分析一下影調這一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黑白攝影的藝術美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