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脖子最長的動物

  是什麼?相信大家通過日常學習應該知道答案是長頸鹿,那麼長頸鹿的脖子到底有多長呢?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探索奇妙的世界有所幫助。

  

  如果非要說脖子最長的動物應該是早已滅絕的馬門溪龍,他們具有二十七米左右的身長,成年馬門溪龍體重平均為二十噸,其脖子一般是其全長的一半,大概有八九米左右。

  不過要說到現存應該就是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了,這是一種棲息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一般的長頸鹿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4.8-5.5米,體重約12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7米左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面板和茸毛;

  長頸鹿的脖子跟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由7塊頸椎骨組成。它高挑細長,曲線優美,一般會長達2米。頸特別長***約2米左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於後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於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面板覆蓋。

  長頸鹿是非洲特有的動物,與鹿和牛有親緣關係,但屬於不同的科,即長頸鹿科。長頸鹿科包括長頸鹿和霍加狓兩種動物。 長長的脖子,抬起頭來,最高的雄長頸鹿身高可達6米,因此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是世界上身體最高的珍奇動物,主要分佈在非洲的衣索比亞、蘇丹、肯亞、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等國。

  但是據古生物學家研究認為,長頸鹿起源於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一些地方,從兩千多萬年至二三百萬年前,曾經生活著長頸鹿的祖先,不過頸和腿沒有現代那麼長。後來,由於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食物缺乏,脖子短點的長頸鹿因為夠不著高樹上的樹葉而相繼死去,脖子長點的則頑強地生存下來。

  中國明朝時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長頸鹿回到北京,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明自己施政的偉大。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中國典籍關於長頸鹿的記載,最早出自晉代李石所著《續博物志》,記錄非洲索馬利亞沿岸撥拔力古國出產的異獸,身高一丈餘頸長九尺。宋代趙汝適著《諸蕃志》中稱非洲長頸鹿為徂蠟:“狀如駝馳,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

  從表面上看,長頸鹿但是長頸鹿生活優哉遊哉,事實上,它所有的器官活動都達到了極限。長而靈活的脖子也給他帶來了一些問題。

  長頸鹿的頭幾乎可以360°轉動

  長頸鹿的頭能靈活轉動不是因為脖子長,而是因為其獨特的頸椎構造。人類連線肩膀和手臂的關節能讓上肢自由運動,長頸鹿的頸椎就如同人類的關節。喝水時,長頸鹿的脖子幾乎可以貼到地面;休息時,還可以將脖子向後彎曲,搭到大腿上。雄鹿可以圍在心儀的雌鹿旁邊,搖頭晃腦,隨時準備給競爭者致命一擊。

  長頸鹿基本不躺著

  對於長頸鹿來說,從地上爬起來絕非易事,要用到全身的肌肉,一旦重心不穩摔倒的話,容易造成骨折。因此,長頸鹿基本不躺下,就連睡覺都站著睡。出生不久、尚不能很好控制身體的鹿崽,要想小憩一會兒的話,也只是蜷著腿側身躺著。

  長頸鹿只走堅硬路面

  由於體型龐大,四肢纖細,最簡單的走路動作對長頸鹿而言都異常複雜:它只能走堅硬的路面。長頸鹿身上的斑點類似人類的指紋,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長頸鹿主要分佈在撒哈拉沙漠南部和東南部的非洲熱帶草原。野生長頸鹿的壽命約為25歲。

  長頸鹿的舌頭非常長

  長頸鹿的主要食物為刺槐樹葉。刺槐樹葉富含水分,能讓長頸鹿長時間不用喝水。長頸鹿的舌頭長達半米,這讓它可以夠到高處的葉子。

  在重力作用下,血液會向長頸鹿的下肢集中

  長頸鹿的血管壁堅韌、發達,全身的面板和筋膜異常緊緻,能壓縮血管,控制血流量,促進下肢血液向上迴流。這一機制運轉高效,美國航天局在研製航天服時也借鑑了這一機制,以保持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的血壓平穩,促進身體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輸送。

  長頸鹿的心臟重達10多公斤

  長頸鹿每天都要抬頭、低頭數百次,血液要經過3米的距離才能從心臟流到大腦。如果把人類的血管安裝到長頸鹿的頭部,那麼在近400毫米汞柱血壓作用下,血管將瞬間崩裂。長頸鹿的心臟通常有10多公斤重,長約60釐米,這能讓它有效防止大腦缺氧。

  由於血管壁堅韌且有彈性,長頸鹿抬頭時不會因缺氧而昏厥;當它低頭時,血液湧向頭部,動脈血管也不會破裂。雖然頭部承受著湧入血液的壓迫,但依然能維持顱內血壓基本不變。如果它的血管壁不夠堅韌,歪一下脖子都可能造成血管破裂。

  長頸鹿都是站著生產

  如果躺著生產,獅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突然出現時,雌鹿將無法快速起身保護幼崽。與其他大型有蹄類動物一樣,長頸鹿都是站著生產,幼崽的腿先出來,彼時頭還在母親的肚子裡。幼崽從1.5米高處掉下時,後腿能有效緩衝與地面的撞擊。如果新生幼崽在母親腹中不是腿在前的胎位,那它出生時一定會折斷脖子。

  長頸鹿的皮可以用來做盾牌

  長頸鹿的面板異常堅韌,鹿皮常被用來製作盾牌。這一特性雖然能令血流通暢,但也會造成一些小麻煩,比如給它打針就不得不用專門工具,將針頭射入其體內。

  給長頸鹿治病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只有專業獸醫才有資格給長頸鹿打針:由於針頭無法刺穿其臀部、腿和背上的面板,所以要進行胸部注射;還要用特殊方式將被麻醉的長頸鹿放倒,讓它的身體緊靠在類似乾草垛的柔軟裝置上,否則鹿頭從6米高處撞到地上會摔得粉碎。

  給長頸鹿做手術,至少需要10人~15人,有負責扶著的,有負責放倒的,還得防止這個龐然大物自己倒地。為了簡化這一過程,鹿崽從兩歲起,就開始學習如何進專門的隔離室和練習伸腿,方便獸醫取血。這就是所謂的醫療行為馴化。一般來講,經過5年~6年的訓練,長頸鹿就能與獸醫配合了。

  此外,長頸鹿跟其他反芻動物一樣,會將未消化的飼料重新返回到口腔,對食物進行反覆咀嚼。

  獨特的生理特質令長頸鹿能夠適應其他動物無法生存的生態環境,但它們同樣身處險境,環境的細微變化都可能讓這種美麗的動物面臨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