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導遊詞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山西的導遊詞。
山西的導遊詞篇1
女土們、先生們:
週末閒暇時,您是否常與家人、朋友到公園遊玩呢?今天,我將帶大家到別具特色的森林公園去一遊,相信您一定會體驗到以前所未曾體驗到的樂趣。
老頂山森林公園位於長治市東北部,距城中心約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該園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約8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8%,公園內有五峰,俗稱五頂,由北向南依次為老頂、梳妝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五頂之中,老頂海拔最高,為1378米,由此冠稱“老頂山”。這裡屬暖溫帶氣候,自然資源豐富,闢有老頂山風景旅遊區,神農峰名勝旅遊區,林業科研考察區和動物養殖觀賞區四大景區。有的景區正處於開發建設之中。1983年被確定為山西省省級森林公園,1993年又被劃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無論四季與朝夕,這裡都各具氣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紛飛青山素裹,秋夏千林盡染百草崢嶸。一會兒,我將帶大家一同走進美麗的森林公園,去領略它的絢麗壯觀,它的雄奇多姿。
進入園區,青松翠柏,果樹連片,山花爛漫。森林中植物種類繁多,藥用、經濟、油料植物應有盡有。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屬國家保護鳥類有遊隼、蒼鷹、紅腹角雉等,這些小生靈,為公園增添了許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氣,但願我們能多碰到些可愛的小動物。
各位朋友,我們首先要登500米長的臺階到新頂半山腰的南崖宮參觀一下。南崖宮依山而建,其門為閣樓式,栩栩如生的彩龍盤旋於四根丹柱上,雙層斗拱四挑,施琉璃脊獸。請大家隨我走入這一天然巖洞中,它寬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呂祖像,兩側為羅漢眾神像。沿著洞旁的臺階,我們可以走上一座二層六角秀美玲瓏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頂之巔,是風雨樓,俗稱觀景樓,青石座臺,共3層,上下有石階相通,二、三層樓上前後各有大紅明柱八根,周圍砌有石欄,整個建築雕樑畫棟,氣勢巨集大。風起雲湧,松濤怒吼時,站在這裡,你會真切地體會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界。再看四周這石刻天成的黑虎臥崗以及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嶺嶺,你會覺得平日的憂鬱煩惱及塵世紛爭全都沒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暢,彷彿所有的意念剎那問全都融入了眼前這美不勝收的風景之中,融入這大自然毫無雕飾的溫馨之中了。
在碧霞峰以西的山場,建有滴谷寺,也稱神農廟,始建於東晉,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寺周圍原有5座寺院,後被毀,院內散存宋、明、清柱基、經幢等。今天,這裡已成為老頂山林場辦公之所。在辦公樓西牆下,有一景點為古寒泉。石砌券洞護住泉眼,額嵌楷書“古寒泉”三字,泉水從雕刻的石龍嘴中流出,下有圓形石鑿小井。相傳,在建造寺院時,石龍嘴裡晝夜不停地往外滴谷,更為奇妙的是,龍嘴裡流出的穀子隨寺院人員的增減而增減。在快要竣工時,每天在龍嘴旁接谷的小和尚,嫌穀子的流速太慢,就拿起木棒在龍嘴裡捅了幾下,誰知這一捅捅出了麻煩,龍嘴裡鑽出一對白鴿向遠方飛去,龍嘴裡也不再滴谷,而流成泉水了。這泉水富含礦物質,清涼甘醇,舒肺爽口,您不想嚐嚐嗎?
最後,我們到百穀山的主峰玉皇頂參觀炎帝銅像。相傳,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農氏曾在這裡“嘗百穀、制耒耜,教民耕種”,首先在這裡完成了人類由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重大變革。老頂山有關炎帝的傳說及炎帝活動的遺蹟很多,以炎帝為中心的開發,使者頂山成為始祖之山,其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吸引了海外僑胞前來尋根祭祖,可與山西洪洞大槐樹相媲美。為紀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門投資500多萬元,塑造了炎帝銅像,總重量100噸,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設計,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裝完成。
山西的導遊詞篇2
顯通寺位於臺懷鎮中心地,是五臺山歷史最古、規模最大的寺廟。該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原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教文帝時期擴建,因寺側有花園,賜名花園寺。唐代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記載有五臺山,乃更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又賜額“大顯通寺”。
現佔地面積約120畝,各種建築400餘座,規模浩大。
顯通寺周圍山巒起伏,寺內殿閣巍峨,兼有蒼松翠柏參插其間,佛教氣息濃郁。在全寺中軸線上,寺前銅塔聳立,七重殿宇分為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殿,各具特色,無一雷同,輝煌壯麗。尤其最為突出的是青銅鑄造的銅殿,是在明代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萬曆皇帝母親李太后之師妙峰和尚,集全國13省市佈施,先後鑄成三座銅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寶華山,一置五臺山。三個銅殿均在湖北省荊州澆鑄,運至現場組裝,如今僅存五臺山這一座了。銅殿方形,外觀重簷兩層,高約5米,四周隔扇上櫺花圖案和壺門花鳥裝飾,形象生動,工藝絕佳。內壁四面鑄滿小佛萬尊,中央臺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稱“萬佛如來”,殿前原有同期鑄造銅塔五座,按東西南北中方位佈置,象徵五座臺頂,可惜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本侵略者盜走了三座,現僅存東西兩座。塔有13層,高8米,塔身滿鑄佛像圖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鑄一尊力士,手託,肩扛或頭頂塔身。兩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銅廟,內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銅殿兩旁各有一座潔白小巧的重簷磚殿。寺院門前,有一種樓,氣勢巨集偉,內懸萬斤銅鐘,系明代所鑄,若人擊之,鐘聲可遍及全山,誠為珍稀之文物。
山西的導遊詞篇3
北武當山,位於山西省呂梁地區方山縣境內,古稱龍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復玄天大殿後,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更名為武當山,因位於北方,故改稱北武當山。這裡既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又有歷史久遠的人文景觀,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199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為道教活動場所,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我。
北武當山原是“五里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階往上爬”。現公路早已開 通,乘車可達萬神廟,上山石階有1455級,險峻處均置有鐵索扶手。此山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其自然景觀奇峻秀麗,素有“春粉、夏綠、秋紅、
冬白”之譽,加上陡峭險峻的石階、古老恢巨集的廟宇,可謂集“雄、奇、險、秀”於一體。
萬為奇異壯觀的是,千姿百態的古鬆和天然雕飾的怪石,如:仙人指路鬆、擎天探海松、鴛鴦鬆、龜蛇頭智、古猿望日、石豬受難……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峰頂建有真武廟,據古碑記載,創建於唐時,重修於明季,山上我個大小廟宇有道教活動,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每逢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廟會期,屆時香菸繚繞,遊人雲集。
北武當山道觀現有道人十多個,觀記憶體有泥塑、壁畫、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當代文人學者登臨此山,無不題詞作畫;香客遊人遊歷此山,無不流連忘返。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