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的習俗有那些

  秋分氣候轉涼,在秋分節氣中我們大家應該會出現一些感冒發燒的情況。那麼秋分養生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告訴你秋分養生的相關習俗,歡迎閱讀。

  秋分節氣的習俗

  1.在每年的“秋分”來臨之際,我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豎蛋”的趣味遊戲或比賽。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北硎?lsquo;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這項源於中國的古老遊戲,如今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農曆秋分時節都會有這樣的活動。

  2.在嶺南地區有“秋分吃秋菜”的說法。“秋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之為“秋碧蒿”。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3.在古代,秋分時候還有一種別緻的習俗。就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圖樣,挨家挨戶去送,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4.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秋分養生的習俗

  1.從氣候上講,秋分是一年中的冷熱交界線,是冬天的前奏,一過秋分,就意味著夜晚慢慢變長,天氣逐漸寒冷起來,養生保健也要格外重視起來。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因而在精神和飲食上要注意調和。

  2.俗話說“傷春悲秋”,也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在精神養生方面,由於秋季天氣的變化,人們的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而產生“悲秋”之感。所以秋分過後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以適應深秋容平之氣。此時正值天高氣爽,也較宜進行戶外活動,不妨開展一些運動量不是很強烈的戶外活動,如登山、慢跑、散步也都是不錯的運動之選。

  3.在飲食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除了使用必備的護膚品來預防口脣和面板乾燥之外,也應多食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秋梨、芝麻、藕等。諸如老鴨湯、鯽魚湯、豬肝湯等湯品也是秋季居家養生之佳品。

  秋分養生吃的食物

  1、百合

  百合又名菜百合、蒜腦薯、強瞿,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清熱涼血、美容養顏的功效。百合為藥食兼優的滋補佳品,新鮮百合食療效果佳,很適合秋季食用。

  中醫上講鮮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

  2、梨

  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

  梨又有降低血壓和養陰清熱的效果,所以高血壓、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處。秋季天干氣躁,是非常適合食用梨的季節。

  3、紅薯

  紅薯富含膳食纖維、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且熱量很低。紅薯與紫薯等同屬甘薯類別。

  紅薯含有豐富和優良的膳食纖維,有利於腸胃蠕動。西醫認為,秋季食用紅薯能促進排便順暢,有利於消化、吸收,及免疫力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