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察的議論文

  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僅供參考。

  觀察議論文篇一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不知所云。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緻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心》,併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裡,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

  觀察議論文篇二

  房子搭在樹上,你聽說過嗎?在樹上吃飯,你嘗試過嗎?今年國慶,我有幸來到嚮往已久的石門公園。那裡的美景固然令人陶醉其間,但更令我樂而忘返的是沿路上那一座座別有風味的樹上房。

  通往石門公園的山路彎曲又綿長,爸爸把車子開得緩慢又穩當,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沿途欣賞美景,不亦樂乎。談笑間,我們被迎面而來的招牌吸引住了——樹上房。字型是手寫的,歪歪扭扭,有些笨拙。我不解地問爸爸:“什麼是樹上房?”爸爸笑而不答:“你好好觀察吧。”我還沒來得及思考那些字的意思,前面又出現了一幅橫額——你在樹上吃過飯嗎?我順著這些宇的指引,目光追尋著關於它們的蛛絲馬跡。哈,還真被我發現了,原來在這半山腰上,在那些茂盛的大樹上,當地農民搭起了一座又一座木房子,用以吸引顧客,招攬生意。一個又一個的樹上房在這條幽曲的山路上,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眼前的景緻醉了我的心,忍不住央求爸爸停下來,到裡面坐一坐,吃個飯。想不到爸爸竟像個孩子似的,興奮地說:“好好好!看看我們父子倆誰最快‘爬’上樹。”於是,我們找了一間特別適合觀賞風景的既乾淨又美觀的樹上房,停了下來。老闆很熱情,擦桌子備熱茶,還噓寒問暖的,那些質樸的本地話讓人聽著倍感親切。坐在高高的房子裡,一切美景盡收眼底,微風輕漾,散發著泥土氣息的清新空氣撲鼻而來,真令人心曠神怡!

  那一頓飯,我們吃得津津有味!

  觀察議論文篇三

  “生活處處皆精彩,只是你缺少了發現的眼睛”。孩子們是有著豐富的生活的,只是他們不太留心觀察,致使他們不太善於積累,才導致了他們總覺得“沒什麼可寫”。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由於學生的心理因素,儘管生活中有不少素材,但往往因無意關注和被情結左右,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此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學會如何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認識事物,使他們做到觀之有法,察之有序。鼓勵,引導學生留意生活,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讓孩子長出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觀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的,需要教師的慢慢培養,教師可以領孩子走進生活,別無選擇。學生寫作時才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就不會說空;有了感受,就不會說假話;有了自己的認識就不會套話連篇;有了思想就不會人云亦云了。指導孩子如何觀察。讓他們感覺到作文就在身邊,只要我們睜大眼睛,用心去看,生活其實有很多美的地方。

  在生活實踐中,學生的感受是豐富的,如果引導學生有一顆靈動善感的心,來體味生活,那生活中的精彩會更多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在生活中,我時常鼓勵孩子用心體會生活中的滋味,把自己發現的、自己聽到的,自己在生活中體味到的讓自己心中有點滴想法的事情,,每天講一講給自己的夥伴聽,隨心記下自己的點滴感受,孩子們在說與聽中,豐富了內心的體驗。多讓孩子感受生活,讓他有體驗,寫作文時才會有素材。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寫一次有趣遊戲教學中,我鼓勵孩子玩,玩出趣味。我不僅讓孩子玩遍了書中描寫的遊戲,還組織孩子貼鼻子、兩人三腿走、跳皮筋、打羽毛球等活動,有的是在課間、有的是在課下,孩子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到了組織寫“一次有趣的……”單元習作的時候,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很多有趣的玩中的回憶,加之課上互相提醒,一起回顧快樂的瞬間,孩子的筆下便有了素材。讓孩子熱情的投入到生活中去,才會有素材,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