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的影響有哪些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那麼你瞭解百家爭鳴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百家爭鳴的影響,希望能幫到你。

  百家爭鳴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大解放、大發展、大繁榮的開放局面,這不僅是各種思想流派之間的爭論,不單是個人學術思想的發展,更是對中國早期文化的一次總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確立了後世兩千多年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對中國歷史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對當今中國的文化復興也有著借鑑意義。

  百家爭鳴時期誕生了一大批不同思想不同主張的學術流派,儘管他們對後世影響範圍各異,但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智慧。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自從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一直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的統治思想,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就是通過學習儒家經典參加科舉,從而走上仕途的。儒家思想已經深深根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行為之中,直到現在仍是日常道德的來源所在。

  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是中國哲學智慧的源泉,他總是學會我們為人處世,提高自身修養的智慧。

  韓非子的法家奠定了中國古代司法體系的倫理基礎,中國古代社會一直奉行外儒內法的治國體系,一定程度上說法家其實就是儒家的核心,國家穩定下來需要儒家來安撫人心,而非常時期就非常法家的非常之法。

  其他如墨家的技巧、縱橫家的博辨、陰陽家的風水、農家的農業生產技術,總之每一種思想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都一定程度上對後世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百家爭鳴的學派

  百家爭鳴時期的學術流派非常多,也非常複雜,各種學術門派之間也是互相攻擊,也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形成了非常活躍的文化大繁榮的開放局面,不管是哪個門派,都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

  百家爭鳴的開端便是發源於儒家與墨家的爭論,因為他們代表的利益不同,主張觀點也就很大區別。但是無論哪種學派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缺陷的,我們應該辯證地去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孔子是百家爭鳴時期影響最大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仁者,愛人”,以人為本,與人為善,他是個傑出的教育家,但不是偉大的政治家,因為在春秋時期奴隸主階層已經沒落,禮樂崩壞,孔子痛心疾首卻無能為力,只好主張人們回到周代去,但是那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孔子周遊列國,卻總是鬱郁不得志,因為只要是個有作為的君主,都不可能接受孔子的那一套理論,反而是善於工程建造的墨家和主張嚴刑峻法的法家佔了上風,因為他們的主張順應了時代潮流,能夠為諸侯稱霸提供理論。

  再比如西漢立國初期,人口凋敝,經濟蕭條,就需要用道家的無為而治,減少對百姓的干預,讓人口和土地能夠休養生息,國家迅速聚集很多財富,各種社會問題也出現了,就需要儒家的仁政來選拔人才和規範人們的思想,還要用法家的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還有農家主張以農為本,因為封建社會是自給自足,小農經濟,農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同學說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百家爭鳴的發生時間

  百家爭鳴的局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春秋”的名字是因為孔子編撰的《春秋》一書而得名,戰國則是人們對這一時期諸侯爭霸,戰國七雄並立,中國處於諸侯割據時期的稱呼。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禮樂崩壞,諸侯群起,都想統一中國,但是都沒有能夠稱霸,所以各國彼此對立但是又交流頻繁的時期。

  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所以客觀上為文化的發展繁榮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只要是能夠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都可以發表,都可以拿到檯面上爭論。而且由於諸侯們為了富國強兵的目標,都對人才求賢若渴,紛紛為招攬人才提供各種優待條件,都能夠禮賢下士,所以這一時期,那些地主家庭的知識分子紛紛設立私學,教授弟子,壯大自己的學說,還著書立作,宣傳自己的學說,客觀上傳播了文化知識。

  那時候的學者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紛紛奔走各國,尋找能夠欣賞自己的君主,並且樂此不疲。這一客觀上的需要反過來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發展,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繁榮的格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了鉗制人們的思想,焚書坑儒,殘害知識分子,而且後來漢武帝為了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中央帝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歷史上便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思想大解放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高峰,為後世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開創了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