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建立的東晉

  東晉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東晉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在南方建立起來的小朝廷,雖然在今天我們將其作為一個朝代寫進中國的古代歷史,但事實上東晉的統治範圍卻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的土地,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因少數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

  ·簡介

  中國北方一直由後趙、前秦等控制,並且這種局面一直持續了兩個時代——東晉-十六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時間。

  西晉滅亡後,漢族在江東建立東晉政權。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南北朝的南朝宋***所取代,共享國103年,歷4代11帝。

  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在全國各地積極活動,準備恢復晉朝的統治。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國號仍為晉,司馬睿是為晉元帝,因其繼西晉之後偏安於江南,故史家稱之為東晉。公元346年,東晉安西桓溫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控制漢水上游和四川盆地的成漢政權滅亡。至此,東晉統一了南方,與後趙隔秦嶺淮河對峙。

  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政權形式的時間實際是在公元311年,當時西晉處於崩潰邊緣,但沒有明確滅亡。東晉建立的時間一般被視為司馬睿稱帝的時間,即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東晉被劉裕取代。

  ·文化發展

  由於東晉統治者安於江南,不以恢復中原為意,門閥大族致力於南方的莊園經營。北方大族及大量漢族人口遷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與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自曹魏以來,中國的文學發展一直處於大步前進的時期,其中以東晉年間的文人最為著名。東晉出現了山水詩人謝靈運、田園詩人陶淵明等人,他們對舊體詩作出改革,為將來隋、唐的詩文盛世創造了前提條件。在社會生產上,北方的手工業技術與南方的技術相互融合,使東晉的手工業水平比西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農民和土著農民辛勤勞動,開闢南方廣大的山澤荒野,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促進了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特色

  當東晉在江南建國的同時,中國的北方則陷入分裂混戰,黃河流域成為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五個主要少數民族和漢族爭殺的戰場,並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相互爭霸,不斷有國家成立和滅亡。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拔部統一北方,這13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等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巴氐族建立的成漢,共十六國,和東晉漢族政權長期對峙,史稱五胡十六國。

  除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魏、丁靈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個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21個政權。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4世紀下半期,氏族貴族建立的前秦,由於皇帝苻堅勵精圖治,國家逐漸強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公元383年,苻堅領兵80萬進攻東晉,雙方在淝水展開決戰。最終以東晉勝利、前秦失敗告終。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東晉收復西南地區***漢水和四川盆地***,而北方則再度陷入四分五裂和軍閥混戰壯態。

  由於少數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們更多的接觸到華夏文化,使之與漢民族逐漸發展為同一生活習慣的民族,進而被漢族融合。自魏、晉、南北朝之後,中原北方大體已形成以漢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混居的人口構成形式,使中國正式成為具有相似生活習慣的多民族國家。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東晉十六國則成為了舊時代的代名詞。中華歷史進入了南北朝的時代。

  因東晉偏安江南,整個世家大族都不忠心於司馬氏,同時各士族之間常為了爭權而北伐,這是政治上特點。

  但在另一方面東晉在文學上卻有一定成就,各類詩詞歌賦都大盛於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有謝靈運、陶淵明、王羲之等人。而繪畫、書法也有頗傑出的成就,如東晉人顧愷之的畫作,王羲之的書法,都有很高藝術價值。

  ·門閥政治與北伐

  東晉是門閥政治發展的鼎盛時期,皇權衰落。司馬睿稱帝有賴於南方官僚士族的擁戴,東晉政權建立之初,先後平息了王敦和蘇峻之亂,統治趨於穩定。門閥大族王、謝、庾、桓先後支配著王朝政局。

  東晉雖然偏安於江南,但在歷代帝王在位的時候都希望收復北方的國土。其中以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為主的北伐,在東晉時曾進行過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將的指揮。公元311年,大將祖逖出兵收復河北,但後因受到朝廷的排斥憂鬱而死,最終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在此之後,當權的士族多標榜北伐以增加門戶威望,其中以桓溫的三次北伐最為著名。他曾經收復洛陽,進入關中,進兵河北,但都未能夠鞏固北伐成果。公元383年,前秦南下,東晉面臨空前威脅,在宰相謝安的運籌下,謝石、謝玄率北府兵大敗前秦軍隊,取得了淝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之後立即使其弟進軍北方,收復了徐、兗、青、司、豫、樑六州,取得了東晉北伐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此後,南方由於外亂威脅解除而爆發內戰,孫恩、盧循起兵。桓玄在內戰中獲勝,一度篡晉。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鎮壓了農民軍,並通過北伐樹立威望,最終取代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