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德育教育探索論文

  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時期。然而,他們容易受各種思想的影響,因此,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應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農村中學生的德育教育》

  【摘要】農村學生在農村教育的大環境壓力下,往往只重視考試成績,而忽略其品德修養的提高。誠然,學生的成績肯定對他的人生有影響,但品德的優劣會影響他的一生。因為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時期。然而,由於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受各種思想的影響。因此,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應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可是,德育工作又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學校、家長及社會的密切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德育 學校 教師 家長

  全球化競爭給中小學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使得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而國家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首要條件就是文憑,這使得中小學的校領導、家長、學生更多關注的是考試成績。尤其是農村家庭,家長認為跳出農門的最好途徑就是考試成績,在這種環境的壓力下,農村學生完全成了應試教育的追逐著,而家長和學校卻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黨的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指導思想,無論是教育的發展,還是人性的發展都應具有科學性,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為了加強農村中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就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轉變思想觀念,做到角色轉換。

  一、學校領導要端正認識,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要有新的突破。

  多年以來,農村中學的校領導更多關注的是教學質量即升學率,他們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成績好,什麼也就好了,一俊遮百醜。正因為只注重教學質量,所以他們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往往片面的只追求分數的高低,如果某個班的學習成績好,那麼老師就會被評為優秀教師或師德標兵,分數高的學生就會被評為優秀學生。這樣迫使老師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狠抓教學質量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對於學生而言,認為自己只要學習成績好,就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往往忽視了自身品德修養的提高。在學校領導的這種片面引導下,哪有時間去顧及學生的德育工作。

  學校要想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學生,領導必須重視德育工作。作為學校領導應該做到:首先,校長要坐鎮德育工作,親自制定德育計劃,組織隊伍建設,及時考評,落實專案責任制;其次,學校領導要經常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及時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為制定學校德育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再次,領導要以身作則,要求老師和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比如使用文明語言,不在學校內抽菸喝酒等等,模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用自己人格的力量來增強德育的力量。

  二、教師的工作要到位,對學生要做到“言傳身教”。

  雖說思想品德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主要課程,但在其它各科教學活動中也要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社會知識轉化為個體知識,把凝聚於知識之中的智力活力轉化為個體的心智素質,把社會道德規範轉化為個體的思想行為。各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把思想品德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中去,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

  在學校教育以“德育為首”的倡導下,教師的角色應作出相應的轉換。由課本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生人格魅力的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具有示範的作用,中學生身心發展正處於未成熟的年齡階段,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老師不僅要注重言傳,更要注重身教,事事要為學生做楷模。要求學生不說髒話、不濃妝豔抹、不穿奇裝異服,首先教師必須要做到。教師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要克服各種不良的思想和行為,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為人師表,這樣才能塑造出品德優秀的學生。

  三、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重視對子女的德育教育。

  在農村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基本上不太注重對孩子德育方面的管教。他們沒有清晰的認識到:德是人才的靈魂,是立身之本,一個人學習成績的高低,對他的人生有一定的影響,但品德的好壞,則會影響他的一生。為此家長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應注重自身修養的提升。

  農村的家長們多數缺乏知識,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有些家長甚至說話粗俗,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與左鄰右舍大打出手,這一系列的行為舉止都會感染到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尤其在孩子面前,父母儘量避免爭吵打架,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第二、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使孩子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懂的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這樣,孩子才能體諒父母親,從而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大手大腳的花錢,不會只做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他們知道應該幫父母親做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通過勞動磨練了孩子們的意志,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心,孩子們也學會形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第三、家長要與學校積極合作。

  農村家長普遍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尤其是寄宿制學校,自己就萬事大吉了。孩子的學習,孩子人格的培養那都是學校的事情,與自己毫無關係。沒錯,學校教育是學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對學生德育的教育只靠單方面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家長必須與學校老師合作,一起對孩子的思想言行進行管理,使孩子的思想認識更加合理,更加成熟。

  學校要多為家長講座,多開家長會,家長也要勤進學校,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而不能以家務活太多,外出打工等理由拒絕與學校的聯絡。

  總之,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艱鉅而長期的過程,不能只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必須要是校領導、老師、家長及社會的通力合作。而就我作為一名教師,我要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為一切工作的核心,因為一名學生的德育的優劣可能會關係到他一生的命運,我要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時時不放鬆德育工作,這樣才能符合21世紀的教師素養,才能真正對得起教育這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事業。

  參考文獻

  [1]中學生政治教學參考2001年06期

  [2]未來導報2010年7月9日

  [3]教師報2013年4月14日第2131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