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的由來傳說
湘妃竹又名斑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桂竹的變型,那麼關於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裡,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訊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裡,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裡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乾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睛,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湘妃竹簡介:
湘妃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桂竹的變型,產於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佈滿褐色的雲紋紫斑。稈高7-13m,莖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與原變種之區別在於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
最早見於晉朝***公元265~420年***的《博物志》,後又見於樑朝***502~557年***的《述異記》。中載”舜南巡,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於慟哭,淚下沾竹,竹上文為之斑斑然。“自古以來淚竹就成為文人墨客爭相題詠的內容。
九嶷山屬於南嶺山系,土壤為花崗岩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淚竹一般生長在1200米左右的山谷、山坡,多於苦竹組成純林或於其他樹種混交,平均地徑粗1~3釐米,高2.5~4米。淚斑分佈不超過2米。斑塊成橢圓形,長約0.5~2釐米,寬0.5~1釐米,在竹竿上無規則的排列,形成以斑塊為中心的無數個褐色或黃褐色橢圓形環紋,形同手直螺紋。
調查結果分析,九嶷山淚竹是由一種真菌侵染苦竹而形成的一種病態,苦竹出筍後,表皮組織受到真菌侵染,隨著苦竹生長,真菌不斷繁殖、休眠,待到第二年春季,溫度、溼度適宜時,便在苦竹表面出現症狀,呈現出褐色小斑塊,邊緣出現水漬狀淡黃色暈圈,這是由於菌絲產生的酶,將苦竹纖維組織分解的結果,淚斑中的螺紋,是由於環境因子週期性變化,致使菌絲產生間隔性生活期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