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為什麼叫金蓮
三寸金蓮,又稱裹腳、纏小腳、裹小腳、紮腳***廣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風俗,儘管有不少批評聲音,但直至20世紀初才逐漸地被廢除。唐代已有纏足,始於何時何處不可考。那麼呢?
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蓮花的故事。東昏侯用金箔剪成蓮花的形狀,鋪在地上,讓潘妃赤腳在上面走過,從而形成步步生蓮花美妙景象。但這裡的金蓮並不是指潘妃的腳。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前述五代窅娘在蓮花臺上跳舞的故事。但這裡的金蓮指的是舞臺的形狀,也不是窅娘的腳。
對此,有學者認為,小腳之所以稱之為金蓮,應該從佛教文化中的蓮花方面加以考察。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門中被視為清淨高潔的象徵。佛教傳入中國後,蓮花作為一種美好、高潔、珍貴、吉祥的象徵也隨之傳入中國,併為中國百姓所接受。在中國人的吉祥話語和吉祥圖案中,蓮花佔有相當的地位也說明了這一點。
故而以蓮花來稱婦女小腳當屬一種美稱是無疑的。另外,在佛教藝術中,菩薩多是赤著腳站在蓮花上的,這可能也是把蓮花與女子小腳聯絡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什麼要在蓮前加一個金字呢,這又是出於中國人傳統的語言習慣。中國人喜歡以金修飾貴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鑾殿等。在以小腳為貴的纏足時代,在蓮字旁加金字而成為金蓮,當也屬一種表示珍貴的美稱。因此,後來的小腳迷們往往又根據大小再來細分貴賤美醜,以三寸之內者為金蓮,以四寸之內者為銀蓮,以大於四寸者為鐵蓮。於是言及金蓮勢必三寸,即所謂三寸金蓮。後來金蓮也被用來泛指纏足鞋,金蓮成了小腳的代名詞。
纏足原因
為什麼中國會流行裹腳呢?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統治者的意志對天下百姓的影響,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賞和讚美。[3]裹腳就起源,就與統治者相關。據說裹腳是起源於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南唐後主李煜,他的嬪妃們用布把腳纏成新月形,在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李後主認為這是至美,於是後宮中就開始纏足,後來又流傳到民間。只要皇帝喜歡什麼,民間一定會流行什麼,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號稱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達到了發展的顛峰,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所有推動了書法的發展,李後主喜歡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腳。關於裹腳的起源,還有幾個說法,有說是起於南朝齊廢帝妃潘玉奴,有說是起於唐末,有說是起與隋煬帝等等,但是無一例外地都與統治者們發生了關係,這也說明了這個原因。
除了統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對社會風俗的影響。古代婦女很注重頭飾,然後就腳了,成語“品頭論足”、“品頭題足”都有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的含義,頭和足,成為文化人眼裡女性美的一個重要標準。文化人有很多對小腳的讚美之詞,什麼“金蓮”、“三寸金蓮”、“香鉤”等等,都是文化人賦予小腳的讚美之詞,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雲“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甚至還制定出了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了小腳的“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真是博大精深。
樣式
三寸金蓮按式樣有:高筒金蓮、低幫金蓮、翹頭金蓮、平頭金蓮。按種類分有:皮金蓮,下雨天穿雨鞋,室內外穿套鞋,生日做壽穿壽鞋、祭鞋、吉祥鞋,戴孝穿孝鞋,拖鞋等。按季節分有:棉金蓮、夾金蓮、涼鞋。按鞋飾分有:繡花金蓮及素色金蓮兩種。按鞋底分有:平底金蓮、弓形底金蓮、高跟金蓮。按款式及走路姿勢分有:並蒂金蓮、並頭金蓮,釵頭金蓮、單葉金蓮、紅菱金蓮、碧臺金蓮,鵝頭金蓮、棉邊金蓮等。
三寸金蓮上的圖案是中國民族傳統圖案,有牡丹等花草,有魚、蟲、鳥、人物、福祿壽、銅錢、龍、鳳、暗八仙、石榴、壽桃、荷花、藕,蓮藕等等。一雙金蓮上的五彩圖案本身是對鞋主人的祝願和鞋主人的夢想,一雙金蓮同時亦代表著其主人的身份等級。一般年輕女子著紅色等鮮豔多彩的金蓮,老年婦女著黑色及深色金蓮。
學術及文學研究
《三寸金蓮》在現代是由馮驥才開始關注,並引起社會關注的。但在此後,沒有一本準確翔實記載《三寸金蓮
》的文章。2002年以後,《大眾攝影》記者李楠以圖文形式出版《絕世金蓮》,雲南作家楊揚出版《搖晃的靈魂》。但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判斷,這兩者的作品均有明顯的地域特色,而且對“三寸金蓮”的發展形式並未做出記載。但據蘭州晚報、文化藝術報、讀者等刊物釋出的相關文學作品來看,甘肅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孫杰曾歷時8年,尋訪了全國在世的所有小腳老人,將於2012年出版《最後的金蓮》。蘭州晚報、讀者雜誌關於孫杰先生的三寸金蓮的文章、圖片目前反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