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碧霞祠導遊詞講解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泰山極頂南側。碧霞祠又稱碧霞靈佑宮,碧霞元君又稱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區漢族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泰山碧霞祠導遊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請允許我代表泰安國際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我姓牛,大家可以稱呼我小牛。大家的泰山之旅將由我為您提供導遊服務,在此還希望得到各位的積極配合。謝謝!山東有句古語:"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說的就是:濟南是個人才濟濟的大都市,而泰山則是各路神仙爭先居住的洞天福地。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搖海內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我們現在就到碧霞祠中一探究竟吧!
各位,現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遊覽一座白雲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佈局周密,結構嚴謹,殿裡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座"天上宮殿"還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築群。我相信大家在它以後,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這天上宮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碧霞祠"。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雲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雲邊"等詩句來讚頌它。
碧霞祠創建於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後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zhao***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後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的。碧霞祠現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築上的最大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徵著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祭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an***閒話》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代仁聖帝時,泰山上曾經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裡,而玉女則淪於泰山頂的"玉女池"中。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乾淨以後,才猛然發現原來是曾經跌落在玉女池中的玉女石像。於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聖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到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看看吧:殿堂五楹,重簷八角,飛簷畫棟,巨集偉壯麗,是不是給您一種非凡的震撼呢?
由於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的蓋瓦、簷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廳內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sui***海寧"。殿內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是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說,這碧霞元君、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進到北院,大殿之前有九脊重簷、黃琉璃蓋瓦的"香亭"居中,裡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兩側又有銅鑄"金碑",亭前是明代嘉靖和萬曆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令人目不暇接,愈加感到了這裡的不同尋常。而如果不如此佈置,假若祠內空無一物,一覽無餘,又怎能有此等韻味與效果呢?
我們再到南邊的大山門看看,門的裡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鐘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菸繚繞,紙火升騰。大家可在此燒幾株香火,祈求平安!
香菸繚繞的泰山碧霞祠,還有眼前這巍峨的泰山,您想到些啥?朋友,今天的泰山之旅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援,服務中有何不周之處,希望您留下寶貴意見,以便我及時改正。歡迎您下次再來,我將帶您體味泰安"三美"——白菜、豆腐、水,和"三寶"——麥飯石、溫泉、礦泉水。一路順風!再見!!
篇二:泰山碧霞祠導遊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遊覽一座白雲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佈局周密,結構嚴謹,殿裡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天上宮殿還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築群。我相信大家在它以後,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遊覽一座白雲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佈局周密,結構嚴謹,殿裡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天上宮殿還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築群。我相信大家在它以後,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哎,這天上宮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碧霞祠”。在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雲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雲邊"等句子來讚頌它。
“碧霞祠”創建於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後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後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的。碧霞祠現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築上最大的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徵著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閒話》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時仁聖帝時,泰山上曾經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裡,而玉女則淪於泰山頂的“玉女池”中。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乾淨之後,原來就是曾經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於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聖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來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簷八角,飛簷畫棟,巨集偉壯麗。
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由於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蓋瓦,簷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內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鉚固瓦當的是水獸,用來防止火災。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海寧”。殿內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說,這碧霞元君、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做領導的有沒有威信,關鍵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一樣,這神威不威,看來也主要是看乾的事能不能幹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繼續參觀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裡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的兩側是兩塊巨大的銅碑,這兩塊東西對峙的巨大銅鑄大碑俗稱“金碑”,東面的一塊是明萬曆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面的呢是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萬曆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南邊的大山門,門的裡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鐘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菸繚繞,紙火升騰。
我們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播海內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參觀完了這座“天上宮殿”,現在我們繼續前行,到別的觀光點繼續遊覽泰山。
篇三:泰山碧霞祠導遊詞
各位團友: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五嶽之首泰山。泰山,古稱岱宗,它位於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簡介]
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築群有22處,總建築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有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等10大自然景觀。
[碧霞祠]
碧霞祠位於泰山天街東邊,距岱宗坊約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廟。它揹負天柱峰,面對五華峰,聳立於岱頂之中,突兀雲霞之上,也是泰山上最雄偉,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築。
碧霞祠是道教聖地,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北宋宋真宗登封泰山時,因疏通山頂泉池,發現了一尊被毀壞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換為玉石像,並建“昭真祠”,用於祭祀,賜名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號為“聖地之女”,其源泉被稱為“玉女池”。由於帝王的發現與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躍成為泰山女神。金代,此廟稱“昭真觀”,明朝稱“碧霞元君廟”、“碧霞靈佑宮”,清代乾隆年間改為碧霞祠。明清兩代經數次重修,形成現在的規模。
碧霞祠為前後兩進院落,建築面積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築,整個建築群以中軸線貫穿南北。左右對稱,佈局緊湊、嚴謹、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每當雲霧升騰時,周圍仙雲繚繞,富麗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宮闕,威嚴神聖。後人有詩讚嘆:“岱頂尋金闕,碧霞鐵瓦紅。”
[神門-山門]
碧霞祠建築佈局以山門為界劃分為前後兩院,前院大門叫南神門,上建歌舞樓。大門內兩個門洞為東西神門,上築捲棚歇山式三間閣樓,與兩座神門並列的是東西鐘鼓樓。
這座門叫山門,也是正門,這座山門把前後兩院聯為一體。一進山門門廳,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鎮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將,左青龍,右白虎,還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鐵鑄造的,威風凜凜。山門有五間,全部是銅瓦蓋頂。
[元君殿]
走過山門,有兩座重簷歇山式方亭,東亭內豎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廟”御製碑;西亭內立有乾隆登泰山詩韻碑。
山門對著的是正殿——元君殿。殿前是香亭,十分華麗。兩側各有一座銅碑。左邊的是“泰山天仙閣金闕銅碑”,是明代萬曆四十三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親慈生太后患眼病,求過泰山老奶奶後眼疾痊癒,皇帝特地更換元君像為鍍金銅像還願,並鑄造銅鐘銅亭,亭子叫“金闕”。碑上刻有方從哲撰寫的“金闕記”,記敘了仿武當山建造金闕的經過。亭子右邊的是“泰山靈佑宮銅碑”,立於明代天啟五年。碑上記載了重修玉皇廟、東嶽廟、御香亭等的經過和碧霞祠的歷史。這兩座碑均為紅銅冶鑄,在形式、裝飾方面基本一樣。高都是3.72米,寬1米,厚0.4米,碑莊重渾厚,鑄造精細。這麼高大的銅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細膩程度幾乎讓人認為這是木頭做的。
銅碑兩側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碑和碑亭各一座。甬道上還有銅鑄的千斤鼎和萬歲樓,都是明代的遺留之物,院中還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這裡正殿有五間,都為重簷八角形。彩畫、斗拱,光彩奪目。正殿採用的是金屬和土木磚石相結合的材料,主要為了防止山頂雷電的轟擊和狂風雲霧的侵蝕。造價極高,僅明代洪武年間的一次維修就耗費了黃金4950兩。殿上的瓦、龍頭、鴟***chi***吻、簷鈴均為銅鑄,殿上的瓦壟數是360,象徵著周天之數。瓦當上有一排似龍非龍,似蛟非蛟的動物,叫蛟龍水獸。古代人為了防火災,常用水獸避邪鎮火,而且,這些水獸可以鉚住瓦當,起到堅固作用。同時還有裝飾、點綴、美化作用。
正殿內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聲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為銅鑄,鳳冠霞帔,神態慈祥,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在夫權統治下的封建社會,五嶽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卻是女神呢?泰山是陰陽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說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萬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罷去泰山東嶽大帝的封號,也不再封禪之後,無形之中禪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後,經道家附會,碧霞元君的身份越來越高,最初是東嶽神的侍女,後來成了東嶽大帝的女兒,最後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勢力超過了東嶽神,成為“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廟,象徵天上、人間、陰間無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廟宇也遍及全國。民間親切地稱碧霞元君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揚為賜福人間的神,能為眾生造福,消病免災。窮人要衣食溫飽,莊稼人要五穀豐登,有錢人要長命百歲,家族要傳宗接代,都離不開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禮拜。這種朝拜活動經久不衰,形成了獨特的泰山民俗。
碧霞祠的遊覽到此結束,希望大家能得到泰山奶奶的保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