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與嫂嫂潘巧雲的趣聞

  石秀是如何處理偷情的嫂嫂潘巧雲的?殺之而後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石秀,《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之一,江南人氏,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薊州賣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藝,又愛打抱不平,外號“拚命三郎”。在薊州街頭因打抱不平與楊雄結拜為兄弟。三打祝家莊,石秀故意讓孫立捉住,混入莊內作了內應。盧俊義被困大名府即將殺頭,石秀一人跳樓劫法場,救了盧俊義的性命。因為不認識城中的道路,被樑中書所拿,與盧俊義一同被打入死牢。梁山人馬攻打大名府後救出石秀、盧俊義。石秀作了梁山第八名步軍頭領,與楊雄駐守西山一帶,梁山好漢排座次時第三十三位。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說起石秀,他不像梁山的大部分人那樣,或有顯赫的家世、或有較高的江湖地位、或是鉅商富賈、或是政府官員,石秀就是一個在底層掙扎的普通小老百姓,甚至連個流氓都沒有混上。按現在的話說,其人生的比賽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這樣的人要成功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好在石秀因打抱不平而結識楊雄,獲得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生活品質有了大幅改善,似乎開始有機會步入城市中產階級的行列,從而擺脫自己的底層弱勢地位。不幸的是,由於楊雄的妻子潘巧雲,在老公耳邊吹了幾句枕邊風,讓石秀失去工作,被打回原形。可見身處弱勢集團下的底層民眾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是極其困難的。雖然,石秀撞破潘巧雲偷情,只是個契機,更是個巧合,但也就是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故,也能讓石秀這類人失去該得到的東西。

  以筆者看來,楊雄的老婆潘巧雲應該算是水滸上第一大淫婦。就《水滸傳》三大淫婦的表現分析,我們不難得知,潘金蓮同武大郎確實不太般配,再加上受西門慶引誘,潘金蓮才春心萌動而出軌的,這裡有個缺乏婚姻基礎的問題存在;閻婆惜勾搭小白臉,宋江的性冷淡要負很大責任,更何況婆惜不過是個二奶身份,宋江並沒有給人家一個名份,這裡有個心理生理不平衡的問題存在;而這潘巧雲卻是天性***,楊雄完全是個正常男人,也對她很好,潘巧雲卻不僅勾搭和尚裴如海成奸,平日還風言風語挑逗石秀這個帥哥,不是風騷女子焉能如此?尤其是巧雲去報恩寺上香那段描寫,她讓所有和尚都盡顯失魂落魄,雖有巧雲天生麗質的緣故,更有她有意賣弄風騷的因素。這般不安分守己之女子,有後來死於非命下場***儘管就現代法律意義說,她罪不當死,但古代此類事情大抵都如此***也就不奇怪了。

  石秀識破了潘、海兩人***後,他一度非常為難,一方面是他的結義大哥,有事相瞞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畢竟這種事難以啟齒,也需要確鑿證據。就連武松當年對親哥哥也只能旁敲側擊,何況是異姓兄弟。於是,這件事竟成石秀的一塊心病。此時的海和尚也太過囂張,偷情不知收斂,竟一月總要找巧雲10多次,終於有一天被石秀親眼目睹。石秀實在氣得忍無可忍,就告訴了楊雄,並建議捉姦。沒料到楊雄酒醉在巧雲那裡露了口風,巧雲就反咬一口說石秀調戲自己。楊雄一怒之下就把石秀趕出了家門。說到這,石秀的“忍”顯然是沒有做到位的,他忽視了潘曉雲在楊雄心中的地位與能力。

  此時的石秀,可以有好幾種選擇,一是他可以據理力爭,指出潘巧雲的***事實,然後找證據找證人,說明自己是冤枉的,但這樣一來,兄弟的結義情分肯定受損,雙方臉上都不好看,試想楊雄丟了面子,也不會留石秀在身邊了;二是委曲求全,承認錯誤,求楊雄給個“改正”的機會,“重新做人”,按石秀的性格不允許他如此低三下四;三是石秀暫且忍下這口氣,二話不說,理清賬目、告辭走人,待有機會再來糾錯平反。小說中,石秀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的方法。

  我們說,石秀的選擇無疑是充滿智慧的決定。他儘管咽不下被冤枉這口氣,也很替楊雄不值,明明楊雄頭上戴了綠帽子,還被老婆玩弄於股掌間,多憋屈,怕就怕有一天死在潘巧雲手上都不知所以然。但為了大局和長遠利益,石秀“忍”了一時之氣,離開了楊雄身邊。

  與林沖的一味忍耐相比,石秀的暫時忍耐無疑是一種智慧。他在忍耐中謀劃,在忍耐中等待時機。石秀既然對潘、海兩人***瞭然於胸,自然也就知道海和尚是如何來會巧雲的。於是石秀就先殺了探路的胡道,隨後用胡道的木魚聲引出海和尚,把他也給殺了,然後將屍體剝光扔在馬路上。這樣的做法,不僅讓潘巧雲那婦人死得服氣,也使楊雄明白了真相,消除了誤會,剷除了禍根。兩兄弟又和好如初,感情甚篤。

  很多時候,寬容大度是一種美德;很多時候,忍耐謙讓也是一種高尚。但我們不能忘記了,一味的寬容,有時可能是溺愛或縱容;無原則的忍耐,有時也可能成為愚昧和膽怯。我們贊同的寬容,是有限度的大度;我們欣賞的忍讓,是有標準的謙和。

  就石秀處理潘巧雲的事來說,他把握了一條原則:人只有在忍耐中進取,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夠換來甘美的回報。無疑是十分恰當的、有效的、理性的和睿智的。一般來講,一個問題的出現,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處理、去解決,從結局的效果最優看,若能夠找到最佳方案,方是高手能人。

  普希金曾說過,“請把高傲的忍耐置於心中:你們辛酸的工作不白受苦,崇高理想的追求不會落空。” 在我的理解是,給忍耐一個目標,我們的生活,將會苦盡甘來。這是否也能夠成為我們今天探討石秀之“忍”的一種體會和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