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 鄱陽湖,下面讓小編為你搜集整理相關文章。
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鄱陽湖
五大淡水湖: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面積3960平方公里,湖的西北是避署勝地廬山。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湖水湖,位於湖南省省,面積2740平方公里,在岳陽樓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太湖位於江蘇省,面積2338平方公里,在無錫市太湖邊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面積1851平方公里。 巢湖位於安徽省,面積753平方公里。
鄱陽湖旅遊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世界上現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隻。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鄱陽湖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江豚數量穩定,種群結構合理,屬於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截止2016年,鄱陽湖現有江豚數量為450頭左右,是洞庭湖擁有江豚數量的5倍,佔全中國一半。
鄱陽湖的古稱很多: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等等,不下十個。這倒不是因為它有許多淵源,而是由於它兼併了許多小湖,逐漸擴大,同時也並蓄了那些小湖的名字。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時期,這片地區因地勢低窪,形成了數條分汊狀水系,所以取古漢語中表數量多的虛詞“九”,稱其為九江。《禹貢》中記載“九江孔殷,東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蘆。也就是說,這片窪地湖泊,自古就形似葫蘆瓢。
鄱陽湖名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兩種主流說法始終博弈:其一以地為名;其二以山為名。以鄱陽山為名是較主流,併為多數人接受的一種說法。《輿地紀勝》卷23饒州載, “湖中有鄱陽山,故名鄱陽湖。其湖綿亙數百里,亦名彭蠡湖”。《讀史方輿紀要》亦稱鄱陽湖是“煬帝時,以鄱陽山所接,兼有鄱陽之稱”。以地為名的證據是:鄱陽縣古稱番邑,亦稱番陽,秦以前屬吳越楚皆曾屬。隋唐宋元間一直隸屬饒州,隋朝大業三年曾改饒州郡為鄱陽郡, 這是“彭蠡澤”改稱“鄱陽湖”的重要歷史時期。 這就是鄱陽湖名稱的由來。
鄱陽湖地區在上更新世也因普遍陸升而呈現一片河網交錯的平原地貌景觀。在沉積物上僅形成下蜀黃土沉積與河流泛溢層,沒有大面積連續性的湖相沉積層發現。全新世以來,湖區地貌形態繼承上更新世河網平原景觀的特點,因此為湖區的生產活動提供了廣闊的歷史舞臺。在西漢後期,九江水系已“皆東合為大江”,原先九江水系所瀦匯的江北彭蠡澤已和九江主泓道分離,面積日漸萎縮,蓄洪能力顯著下降,長江洪水過程隨之增大的結果,湖口斷陷的古贛江即在這種水文條件下逐步擴充套件成較大水城。其時《禹貢》彭蠡澤當已面目全非、無可認指,所以在《漢書·地理志》裡,班固遂認指豫章郡彭澤縣西的湖口斷陷水域為“禹貢彭蠡澤”。六朝隋唐時代鄱陽湖的範圍仍然侷限在鄱陽北湖地區,今日鄱陽南湖在當時尚未形成。當時這個彭蠡澤的水文特徵,應當是洪、枯水位變率大,屬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條線的吞吐型湖泊水域。20世紀八十年代前的不斷圍墾,,使湖岸逐漸向湖心發展 , 湖泊內主航道時衝時淤,,變化頻繁。鄱陽湖及五河尾閭水位逐年抬高趨勢明顯,調蓄能力減小 , 河道的洩洪能力降低。在 1998年大洪水後, 湖區開展了大範圍的 “雙退” 和 “單退” 工程, 使湖區在汛期的蓄水面積擴大到接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水平。
詩文題記1.百慮片帆下,***極目看。吳山兼鳥沒,楚色入衣寒。過此愁人處,始知行路難。夕陽沙島上,回首一長嘆。唐·貫休《春過鄱陽湖》[24] 2.夜來徐汊伴鷗眠,西徑晨炊小泊船。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舟次西徑》楊萬里***南宋***[25]
所獲榮譽2011年被江西省旅遊局評為江西十大旅遊新景區、江西省重點發展景區、全省先進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