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躑躅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是羊躑躅栽培中應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長約5-8釐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主要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扦插

  這種辦法是比較簡單的,也是我們比較願意使用的,因為這個方法不僅種植之後愛活,還比較適合新手。每年的5-6月,都可進行,這段時間花剛落下,還未結果,並不會影響其長勢。

  直接剪掉5-8cm的只掉,上面保留2-3片葉子,下面的葉子要全都去掉,塗好生根粉之後,就可以插在準備好的土裡了。插好之後溫度要保持在20-25℃,並且還要注意遮陰和保溼,這樣插條才比較願意存活。

  播種

  操作前的準備

  這種方法是比較適合想要大面積繁殖的友友的,但是它們自然狀態下,結出的果實是很少的,所以要想獲取種子,只能採取人工授粉的辦法。授粉大概7天的時候,可以加強水肥的管理,看見柱頭上面有粘液出現的時候,塗好花粉,就可以了。種子採集下來之後,要及時陰乾,並放在通風條件好的位置儲存。不過,種子是不應該長時間儲存的,留的時間越長,是越不愛發芽的。

  具體的步驟

  先選好淺一點的瓦盆,要用來播種的土最好事先經過消毒,因為這樣就可以防止土內帶有細菌或者蟲卵,能讓種子在最初一段時間不因為土質而染病。如果沒有消毒的藥劑,也可以使用蒸汽來消毒。先把種子凡在上面,然後輕輕地壓一壓,不要破壞到種子,這使沒有經驗的花友可能會選擇噴水,最好不要這樣做,要用一個盆裝好水,然後把播種的盆子放進去,上面在蓋上一塊玻璃即可。

  羊躑躅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葉腫病

  由於羊躑躅也是杜鵑的一種,所以很容易患葉腫病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斑點可能出現正面或者背面,嚴重的時候莖葉都會腫大,嚴重的時候,看起來就好像一塊餅乾。這種病在3-5月的時候出現的概率是最大的。出現症狀的時候,首先要把病葉摘掉,但摘掉的葉不要隨便扔,最好焚燬,這樣就不會傳染出去,然後用專門的藥劑噴施就可以了。

  葉斑病

  這病還是比較常見的,看見病的名字就能猜到病症了,是在葉子上面長出病斑。遇見病症之後,和上面那種情況一樣,先把葉子摘下來燒掉,然後保護好還沒有產生疾病的植株。要定時噴藥,每10天一次,一共噴施7-8次就可以了。如果害怕葉子變黃,還可以在裡面加一點硫酸亞鐵。

  冠網蝽

  這種蟲也是比較常見的,雖然這種植株有毒,但也並不影響這種子的生存,它們主要集中在葉子的背面啃食,使得整個背面都會變色。要是防治的不及時的話,整個葉片都可能發白,葉子提前凋落,所以要觀察的細緻一點。要在種植之前要預防起來,首先要把土內的雜草和落葉全都清除,然後把越冬的蟲卵全都用藥劑殺死。出現病症的話,要及時把病葉去掉,然後處理掉,再用特定的藥劑治療。

  紅蜘蛛

  這也是病蟲之中比較常見的一類了,被吸食的葉片上面會出現一些斑點,吸食嚴重的時候,整個葉片都會凋落,溫度越是高的時候就越愛出現,尤其是又幹又熱的時候。但是下雨的天氣還沒那麼嚴重,所以要及時補水。冬天的時候就要及時殺除病蟲,3月發生危害的時候還要繼續噴藥。